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专家系列解读之四标准化生产
——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保障

2022-12-30郑蔚然于国光徐东辉褚田芬

中国蔬菜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三品一标产业链标准化

郑蔚然 孙 明 于国光 雷 玲 刘 琳 徐东辉 褚田芬*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蔬菜感官与营养品质研发中心,山东寿光 2627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021 年农业农村部提出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着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针对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项标准化建议:一是构建以产品为主线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二是集成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蔬菜标准综合体;三是加强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利用标准化加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为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竞争力,2021 年3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做细做实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2022 年9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有关专项实施方案》,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品种、品牌、标准化等“3+3”专项实施方案。蔬菜“三品一标”是其中重要内容(张德纯和徐东辉,2022),对稳定增加绿色优质蔬菜供给、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张凤兰,2022),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标准化生产是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增加绿色优质蔬菜供给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蔬菜高质量发展的新保障。为实现新时期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梳理构建现代蔬菜产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集成,因地制宜打造先进适用的标准综合体,创建一批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标准和产业深度融合、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质量。

1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

近年来,在中央“三农”政策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蔬菜生产、流通环节不断优化,从农村到城市的蔬菜产销配送体系也逐渐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供销渠道越来越便捷通畅。同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数字化农业战略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现代设施蔬菜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带动传统蔬菜产业振兴,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从1962 年的50 万hm2发展到2020 年的2 000 万hm2;蔬菜总产量从1980 年的8 060 万t 增加到2021 年的约7.7 亿t;同时,蔬菜单产也有明显提高,从1980年的25.2 t·hm-2增加到现在34.6 t·hm-2(周杰 等,2022)。随着蔬菜消费市场的需求多元化发展,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越来越多的质优味美型蔬菜、营养保健型蔬菜、天然野味型蔬菜、奇形异彩型蔬菜、绿色安全型蔬菜走进千家万户。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防治、无土栽培和节水灌溉等技术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

当前我国蔬菜产业主要沿用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管理比较粗放,相对更重视蔬菜产量。面对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精细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是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这些都需要标准化提供强大的保障和支撑。

2 蔬菜产业标准化现状

目前,我国蔬菜产业标准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5 种类型标准构成,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种植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收储运、产品质量、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标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方案指出,当前我国农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质量效益仍然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也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2.1 标准体系有待健全、类型结构有待完善

我国蔬菜的品种繁多,根据农业行业标准《蔬菜名称及计算机编码》(NY/T 1741—2009),中国蔬菜分为15 大类207 个种类。收录在《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中的蔬菜品种约14 181 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92)。现行有效的蔬菜相关标准虽然不少,但相对于繁多的蔬菜品种,标准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有些品种和领域还存在“无”标可用的情况;标准体系缺少规划,相关标准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如产前、种植、加工和产品等过程脱节,不能形成合力,影响标准的实施及实施效果;标准的类型和结构不够合理,产中的技术规程较多,产后标准相对较少,特别是缺乏蔬菜的质量等级、包装、运输、贮藏技术等方面的标准,进出口蔬菜检验和认证等方面的标准更少(扈立家和李天来,2006)。

2.2 标准质量有待提高、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缺乏市场驱动机制,立项及制修订的过程生产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参与途径少;标准实施状况跟踪及反馈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标准的内容不够科学严谨、可操作性不强。由于标准更新和修订速度较慢、“标龄”普遍偏长,部分标准技术内容老化滞后,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发展需要,即使标准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需求也难以及时进行修订,导致标准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王建永和路云广,2021)。

相较而言,团体标准立项较快、制定周期短,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解决产业急需的标准供给问题。近年来,团体标准迅速发展,其中不乏非常优秀的团体标准,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但仍有部分社会团体对标准的质量把关不严、片面追求标准的数量,导致某些团体标准存在质量不高、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3 标准推广有待加强、评价体系有待建立

当前蔬菜产业标准的推广主要依靠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及相关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社会组织参与少,推广力量不足,导致标准普及率不高、实施效果不理想,这是蔬菜产业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蔬菜生产中,农户、小型家庭农场等占生产主体的绝大部分,部分经营者的文化程度不高,如果缺乏农业技术人员的有效指导,难以很好地掌握和使用标准。此外,缺乏有效的标准评价体系,特别是蔬菜产品的“优质不优价”,导致生产经营者缺少执行标准的动力,也是标准推广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3 蔬菜产业标准化发展建议

随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持续加速,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形势下,应立足当地传统优势和特色资源,通过构建以产品为主线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集成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蔬菜标准综合体、加强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利用标准化加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坚持推动蔬菜全产业链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3.1 构建以产品为主线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应根据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以及“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消费需要,围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流通、管理服务等层级的子体系(图1),构建不同区域范围、不同蔬菜品种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构建,首先应广泛收集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并对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科学性、适用性和实施效果较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的标准纳入标准体系;对于评估效果不理想的标准,应尽快研制符合生产实际需求的标准。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进步不断完善,以提升标准体系的系统性、适用性和引领性(贾俊香 等,2022)。

图1 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层级

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政府主导标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团体标准在标准体系构建中的作用,特别是优秀团体标准的引用和制定。此外,我国生产技术规程类的标准较多,种子种苗标准和品牌标准相对不足,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推进实施的背景下,应加强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及繁育技术规程、产品储运及质量等级规格标准制定,使标准体系更加完善。

3.2 集成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蔬菜标准综合体

对于区域优势特色蔬菜品种,如章丘大葱、淮安蒲菜、庆元香菇、富阳芦笋等,应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要素按其内在联系和功能要求,以整体效益最佳为目标,制定以提升蔬菜质量为导向的标准综合体,形成协调优化、相互配合的成套标准。

标准综合体制定程序和步骤包括准备阶段、规划阶段、制定标准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总结改进阶段(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0)。在标准综合体的准备和规划阶段,应该有明确的总目标,并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到标准综合体的各个标准上,相关标准的制定都应围绕总目标,使标准之间相互协调成为有机整体。此外,要按各相关要素的性质类别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绘制范围明确、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层次清晰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相关要素图,并提出拟采用的现行标准、需要制定或修订的标准。

标准综合体的制定首先要以标准体系为基础和资源,将其中适用的标准或标准相关内容转化为标准综合体的标准或标准内容,然后再进行完善或制定新标准。标准综合体完成后,可以向标准体系输送最新的适用标准。标准体系和标准综合体如果结合得好,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和效果(赵祖明,2012)。

3.3 加强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以标准化生产为路径,聚焦华南西南热区冬春蔬菜区、长江流域冬春蔬菜区、黄土高原夏秋蔬菜区、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区、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区、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区等优势蔬菜产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2a),建设一批基础好、技术强、水平高、产业发展有特色的蔬菜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编制简明易懂的模式图、明白纸和风险管控手册,以加强标准的示范推广(农业农村部,2022)。有条件的地区和基地,应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蔬菜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加快蔬菜生产智慧转型;推广应用智能流水线等自动化设备,开展智能分拣、自动清洁、无损检测、自动包装等作业,促进蔬菜加工智能转型;推动蔬菜基地数字化改造,强化进出库等数字化管理,引导蔬菜流通数字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标准化示范基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现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2b)。

3.4 利用标准化加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通过区域公用品牌的建立与发展来凸显农产品的特色与品质,已经成为优质农产品产区开拓和稳固销售市场、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王建肖,2020)。而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需要完善的标准体系提供保障和支撑。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区域公用品牌的运营、全程品质管控,也离不开标准的保障和支持。对于蔬菜产业,更应加强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通过T/SGSC 020—2022《“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T/SGSC 021—2022《寿光蔬菜全程品质管控通用技术要求》等管理标准来提高区域公用品牌的准入门槛,通过T/SGSC 017—2021《日光温室土壤酸化改良技术规程》、T/SGSC 013—2020《设施蔬菜重要害虫生物防控技术规程第1 部分:粉虱》等生产技术标准来规范标准化生产,利用T/SGSC 005—2021《地理标志产品 寿光茄子》、T/SGSC 008—2021《地理标志产品 寿光小黄瓜》、T/SGSC 001—2021《地理标志产品 寿光胡萝卜》等产品质量标准来保障产品质量,由此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三品一标产业链标准化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标准化简述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