“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浅谈
2022-12-31葛玉蓉
葛玉蓉
“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浅谈
葛玉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江苏南通22630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需要坚持德育为先。尤其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是进一步突显出来。因此,笔者对学校德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着眼于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而本文将结合研究中产生的认识,具体阐述小学阶段的德育现状,并思考如何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立德树人;小学班主任;德育
“人无德不立。”这意味着无论社会与教育环境如何变化,对个体思想道德的发展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小学作为系统教育的起点,无疑是学生思想观念与意志品质发展的奠基时期。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不良因素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这无疑对学校德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德育实效性逐渐成为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其中,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无疑会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引领与导向作用。在长期以来的班主任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班主任的德育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班主任应不断进行探索,思考怎样提升自身的德育效能。通过这一过程,有利于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
第一,对德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首先,对德育的理解比较片面。尽管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当中,德育课程与活动的“让位”仍然是一种普遍现象。这说明教师并未真正将德育摆在应有的高度。其次,德育目标的设置仍然不够合理。很多教师与家长完全将良好的思想道德等同于听话、懂事,并且认为德育质量提升的标志就是培养出了“好孩子”。毋庸置疑,这种过于片面的目标很难真正提升德育实效。最后,班级制度的建设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过于追求形式的新颖、多样,却难以将德育引向深处。
第二,德育内容不够完善。一方面,教师选择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并不是十分密切,德育内容多为一些空洞的理论,忽视了德育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不但增加了德育内容的抽象性,而且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过于重视思想方面的教育,而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则较少涉及。这种情况的存在,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多发、法治意识淡薄。
第三,德育方式单一。良好的德育方法对于德育效果的提升会产生积极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语言讲授。毋庸置疑,在这种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中,学生普遍会感到德育过程比较枯燥,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深入参与。同时,在传统的德育模式当中,教师依然牢牢掌握德育工作的主动权,而学生则只能被动接受和理解。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使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大打折扣。
第四,家长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一方面,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甚至将学校教育完全等同于文化课学习,而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则是比较忽视的。另一方面,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工作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学生的德育也应完全交由学校负责。而这一理念导致学生德育活动完全局限于学校当中,从而使德育教育体系存在缺失。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组织策略
(一)班主任自身层面
1.及时转变德育观念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直接负责人,需要组织和策划各项德育活动。而为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为此,班主任需要积极参与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及时了解最先进的德育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当前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公民素质的要求不断更新,再加上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所以要求班主任需要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素养。
首先,班主任要有渊博的学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光亮,教师应该吸收进整个光的海洋。”这意味着班主任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见识与扎实的专业功底,除了掌握德育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坚实的学科知识框,并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其次,班主任要有高尚的品格。班主任通常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榜样示范作用,所以作为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品格的引路人,班主任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将品格修炼视为终身的必修课。为此,班主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通过自己的思想观点、工作作风、生活态度、精神面貌等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再次,班主任要具备出众的教育能力。第一,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动态变化。第二,班主任要具备出众的组织管理能力。班级管理中的事务比较烦琐,并且学生的情况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班主任需要不断提高组织能力,以妥善处理德育中的各项工作。第三,班主任要有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反思是总结德育经验和进一步提高德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自我反思能力同样是班主任应该具备的。最后,班主任要有真挚的情感。德育并不是讲解没有情感的空话,而是需要将情感要素贯穿于德育全过程中。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是极其必要的。
3.改进德育组织方式
有效的德育方法是提升德育质量的必要保障。在传统的德育模式中,一个突出的缺陷就是过于关注语言讲解的方法,德育内容过于单一,且脱离学生的日常学习。班主任应该明白,不同教育内容之间往往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所以在德育方法的改进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德育和其他学科教学进行融合。
毋庸置疑,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德育工作是全体教师的职责。因此,班主任应该做好协调工作,并深入研究本学科的规律与特点。一方面,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本学科的优势,挖掘教授学科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比如在语文学科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丰富的法制知识、心理教育知识等德育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建构的严谨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在美术、音乐这些艺术类课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要以尊重学科教学规律为前提,避免过于强调德育知识渗透而影响正常的学科教学进度。
(二)班级管理层面
1.加强班干部培养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而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必然需要在班干部的配合下进行。班干部不但可以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而且能够起到团结同学的作用。因此,建设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班干部的培养中,班主任需要充分重视以下几点:第一,要培养班干部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班干部在学生中通常具有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所以班干部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唯有如此,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表率。第二,要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以身作则的班干部需要妥善处理各项班级工作。第三,培养班干部的沟通协调能力。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班干部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从而及时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的反馈。第四,培养班干部的自我反思能力。班干部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培养班干部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并及时加以改正,才能逐步提高其工作能力,从而辅助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
2.营造良好班风
顾名思义,班风是指班级中稳定且独特的集体风格,是一个班级整体精神面貌以及共同的倾向。在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中,更容易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在良好班风的建设中,确立目标无疑是首要环节。借助目标,可以对各项班级活动的进行产生引领作用。所以确立恰当的目标,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得到统一。为此,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要素,都会影响班风的建设。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需要指出的是,班级规章制度不是由班主任直接提出,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酝酿,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这样可以使班级制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在班级规章制度的执行中要使学生成为监督者与执行者,以此促进规章制度的落实。最后,要树立学习标兵。班级中需要确立榜样,以此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常来讲,优秀的榜样可以对班级中的其他成员产生激励作用,从而在无形中促进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从本质来讲,师生关系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简单来说,这种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这种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互之间的态度。毋庸置疑,由于师生关系与教师和学生双方有关,所以师生关系的优劣会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德育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为此,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且要注意观察角度的全面。班主任在观察与了解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要,而且能够优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在德育中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其次,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小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所以班主任需要格外爱护。一方面,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要做到一视同仁,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重视。最后,要重视沟通的作用。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与帮助都是通过沟通实现的。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主动放低姿态,站在和学生平等的角度,以此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样能够进一步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此外,沟通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及时地交流。这不但可以保障沟通的时效,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使学生在面对面沟通中产生畏惧或者抵触情绪。
(三)家校合作层面
1.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家校合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可以充分发挥出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从而为班级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教育活动提供支持。同时,家长委员会的成立能够促进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首先,班主任要向家长介绍家长委员会的基本情况,使其明确这一组织的目标与职责,并呼吁家长积极参与。其次,要确立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一般来说,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要能够起到一定的组织作用,这要求家长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并且要富有爱心,热爱教育事业。最后,要制定家长委员会的章程,明确成员的责任分工。在章程制定中,班主任要和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共同商议。在这一过程中,要将德育工作视为重点,并针对学生德育讨论筹备工作。
2.家长会
家长会是班主任和家长进行直接沟通的有效渠道。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对家长会的形式加以创新。而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要求,就是要避免班主任的“自说自话”,同时也要避免让家长成为“看客”。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单向灌输的家长会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班主任需要有意识地创新家长会形式,给家长提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而且能够使家长相互借鉴教育经验,从而科学地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在家长会的组织过程中,班主任要丰富关注的内容。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活动中,家长会已经成了“成绩发布会”,教师和家长关注的只有学生的成绩。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班主任应该结合学生德育活动设置针对性的主题,以此引导家长展开全面的探讨。利用这种方式,有利于逐步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并使其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
3.家访
家访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班主任细致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班主任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准确把握家长在家庭德育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针对性指导。
在家访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简单来说,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并全面思考家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多种预案。班主任只有精心准备,才能避免家访活动沦为“走过场”的任务。其次,班主任要掌握谈话的艺术。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薄弱,所以班主任使用的语言要尽量平和,以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同时,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育甚至指责。最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家访完成并不代表任务的结束。一方面,班主任在完成家访后要及时将信息进行整理,并向家长提出改进家庭德育方法的建议。另一方面,要请家长及时关注学生的变化,从而及时将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反馈给班主任。总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班主任的配合。因此,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三、结语
综上,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德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内容。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水平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重要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需要准确把握小学德育现状,从不同角度对当前的德育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不断思考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唯有如此,才能逐步促进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1] 周岩.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3):166.
[2] 曾美婷.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创新策略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67-168.
[3] 胡雅婧.谈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分析[J].才智,2020(7):136.
[4] 李敏娟.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20(11):200.
G40-012.9
A
1002-7661(2022)28-00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