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题引领:高品质特色高中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2-12-30眭金祥

中小学校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科研高品质普通高中

□眭金祥

江苏省丹阳市马相伯高级中学顺应高中教育改革趋势,主动响应全省高品质示范(特色)高中建设号召,全力助推学校教育品质提升,积极回应社会对教育的关切,紧跟教育强省建设步伐,提高教育持续竞争力,以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主动转型和高质量特色发展。

多年来,学校坚守“澎湃”校训,厚积“襟怀天下、跬步躬行”的办学文化,秉持“多元提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接续高品质课题研究引领发展,建构高品质动态生成课堂,凭借学校20 余年的艺术教育办学积淀,研究以普及性学校艺术教育为载体来推进实施“以美育人、立德树人”,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研穿线,铸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路径

为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需求,建设高品质示范(特色)高中应成为必经之途。而如何建设高品质、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则应成为新时代学校所有教师的必答命题。要想高质量地回答这个命题,教师的教科研应成为学校改良、课程改革、学生改变的主线,而教科研品质则是核心。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科研水平与教科研绩效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生长节点,而坚持教科研的引领性、落地性、操守性,[1]有益于促进教师教学品格的完善、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风格的树立,进而推进学校整体教育管理、教学质量的高品质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一)源于需要,增强课题研究的意识

对接新课标、面对新教材,教师需要深度开展教科研。高品质课题申报与接地气的学科教科研,能突破学科发展瓶颈,促成教师学科专业品质不断提高。一是提高思想意识。重视学科专业的科研意识,逐步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二是认清地位意识。要创建高品质特色学校,必须让学科教科研成为引擎。三是具备趋前意识。教科研既要研究教育现状,又要超越时代、有前瞻性。四是树立全程意识。全校教师以国家、省、市级规划立项课题为龙头,时时做科研,事事有科研。学校教科研贯穿教书育人,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品质发展和特色发展。

(二)助力成长,形成课题研究的自觉

科研的根基在于教师发自内心的学理认可。科研引领,就是要让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在课堂变革的真实场景中逐步实现理论“觉醒”与实践“成长”的有机融合。正如省高中历史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杭老师所说:“本科毕业回到母校任教,无论是高中求学时期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还是工作后投身的主课题研究,我一直濡染于学校课题研究的浓厚氛围,学习如何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正是得益于关键能力提升的有效教学行动研究、基于问题生成的动态课堂教学实践,我的历史课教学很受学生喜欢。”

教科研是推进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的内涵着力点,是遵循普通高中师生高位成长规律的切入口,是探寻新教育背景下高品质特色高中发展的生长点,是实现普通高中“课题引领、学生中心、素质教育、成果导向、特色发展”的新路径,是引导学校从问题发现走向课题研究、从学科分离走向学科融合、从教育管理走向品牌服务、从学习知识走向能力提升的新样态,是基础教育学校理念创新、内涵建设、育人转型、机制完善和特色发展的新高地。

二、课题领航,丰富高品质特色高中的品格内涵

破旧局,走新路。聚焦新时代学校责任使命,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变革,推进高品质特色高中发展。新时代普通高中如何高品质发展,是摆在所有教育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坚持课题研究引领,明晰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新引擎

课题研究是有理念、有导向、有目的、有价值的教科研理性实践行动。依托高品质课题研究实践,将课题研究的理念与方法、策略与路径、实践与行动等有机融入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是新时代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内涵高品质发展和办学质量高品质提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路径,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主动选择。将高品质课题研究成果熔铸于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有助于纾解当前我国特色高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有问题但梳理不清、有对策但针对不强、有经验但总结不足、有特色但成效一般”等实践困惑。通过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创新包容、身份多元来审视高品质特色高中的建设目标,形成涵盖“突破路径依赖、适应时代要求”“协同发展创新、融通区域特色”“注重内涵质量、引领特色品位”“立足内在生长、提升育人价值”四大维度的高品质特色高中发展路径创生对策,为同类高中的特色发展提供路径选择和案例借鉴,为区域层面高中阶段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也更好地回应了区域人民群众对新时代高品质特色高中教育的现实需要。

因此,高品质课题研究引领视域下的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就是对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学习型人才培养目标、人生规划培养目标的积极价值追求,是对普通高中特色建设的理性思考,是对基础教育研究理性实践的核心价值诉求表现,也是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实证性研究的最为直接和根本的价值意义体现,有助于推进高品质特色高中的可持续、创新性发展。

(二)发掘区域艺术底蕴,增添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新路径

克服高中“单质化”弊病,应努力实现高品质办学,而优质特色作为高品质高中的核心内容,应认识到文化承创是走向优质特色的关键所在。[2]学校依托丹阳丰厚的艺术历史文化底蕴,以教育部“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关键能力提升的普通高中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为动力,立足多年艺术教育办学积淀,依托“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项目”——高品质艺术课程基地建设,探索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新路径。

聚焦艺教课程实施不全、艺教育人模式单一等问题,逐步形成“艺 ‘树’ 人生”艺术课程核心理念,构建出理念站位前、环境氛围雅、教师队伍强、课程体系全、校园生活美、文化底蕴厚、课程管理实、教育业绩好、育人样式优的高品质艺术课程标准,以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变革为基点,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丹阳市马相伯高级中学品质生涯发展规划”长效机制,加强大美育环境建设,创立一批学生喜爱、品格高雅的艺教品牌项目,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中增进高中时代的幸福感,促进学生向上向善发展。同时,原创性制定普通高中艺术课堂观察量表、普通高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标准,建立普通高中学生艺术素质成长档案,试行《普通高中“3+1”艺术素质特色课程学分方案》。让“量表”说话,客观评价学生的艺术学习成效;以“标准”衡量,重点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增量;用“发展”对比,有效激励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

通过构建高品质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路径,以省部级课题研究为平台,实现高品质艺术教育课程转型与职能升级,在学生素养提高、教师专业提升、艺术课程实践、学校内涵发展、区域品质引领等方面形成了可复制的示范性辐射效应。

(三)立足课题研究实践,创生高品质特色高中课堂新范式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本质特征,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课程标准,联结区域特色,立足学生学情,让不同学生选择不同课程,用不同课程支撑学生个性发展。而高品质课程的有力实施,关键在课堂;学校以课题研究领航,以艺术教育课程与课堂为先手,尝试由点到面、由特殊到一般的改革路径,创生了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的课堂新范式。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积极完善并有效实施具有校本特色、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品质艺术课程体系;开发并构建出内外贯通的艺术教育场域,打造特色学科课程高地,转变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分层进阶的基础共修、拓展选修、卓越精修的艺术课程体系群;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研学、导师领衔的项目研修、人才互通的学段共研,有效拓展主题鲜明的高中学生艺术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而又有品格地生长。

在此基础上,还积极探索与“促进关键能力提升的普通高中动态生成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场域下高品质特色高中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方式方法变革,依托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 ‘三真’ 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应用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评价、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深度融合,坚持内在与外在并重,提升教学模式品质;理性与德性并举,回归教学模式本真;主观与客观并进,活化教学模式变革;改造与创造并立,推动教学模式发展,积极构建出“互联网+”视域下的“三维五步”高品质课堂教学范式(见图1)。

图1 “三维五步”高品质课堂教学范式

学校在课题研究引领下的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实现了“教师引领—学生实践—问题探究—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型构建,并最终发展为每位学生都是学习者、实践者、创造者的学生观,以及跨学科的融合课程观、真问题解决的学习观、为基础教育发展而教的教学观、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观。

(四)聚焦课题研究品质,促进高品质特色高中主动转型

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如果没有高品质的课题研究引领,就没有真正的教科研活动的主动发生。课题研究要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看见课堂,看见学生,看见知识育人的潜能,并最终看见学生的生活能力、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课题研究助力学科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打开学科真问题解答的“防火墙”,“看见”自己解答学科问题的具身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实现学习真问题解答的思维品质增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教学《使至塞上》这首诗时,为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受到感染,在教学过程中辅以PPT、视频等渗透人文精神,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诗歌来激发自身情感,获得真切的审美体验。高品质教科研是提高学校综合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多元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科研型教师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省市级名师、名校、名校长乃至助力高品质特色高中持续提升的重要途径。

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是一种专业精神、一种办学底色、一种教育情怀、一个系统工程。植根于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的课题研究引领,是吸收教育改革最新成果、观照教育发展最新政策,是真正从校长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实现学校育人方式主动变革与积极转型的最有力实践。[3]课题引领视域下的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实践,采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研究视角,注重对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路径这一实践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内涵追问,积极寻求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路径创生的支持性理论,形成新时代高品质特色高中发展新的理论认识,为高品质特色高中建设的路径创生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教科研高品质普通高中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秉持“多元一体”原则推进“目标管理”实践
——小学教科研管理策略探析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