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是一件难事?

2022-12-29桑贾伊·萨尔马卢克·约昆图

现代阅读 2022年7期

大多时候,学习对于人类不是需要,而是必需——它是对抗不确定的唯一方式,是我们保持对生活抱有长久好奇心的“活力剂”。这也是我们去探究“学习本质”的真正价值所在。

“让学习变得容易”这一理念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观念,即学习绝非易事。这种观念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与其他地方同样普遍,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们专门设计了一个非正式的口号,缩写为“IHTFP”,意思是“我讨厌这个该死的地方”,学生们高呼这一口号时,通常带着惆怅的微笑。这样看来,你就能判断他们的学业负担有多么繁重。诚然,激发学生获得严谨、深奥、易于被激活的知识体系固然重要,如若对学习这项本已经困难至极的任务,再额外施加不必要的困难,就是残酷又武断的行为了。

在麻省理工学院广为流传的另一个比喻,恰恰暗示了这种不必要的困难,这一比喻一直是MIT人的骄傲——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就像用高压消防水带喝水。从这一点校园文化中可以看出,MIT的学生是足够聪明、坚强的和拥有水滴石穿毅力的,再猛烈的知识洪流也打不倒他们。1991年,一群学生搞恶作剧,在校园里安放了一个饮水器,并在饮水器上面接了一条高压消防水带,以此向学生们提供饮用水。麻省理工学院最后郑重其事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永久性雕塑纪念品。装有高压消防水带的饮水器的雕塑,现在被放置在校内斯塔塔中心的入口,上面还配有一块解释高压学习的纪念牌。每次我路过都有一种刺痛感,因为这座雕塑暗示的两种思想,均会误导学生。第一,学习在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件非常艰辛、困难的事。这看似很奇怪,因为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一流的技术教育学院,拥有优秀拔尖的学生群体,人们一定想当然地认为本校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轻松容易的。第二,这意味着那些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不能或不想从高压真理流中啜饮的人,就不是真正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实则不然,那些未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人,真正的原因可能是高等教育不适合他们,也或许是知识本身不适合他们。

或许更有可能的是:我们一直把学习理解错了。长久以来,我们已经内化了这样一种观念:学习就是一种磨难,唯有不屈不挠方可成功,否则必将失败。我想退一步问一问为什么。人为学习而生。我们的学习能力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历尽万古千秋来之不易的自然选择,这么说并不算夸大其词。这样看来,学习就不应该是困难的。

那么,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只有依靠坚定不屈的毅力,才能从周围世界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从什么时候起,学习不再是一个有趣的冒险故事,而是一个与困难做斗争的艰难历程?

如果一个教育体系的设立,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将所谓的被选择者与不值得享受教育投资的人区分开来,那么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任何对学习行为本身无用的障碍,都将不可避免地把一部分学生推向后者:要么考试不及格,要么申请大学被拒,于是从整体上削弱了教育前景。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些被淘汰的学生,很大程度上都是那些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处于劣势的学生。

面对这些问题,最有价值的回应就是去解决它们:向贫穷、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所有让人失望的情况发起正面挑战。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这种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毋庸置疑。

(摘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学习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