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万别做完美的职业规划

2022-12-29古典

现代阅读 2022年10期

职业规划就好像打牌,你永远无法完全按照你想象的那样出牌。但是,你在开始之前可以先整理好牌,这对获胜大有好处。

百分之百的规划毫无用处

我的咨询者常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能不能给我做一个30年的详细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报告里要详细地告诉我:未来30年、10年、5年、1年我分别该做什么,每一步该如何做。似乎如果真的有了这样一份详细的规划报告,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地一步步靠近自己的职业目标,不用担心任何闪失了。

这些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你随便翻开一本书,里面就会有很多这样“完美职业规划”的例子。

· 陈胜是个农民,年轻时却有“鸿鹄之志”。

· 刘邦是个小吏,当他看见秦始皇的威严时,就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大丈夫当如是也!”

· 刘备是个小贩,年轻时就立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 拿破仑是个调皮的学生,成绩一塌糊涂,他却说:“我具有出色的军事家素质,权力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

· 克林顿是个学霸,17岁时因成绩优异而有了去白宫见肯尼迪总统的机会。回来后,他买了两张肯尼迪的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一段话:“我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成为美国总统,服务美国民众。”

这些人并非个个天赋优异,他们的背景、学历和运气也不一定比普通人好,但他们的人生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梦想的翅膀。

怎么样,看得热血沸腾吧?这些故事告诉你:想做伟人,先立大志,然后制订一个伟大的职业规划。你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定下来这一辈子要干什么。否则,什么领导、主席、总统、首席执行官,统统和你无关!

这里的故事和真实历史的差距有待考证,但不管是中国的陈胜、刘邦和刘备,还是外国的拿破仑和克林顿,他们都没有作出“完美的职业规划”,清晰地知道自己每一步要干嘛。

百分之百的规划除了给自己买个安心毫无他用,理由有三:

第一,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

今天的中国处于高速发展中。小说《活着》的作者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这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

未来的50年是整个世界更快发展的50年,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出现什么新型的职业。所以,谁都没理由去相信一个关于未来50年的预言。

比尔·盖茨创办微软的时候,不可能知道今天有互联网;乔布斯刚成立苹果公司的时候,也规划不出来苹果手机。职业是天赋和世界趋势的结合,我们只能规划我们目前视线所及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说:“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天赋在慢慢增长,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你的最佳职业也在不断变化。

第二,过于明确的目标,会让你对新出现的机会视而不见。

想想看,如果你从18岁开始规划未来,并且在未来20年只往那个方向走,想想你会错过多少机会?

“斯沃淇手表之父”尼古拉斯·海耶克成功地挽救了瑞士破产的钟表产业,他说:“你的时间需要规划,但永远不要百分之百地规划它。那样的话,你会扼杀自己创造性的冲动。”

第三,请相信“最好的还没有来”!

寓言式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一个小情节,当炼金士送给修士一块金子的时候,修士说:“这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好运。”炼金士说:“别这么说,因为生活会听见的,它会吝啬于给你更多好运。”

不管多坏,对未来保持希望,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管多好,对未来也要保持憧憬,因为生活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界就好像探照灯,你永远只能看到现在所处位置100米范围之内的东西。100米开外的地方到底怎么样?你能听到很多传奇和故事,但是无法确切地计划。

在你的视野范围内,你需要精细地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内,你需要有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如何做一个靠谱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就好像打牌,你永远无法完全按照你想象的那样出牌。但是,你在开始之前可以先整理好牌,这对获胜大有好处。

我对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有以下几个建议:

· 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梦想尽可能大一些,尽可能抽象一点,有个大方向就足够了。你知道20年很长,可以发生很多事情,所以这个计划以你的梦想为主。

· 给自己一个7年的长期计划。这个计划主要以培养和发展核心竞争力为主。

· 瞄准一个3年内能达到的目标,并将它细分为3年的职业计划,从而详细地了解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给自己预备一个B计划。

· 给自己设定一个底线,比如“要是实在不行,我就回家做××去”。

· 每隔一个月看一看你的计划,让自己保持节奏。

· 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一下你的计划。

· 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拆掉思维里的墙(白金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