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水稻二化螟综合防控技术

2022-12-31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湖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氯虫甲酰胺二化螟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一、发生趋势

受二化螟虫口基数大、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问题突出,水稻“插花”种植多,气象条件适宜、防治难度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预计2022年湖南省水稻二化螟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湘中南、湘东和环洞庭湖部分粮食主产区将大发生。全年二化螟发生面积预计在366.7万公顷次以上。

二、防治策略

继续采取“综合防控、分区施治”的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统筹运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化学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力争把二化螟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具体的分区施治策略见《2022年湖南省“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工作方案》(湘农办发〔2022〕7号)。

三、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行“早稻+晚稻” “一季稻” “油菜+一季稻” “蔬菜+一季稻”等种植模式,全面落实“五统一”,即同一作业区域内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栽培技术(减少二化螟桥梁田)、统一深水灭蛹。要充分利用二化螟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抢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一般3月底至4月上中旬,各地根据本地二化螟发育进度确定具体时期),及时将冬闲田、绿肥田等有效虫源田深耕晒垡,灌10厘米以上深水,浸没稻桩7天以上,尽量压低二化螟虫源基数。普及推广在田埂上种植大豆、芝麻等显花作物,蓄养害虫天敌控制二化螟。

2.理化诱控广泛推广应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技术。每667平方米放置1个诱捕器,从始蛾期开始放置至盛末期收回,每代换1次诱芯,连片诱杀。未翻耕的板田、栽培冬季作物的油菜田与蔬菜田,是重要的有效虫源田,需同时应用性诱杀技术。各地要有效整合现有设备资源及新采购性诱技术设备,扩大性诱技术应用面积规模,有效压低虫口基数,降低化学防治难度。

3.科学用药①抓住关键点。重点抓好一类防控区,从第1代开始即多措并举大力压低基数,代代严防重治;狠抓中晚稻秧苗防治,双季稻以第一、三代为重点,单季稻以第二、三代为重点;大发生时分蘖期和穗期注意防治并重,盯紧看牢,决不能出现大面积暴发。②搞准防治适期。坚持按防治指标适时用药。防治分蘖期二化螟,当枯鞘株率达3%或枯鞘丛率达5%时用药;防治穗期二化螟,如上代每667平方米残留虫量500条以上,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口期相吻合时(每667平方米卵块数达到50块),在卵孵始盛期至高峰期用药防治(氯虫苯甲酰胺、氟铃脲两类农药要提前到卵孵始盛期施用)。主害代防治争取大面积一次用药过关,一类防控区的蛾发生高峰时期,可按“压前峰控后峰”策略适当增加防治次数。③选好防治药剂。各地应根据本地二化螟抗药性监测水平和药剂筛选结果选用有效药剂,开展轮换用药与交替用药。一类与二类防控区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抗区域停止使用)、溴氰虫酰胺、甲氧虫酰肼、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以上)、阿维菌素(1.8%以上)、阿维·甲氧虫酰肼、乙多·甲氧虫等药剂。世代重叠严重时建议增加氟铃脲等杀卵性较强的药剂。三类防控区可应用氯虫苯甲酰胺,虫口密度较低时可选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每克80亿孢子以上)、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获得登记的微生物药剂防治。重发区域要适时开展化学防治。④注意事项。穗期防治药液量为:常规药械防治每667平方米不少于30千克,植保无人机防治每667平方米不少于1.5千克,苗期可适当减少药液量。防治时田间要保留浅水层,施用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芽孢杆菌时,要避免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用药。

猜你喜欢

氯虫甲酰胺二化螟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测定大豆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方法研究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0%氯虫·噻虫嗪SC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试验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效果分析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