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词看海南儋州调声与《诗经》的文化共性*
2022-12-31李婧
李婧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0205)
《诗经》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305首民间诗歌,给我们展现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反映爱情婚恋的诗歌占了很大比重。《诗经》是我国古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我国文学、文化以及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儋(dān)州调声是中国海南岛儋州方言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歌,是海南汉族民歌的一种类型。自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开始,大陆汉族人不断迁入海南,“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班班然矣”(宋·苏东坡《伏波庙记》)。至宋代,迁入海南的汉人就达10万人之众,中原汉族文化已经占据主导地位①。儋州调声多为情歌,是男女青年聚会会歌的产物。海南的儋州调声与《诗经》同属于汉族民间歌曲,都是民间艺人在社会生活中即兴创作并代代相传的歌曲,其中尤以情歌为主要表现内容。本文拟从修辞手法上比较分析《诗经》中的爱情诗与海南儋州调声的歌词,以探寻两种民歌之间的文化共性。
一、反复的修辞手法
诗歌中的反复又称“复沓”,除了能增强情绪、强化主题,还能增强旋律,达到一唱三叹的作用,在《诗经》中使用广泛。
例如《国风·周南·关雎》,仅这首诗中就运用了字的反复、词的反复、语句的反复、篇章的反复等多种反复类型,体现了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类是字的反复,即同一个字或者是用不同的字表达同一意义的反复法。例如“关关雎鸠”中的“关关”就是同一个字的反复,并连文成重言词。在《诗经》中,重言词很多,有的是摹仿物的声音,如“关关雎鸠”“呦呦鹿鸣”;有的是形容事物的形貌状态,如“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字的反复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用不同的字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例如“寤寐思服”中的“思”与“服”,两字都是思念的意思,连用两个同义字有强化主题的作用。
第二类是词的反复。例如“悠哉悠哉”:“悠”,就是长,这句的意思是说思念绵绵不断。王先谦集疏:“悠哉悠哉,犹悠悠也,二哉字增文已成句。重言之,以见其忧之长。②”“悠哉”的反复既是为了强化思念的程度,表达强烈的情感;也是为了增强乐曲的旋律,起到一唱三叹的效果。与字的反复类似,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同样的意义。例如“辗转反侧”的“辗转”即是“反侧”之意,如此反复,强调作者因为思念心爱的人,翻来覆去,无法入眠。这两个词连用十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但又不会落入辞藻单调重复的窠臼。另外还可以通过词语的反复,形成顶针或层递的修辞手法,例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一句开头的“求之”与前一句的结尾“求之”重复,形成顶针的修辞效果,既加强了前后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又巧妙地完成了前后语义之间的转折关系。“寤寐求之”与“寤寐思服”又是用“寤寐”的重复,表达事件的发展变化,形成层层递进的语言结构。
第三类是语句的反复。例如《关雎》全诗中“窈窕淑女”前后反复了四次,“参差荇菜”前后反复了三次,这两句话在诗中的反复出现,除了能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之外,还能够强调诗歌的主题和细节,让诗中的主人公“窈窕淑女”和淑女在河水里采集“参差荇菜”的场景反复呈现,以加强诗歌的画面感。
第四类是篇章的反复。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三段篇章,句式、结构完全相同,其间只换了“流”“采”“芼”三个动词,而这三个动词的意思又都是一样的,都是“采摘、择取”之意。这一唱三叹的韵律,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第二种情况是在意义上逐步加深,形成层递关系。例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四个篇章句式、结构相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层层递进的。从初次见面认为这个女孩是很好的配偶,到翻来覆去地想念她,到弹奏琴瑟来亲近她,再到敲锣打鼓地取乐她。简短的四句话表现出两人的关系不断推进,情感不断递增。
《诗经》仅反复这一种修辞手法就有多种类型和修辞功能,并将这种反复咏叹的民歌样式代代相传,影响深远。在海南儋州调声中几乎所有的歌曲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儋州调声有不少是男女青年们在对歌过程中,即兴创作的词曲,因此常常就是两句歌词的反复咏唱。例如:
《有心守候水流来》曰:“落花有意随流水,有心守候水流来。体艳人,触动郎心机,体合鸾(女孩),触动鸾心机。好花谁见谁不想,谁不想?③”“随流水”与“水流来”两组字接近,且意思相同。“体艳人,触动郎心机”与“体合鸾,触动鸾心机”两个篇章叠唱,前一句是男性的口吻,后一句是女性的口吻,两句话表意相同。“谁不想”重复两遍,第一遍是逗号,第二遍则改为问号,第一遍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二遍提出疑问,希望引起对歌对象的共鸣。
《有心哥等鸾姨小》曰:“咱凤一心逻一处,一处才见逍遥味。④”两个“一处”反复,并形成顶针的修辞效果,唱起来连贯顺畅,朗朗上口。
《侬做真籽糯米粉》“侬做真籽糯米粉,肯掺怎样水都粘。乐气是在欢娱地,欢娱地香花蕊,花蕊袅娜引鸟倚,柔软比如姑少年。⑤”
相比较而言,海南儋州调声中的反复大多是字词的反复,主要用于增强情感,与乐音匹配,控制节奏。与《诗经》严谨、丰富的措辞,寓意深远的连章复沓还是相去甚远。但作为海南儋州民间艺人和老百姓自发创作的民歌,可以从《诗经》中吸取一二精华,也是值得称道。
二、比的修辞手法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比”“兴”常连用。
“比”就是“比喻”,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形式多样。例如《卫风·硕人》中诗人连用五个比喻句刻画了庄姜的美丽形象:前四句是明喻,“手如柔荑”描写庄姜的手像嫩茅般柔弱洁白,“肤如凝脂”是指庄姜的皮肤像凝结的脂膏般细腻白皙,“领如蝤蛴”写的是庄姜的脖颈像天牛的幼虫般细长,而“齿如瓠犀”是指庄姜的牙齿像葫芦的籽儿般亮白整齐。最后一句“螓首蛾眉”,诗人用“螓首”和“蛾眉”来暗喻庄姜的前额和眉毛长得非常好看。五个比喻句巧妙运用,使一个古代美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经》中类似的案例可谓是不一而足,在海南儋州调声的歌词中亦是如此。
《今昏嘱侬逻大坡》中的“今昏嘱侬逻大坡,不知姑爱嚒?我屋后生哥,调声有好多,哥嘱侬不会错,与伴唱山歌。月丹桂伴嫦娥,当如侬交哥。凤心想,用手摸,偷偷放眼睋,侬交哥,不会错。细看姨像嫦娥,两边飘绫罗。姐有多,姨有多,来交哥送秋波,哥侬名俱扬。⑥”这首调声里将阿妹比作嫦娥,用“月丹桂伴嫦娥”比喻阿妹与阿哥,用“明喻”的修辞手法,表达阿妹与阿哥结交是不会错的,是天作之合。
《单槌打鼓声不响》曰:“单槌打鼓声不响,不外双敲鼓乃鸣。⑦”用双槌敲鼓来暗喻男女之情,表达男女之间只有两情相悦,并勇敢地走到一起才能获得幸福。
《木尾娜袅引鸟投》曰:“花香千里蜜追寻,木尾(树梢)娜袅(袅娜)引鸟投。⑧”用蜜蜂对花香的追寻、树梢对鸟儿的吸引来暗喻男孩或女孩对于异性的喜爱之情。
《拆鱼离水鱼烦闷》曰:“拆鱼离水鱼烦闷,拆侬离哥好闷烦。⑨”将阿哥阿妹分离之后的烦闷之情比作鱼儿离开了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阿哥阿妹热烈真挚的情感。
《西岐山高引凤凰》曰:“花好引蜜鸾引凤,西岐山高引凤凰。⑩”连续用三个比喻句,其中“鸾”一般用来比喻阿妹,“凤”比喻阿哥,所以这首调声表达了阿哥对阿妹的爱慕之情。
三、兴的修辞手法
兴也是《诗经》里普遍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兴”多在发端,所以也称为起兴。起兴在于唤起一种共同的情感,从而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以使得“文有尽意有余”(11)。
《国风·周南·关雎》的开篇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作者对淑女的爱慕依恋之情。以下各章反复出现的“参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又以淑女采摘荇菜的场景兴起作者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召南·镖有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每一章第一句话都以“摽有梅”开头,还未出嫁的女主人公看到树上梅子的长势,联想到自己的婚事,以物起兴,由物触情,十分心急。
而兴的修辞手法在海南儋州调声中也是信手拈来。
《山竹歌》曰:“山竹根连根,哥妹心连心。(12)”由“山竹根连根”起兴阿哥阿妹心连心。
《来年叶绿花更香》曰:“自古莲鱼凭水养,自古三山月映光。今日凤见情姑脸,金菊花开好引郎。口含八角咪咪笑,八角怎比金菊香?雨水淋花叶茂长,来年叶绿花更香!(13)”。这首调声以景写情,以物起兴,从莲鱼须有水养护、山上月光交相辉映、雨水灌溉才能枝繁叶茂、叶绿花更香这些大自然中相生相依的规律,引发了这个小伙子对姑娘的一见钟情,希望两人能够像大自然中的天生万物一样相依相伴,并且相信“来年叶绿花更香”他们在一起之后,生活会更加美好。
《绿水近山哥近侬》曰:“千里姑,绿水近山哥近侬(阿妹)。金鸡飞出蹬(遇见)凰凤,正正百花齐开放,得哥与侬会相逢。(14)”也运用了兴中含比的修辞手法,用“绿水近山”引出“哥近侬”;用金鸡暗喻阿妹,用凰凤暗喻阿哥;由“正好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和景致,引出阿哥与阿妹相逢的场面,由物及人再及心。
《哥侬莲花配鲤鱼》的“天上日月换路走,独凤存心共侬行。哥与侬当做莲花配鲤鱼。(15)”由“天上日月”引出阿哥对阿妹的深厚感情,意思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都要绕道走,无法同行,而只有阿哥我偏偏决心要与你同行。潜台词是说:阿妹啊,你看我对你的感情,比太阳和月亮的感情都要好。最后一句则是把阿哥和阿妹的关系比作“莲花与鲤鱼”。
海南儋州调声与《诗经》都经常运用到的修辞手法,除了上文提到的反复、比、兴之外,还有对仗、层递、顶针、夸张、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总结
《诗经》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民间诗歌。而根据海南儋州民间老艺人口述以及现存的调声文本资料考据,现存最早的儋州调声出现于晚清时期,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民歌的影响,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距今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诗经》所收录诗歌的地域范围是周代时周王宗祀影响的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现今中国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而海南儋州调声则出现在与中国大陆一海之隔的中国海南岛的西北部。
《诗经》和海南儋州调声这两种跨越了三千多年历史、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汉族民歌,在歌词的表现内容、语言修辞手法上有诸多共同点,不得不说是《诗经》的文化内涵与语言艺术魅力的神奇!虽然海南儋州调声的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水平,与《诗经》无法相提并论,但我们依然能从目前留存下来的海南儋州调声词曲中看到《诗经》的深远影响。
注释:
①《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3页.
②蒋见元,程俊英著.《诗经注析》(上、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重印,第4页.
③《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218页.
④《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94页.
⑤《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204页.
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52页.
⑦《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44页.
⑧《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73页.
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79页.
⑩《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52页。
(11)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
(12)《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74页.
(13)《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60页.
(14)《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185页.
(15)《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海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出版,新华书店发行,2002年,第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