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做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2022-12-30刘金昌
◎刘金昌
语文学科有着“以文化人、启迪思想、塑造灵魂”的独特优势,语文教师可以借用学科优势,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具体问题为例,通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方法做好“立德树人”这篇大文章,落实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2021年8月,吉林省实验中学2021 届高一新生入学报到考试,出了这样两道试题:
1.对于《陋室铭》,前人评价说“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夸自得”,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或内容,说说你对作者“自夸”“自得”的体会?
2.《爱莲说》中,“莲”被誉为“花之君子”,那么从作者对莲的描写中,你能联想到哪些属于“君子”的美好品德?
在阅卷过程中,我感觉这两道语文试题是一个“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绝好素材,老师可以利用试卷讲解的契机,在传授知识、培养答题能力的同时,突出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作用,对高一新生进行指导,指导其规划即将开启的高中生涯甚至更远的人生。
一、结合试题,传授知识
先说说对刘禹锡“自夸”的理解。诗人“自夸”什么?怎么自夸的?如果说山不在高矮,有仙才有名;水不在深浅,有龙才灵圣,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室不在大小,有德才馨香?诗人夸耀自己是那山中的仙、水中的龙,自己的美德可让陋室充满馨香,运用的是比兴手法;既然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子云亭因诸葛亮、杨雄而名传史册,那么,陋室也将因为我刘禹锡而史册留名。诗人夸耀自己才德堪比诸葛亮、杨雄,这里巧用典故并类比;孔子都说了“何陋之有”?我也深有同感。诗人夸耀自己和孔圣人英雄所见略同,这是拿名人以自况。
再说说对刘禹锡“自得”的认识。“绿色的青苔爬满台阶,青青的绿草映入眼帘。”寓情于景,诗人自得于环境的娴静深幽;“宁与鸿儒唱和应答、谈笑风生,绝不肯与白丁有丝毫往来。”好恶对比,诗人自得于胸怀高远;“抚素琴以自娱,阅金经以养性,却无丝竹乱耳,没有案牍劳形。”对比兼象征,诗人自得于志趣高雅、厌弃名利。
再谈谈对周敦颐借“莲”联想到君子美德的体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品质高洁,不被世俗染污,虽有过人之处,却能谦虚持重,不自我夸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赞扬君子内在聪明睿智、通达事理,外在庄重正直,能坚持操守,不改初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的是君子具有人格魅力,声名远播,受人敬重,凛然不可侵犯。
这道题不仅能传授诗词知识,还能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关键是启发学生答题时要有思考、有认识,还要有思想、有品德。
二、以文化人,启迪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师生仅仅完成对试题中两个问题的知识性探究和一般性能力培养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应该加入追问环节:《陋室铭》《爱莲说》两篇文章对于我们思想认识的提升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哪些重要的启发?
(一)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例,探究如何提升思想认识
为什么一定要和学识渊博的人交往?恐怕不只是因为鸿儒们眼界宽,知识广,风趣健谈。根本原因在于鸿儒们学养深厚,跟他们交流,能让你感觉到如坐春风。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讲出一些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思维广度的拓展和认识高度的提升,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很重要:
与孔子交往,读《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能让我们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与荀子交往,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应坚韧不拔、矢志不渝;与范仲淹交往,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会让我们平添一份家国情怀和民族忧患的使命感;与毛泽东交往,读《沁园春·长沙》,“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给我们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投身实践的自信……
为什么一定要“远离没有文化的庸人、俗人”?空洞的说理教育,不会激发学生探寻的兴趣,当然就不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本质的提升。为了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事,应树立怎样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老师最好和学生一道研究一些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重庆万州22 路公交车失控坠江事件。老师组织学生观看2018年10月28日发生的重庆公交车坠江视频,了解乘客刘某因乘车错过下车站点而对司机先是语言辱骂,继而用手机击打其头部,最终导致公交车失控坠入江中,造成15 人死亡重大事故的新闻事实。
有了这个真实的情境,老师就可以适时设疑激趣:同学们想一想,刘姓乘客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才显得机智、文雅、有教养?在同学们充分讨论、发言之后,老师再追问如果刘姓乘客不是采取责骂击打司机的过激行为,还会有她本人与全车无辜的人一同葬身江底的悲剧发生吗?此时,老师再来引导学生,“没文化真可怕”的“没文化”不一定是指一个人“不认字、没读过书”的经历,而是指一个人“没有道德、没有修养,不会理智地处理问题”的行为。有的时候,退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文化和道德能让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美好。这个故事启发我们,人要有道德、有修养,道德修养高了才会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
这样的教学,情境化,生活化,真实不空洞,既启迪了思想,又达到了以德育人的目的。
案例二,“高铁一姐”丁书苗。老师预设合作探寻目标,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筛选相关信息,师生合作给罪犯丁书苗建立档案。
丁书苗,女,小学文化程度。职业经历:不甘于贫穷,起初做一个小商贩,把农村的鸡蛋贩卖到城市里;继而到城市里开饭店当老板,后通过贩运煤炭起家,再到创办公司做企业法人,成了亿万富豪。犯罪原因:为了获取更大的名,她曾38 次行贿扶贫办主任;为了攫取更多的利,仅为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买官捞人就行贿4900 万之巨。所犯罪行:非法经营罪;行贿罪。刑期及罚没情况:判有期徒刑20年;没收个人财产2000 万;罚金25 亿元。
同学们应该如何看待丁书苗的成功和犯罪?在一般人眼里丁书苗简直就是草根逆袭的“典范”,羡慕学习的“榜样”,她的头脑活络、勤劳、执着,这些固然值得肯定,但其为获取成功阿谀逢迎、不择手段,低俗的人格、卑下的道德被人所不耻,其锒铛入狱的结局也足够令人警醒。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要明白,人活世上除了钱财、名利,还有德行、操守和法律,必须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例,探究如何涵养君子美德
要说当今中国能够广为人知,不为世俗观念染污,努力追求自我实现,却不自我炫耀的科学家,非袁隆平院士莫属。老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同时结合其它评述材料,思考如下问题:
袁隆平为什么能在杂交水稻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功?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为人类社会的贡献如何?袁隆平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的生活有什么改变没有?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多少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而袁隆平院士用事业和生活诠释了君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用形象印证了君子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用品格见证了君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三、制定规划,引领价值
目标引领人生,规划成就未来。教师在传授知识、以文化人的同时,还需要引领价值,以德育人,帮助学生尝试规划人生。据此,教师可以请学生依据《陋室铭》《爱莲说》对自己思想认识方面的启发,联系教学中正反案例从立业修身的角度拟写出自己的高中生涯规划书。这个生涯规划书至少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正确认识自我。我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的能力特长在哪里?
二是树立学习目标。我的理想大学和专业,我的学科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甚至规划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和人生。发挥目标引领人生,规划成就未来的作用,调动和激发实现目标的激情和动力。
三是明确人格修养。如何整饬仪表、规范言行、锤炼品德、锻炼能力;怎样坚守初心、不负使命、有责任、有担当,拥有刘禹锡般的自信与恬淡,有莲花般的君子操守与风范。
记住习近平总书记“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话,修身养德,立志成才,奉献社会,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