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谢家湾学校实践

2022-12-30刘希娅

中小学校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评价服务学校

□刘希娅

谢家湾学校将课后服务作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化学习方式变革和减负提质探索的重要契机,作为充分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相关要求,围绕影响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习质量的相关要素,通过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内容、优化课后服务实施方式、完善课后服务评价机制、精细化课后服务管理,实现学生轻负担高质量学习,促进“双减”有效落地。

一、“基础+必修+选修”的个性化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针对课后服务内容单一、多以完成家庭作业为主的常见问题,学校以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为基础,构建“1+5+N”的课后服务课程,以丰富多维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

“1”项基础课程实现回家“零作业”。“1”项基础课程指作业辅导,在每天课后服务第一时段完成。教师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评估指导。通过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分层分类辅导,让学生在校完成家庭作业,实现全体学生放学回家后“零作业”。

“5”类必修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5”类必修课程指基于“五育”并举开设运动、劳动、科技等拓展课程,在每天课后服务第二时段完成。拓展课程包含高跷、棒球等特色体育课程,书法、诗词等传统文化课程,编程、科学实验等科技创新课程,自我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劳动实践课程,新闻调查、时事辩论等校内外融通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N”个选修课程促进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发展。“N”个选修课程指学校开设的200 余个社团活动和500 余个专题活动,在每天课后服务第三时段完成。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成长需要,学校丰富学习内容,设置街舞、陶泥、沙画、击剑等社团活动和插花、七巧板、课本剧表演等专题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实现优势发展。

三类课程相互补充,目标各有侧重,共同指向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基础课程主要实现学习辅导,指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指向课后服务课程的基础目标;拓展课程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结合学校培养目标设置,拓展学生综合素养,指向课后服务课程的拓展目标;个性化课程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发展优势特长,指向课后服务课程的个性目标。三类课程最终形成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基础+拓展+个性”的目标(见表1)。

表1 重庆谢家湾学校课后服务课程目标

二、“时间+空间”联动激发课后服务活力

在时序上,课后服务必然以日间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在空间上,课后服务的班级划分须关照日间课程的学习组织。通过实施时间与组织形式的贯通联动,激发课后服务活力。

贯通日间课程与课后服务课程。将日间课程与课后服务融通安排,根据日间课程的学习科目、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统筹课后服务安排。一方面发挥课后服务课程对日间课程的巩固落实作用,如数学课上学习了“比例”,课后服务安排“制作果汁”,在实践操作中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发挥课后服务课程对日间课程的补充调剂作用,如当天的日间课程以学科类学习为主,课后服务就多开展活动类课程,以此优化学习生活流程,让学生动静结合、张弛有度,身心愉悦。

融通整班学习和分层走班。学校根据课程实施需要,灵活采用整班学习和分层走班学习。在“知情、同意、自愿”原则下,学校几乎全体学生选择参加课后服务,学业指导课程、拓展课程采用原有行政班组织教学为主。同一年级在行政班外另设若干“动态小班”,提供更适合不同学生水平层次的学习材料、学习方法、学习节奏,让学业指导更有效;学生自主选择加入一个“动态小班”,并根据个人意愿、学习状态等动态调整,增强学生的学习胜任感。

个性化课程的选择主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和优势,一般采用走班教学,同一项目参加人数较多的实行平行走班或分层走班。如五年级篮球项目选择人数多,且水平差异明显,那么可分篮球1 班和篮球2班,有较好基础的可在1 班,基础较薄弱的则在2 班,教师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不同采取更加适配的方法。

三、“重反馈、强激励”的对话评价提升课后服务效益

谢家湾学校的“对话评价”是基于学校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被评价者在与自我、他人、环境的互动中,通过所有语言与非语言评价、质性与量化评价等方式得以发展的动态交互促进过程。针对课后服务评价指标不清,方式单一,缺乏全过程监督等问题,学校通过优化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及时反馈课后服务中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激励改进,提升课后服务效益。

“天天清、人人清”的评价指标。将“学生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纳入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保障作业全批全改、面批面改、个性化辅导、人人过关,避免因问题堆积不能及时解决而形成学困生的情况。

“等级加展示”的表现性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别和课程内容,选用适配的方法进行评价。每学期开展“社团秀场”,对学生课后服务中的绘画、书法、航模、科技制作等课程,采用作品展示+观众投票打分的评价方式;对课后服务中的啦啦操、击剑、合唱等课程,采用在对外接待、校内活动中展演并给予评价的方式进行,以真实性评价促进学生真实成长。

“如影随形”的评价过程。每天实时监测,将课后服务巡视岗位纳入学校公共服务岗位,巡视教师进行全时段巡视,及时记录并反馈;每周、每月进行阶段考评,根据巡视记录及服务效果,给予评价,纳入绩效考核;每期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巡视情况、家长满意度、学生学习效果等情况进行年度综合考评。

四、“人性化、精细化”管理保障课后服务扎实落地

为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建立健全了课后服务管理机制,制定了谢家湾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办法》《课后服务教师职责》等系列制度,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工作,保障课后服务扎实有效落地。

教师岗位双向选择。课后服务课程的教学岗、巡视岗,由校内教师自主选择,同时学校在充分征求教师意愿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意愿、专业素质等选择安排,双向选择后确定教师具体岗位。

教师“弹性上下班”。采用“弹性上下班”制度统筹考虑教师工作时间,如教师有课后服务最后时段工作,则尽量不安排当天日间课程的第一节,教师可适当晚一点上班,从而形成一位教师对应一份工作时间表。

教师绩效课时化管理。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教师、巡视人员、管理干部)的工作量进行课时化管理,根据工作性质折算成相应课时。同时,确保课后服务课时费不低于日间课程课时费。课后服务分配方案拟定过程中,与全校教职员工反复论证,方案文本“三上三下”,最终达成高度共识。

整合家校社共同参与。学校多方整合家校社师资力量。学校学科教师负责课后服务学业指导课程;必修课程和社团课程充分依托教师专业特长,并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到校开展教学;邀请具备专业能力的家长志愿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到班级开展“争做护眼小榜样”“我是一名飞行员”等主题讲坛。

谢家湾学校以全要素全流程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充分发挥课后服务巩固、补充、拓展作用,促进了国家课程优质转化落地。学生、教师、家长参与热情高、满意度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轻负担、高质量学习,实现健康全面而个性地成长。

猜你喜欢

评价服务学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校推介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