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学良的成与败

2022-12-29王充闾

现代阅读 2022年7期

在旷日持久的拘禁生涯中,张学良曾多次向蒋介石上书求赦,主动承担 “罪责”, 以求宽宥;请缨赴战,要与日寇决一胜负, “任何职务,任何阶级, 皆所不辞。能使我之血得染敌襟,死得其愿矣”;表述 “加意锻炼身心,休养体智,以备钧座之驱使,代国家之驰骋”,“乞钧座念及十年之情,怜及匹夫之志,有以成之”的心愿。无奈,热面孔贴在冷屁股上,回回都是 “竹篮提水”。蒋介石的策略, 一曰置若罔闻,不予理睬;二曰水来土掩,虚与委蛇。

一次,戴笠向蒋介石报告,说“张学良太小气,连一根钓鱼竿也舍不得买”。蒋介石却说:“你懂什么,这是暗示我,要他钓鱼必须释放他,要给他政治权力的钓鱼竿。” 不久,他就叫人把一根从美国进口的高级鱼竿送过去。张学良看到这个鱼竿能伸能缩,可长可短,知道他的用意,当即折断扔掉。对于长期丧失自由,身心饱受摧残,张学良以独特的方式向蒋介石提出抗议:他特意捉了一只鸟,把它关进一个精致的鸟笼里,然后作为一件特殊礼品,托人给蒋介石送过去。蒋介石收到后,将计就计,差人做了个更大的鸟笼,作为回赠,派人送给张学良,并捎话说:“我很爱鸟,你再在山上多捉些鸟吧,我有的是笼子。”

……

张学良的后半生,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和抑郁、消沉作斗争。依常人之见,像他那样,由大红大紫、高官显位,一下子落入深渊谷底,千重浪里翻腾过,百尺竿头跌下来,如果心路窄想不开,即便不自寻短见,也早就愁死、闷死、窝囊死了。可是,他恰恰相反,一切都泰然处之。

关键的一条,是抱有坚定的信念,这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强大精神支柱;从医学角度看,它能最大限度地增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变化再剧烈,环境再恶劣,处境再艰难,他也总是深信自己所坚持的道路是正确的,为抗日救国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从而能够静观世变,笑对未来,坦然面对一切风波险阻、困苦颠折。

养生之要,在于养心。《黄帝内经》中有个著名的律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说的是从心境上、 精神境界上去养护正气,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医书上说,心态健康,就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抗病、抗衰能力,正所谓“乐则长寿”。俗话也是这样讲的:“想得通,看得空,才能成为长寿翁”。

张老先生有个口头禅,叫作“百折不恼”。“挠”的谐音是 “恼”。“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宋代词人张孝祥的两句词,恰可为他的心态写照。认识必然,就是自由。既然命运如此,也就 “既来之,则安之”。“活人不叫尿憋死”,总得找个新的生活方式来适应恶劣的环境。

张老先生并非完人,更不是圣者,高明之处在于,他比同时代的许多政治家看得开一些,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同他在一起,人们都感到很随便,很放松。他同一般政治家的显著差别,是率真、 粗犷,人情味浓;情可见心,不假雕饰,无遮拦、 无保留的坦诚。这些都源于性灵,映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大概只有赋性超拔、心无挂碍、自信自足的智者、仁人,才能修炼到这种地步吧。

国民党元老、台湾当局“总统府资政”张群在张学良九十华诞祝寿词中,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英雄回首即神仙!”看来,张学良的这种情态,无疑就是一种“神仙境界”。“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 此言诚不虚也。

(摘自中华书局《成功的失败者:张学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