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男轻女的母亲和“扶弟魔”女儿

2022-12-29

现代阅读 2022年10期

女性虽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受害者,但一旦成为母亲,常常又会认同父权文化,宠溺儿子,打压女儿。这种模式在女儿和儿子是姐弟关系时最为明显,年长的孩子本就被赋予更多责任,而年幼的孩子也更容易得到宠爱。不过忽视和剥夺妹妹来支持哥哥的现象也不少见。这里介绍的姐弟的境遇,在有相同问题的兄妹家庭中一样适用。

母亲对姐弟的不公平对待,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在物质上优先满足弟弟;要求姐姐退学打工挣钱供弟弟读书;姐姐出嫁时索要巨额彩礼来帮弟弟娶媳妇;在姐弟各自建立家庭后仍要求姐姐帮扶弟弟;临终前让姐姐在病床前伺候自己,却把大部分财产留给弟弟。

很多女儿都接受了母亲的安排,为弟弟奉献牺牲,甚至内心也真的认为弟弟比自己更重要、更值得被好好爱护,“长姐如母”,自己应该一辈子都给弟弟提供无私的“母爱”。近年来,这些女儿被戏称为“扶弟魔”。意识层面,长女直接认同了母亲的态度;而在无意识层面,她们恐怕很早就明白:照顾和讨好弟弟,是自己在这个家里唯一可行的生存策略。

这是一笔残忍的交易,女儿交出自己作为孩子的正当权利,成为一个“小保姆”,换来母亲的些许关注和爱。但这笔交易又是必要的,如果不博得母亲的欢心,还有谁能给她关注和爱呢?

母亲把女儿培养成“扶弟魔”,会给女儿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1. 资源被剥夺,发展受限。家庭的各种资源都向男孩倾斜,女孩的发展机会自然变少。

2. 自卑,我不如“他”,我不配。这种差别对待,会让女儿接受母亲内心的看法:“你不如弟弟,你不配,你不值得。”进入社会后,她们也会认为:“我不如男性,我不配,我不值得”。

3. 讨好他人,甚至过度牺牲自己。照顾和讨好男孩,成为女孩在家中唯一能改善自身待遇的策略。这种下意识的习惯可能伴随她进入成年期,成为她通用的人际策略。

这类女性的人际关系通常看起来不错,她们很善于体察和照顾别人。大家坐着聊天,她总是那个起身端茶倒水的人;和朋友一起外出烧烤,她总是负责烤而让别人先吃;遇到麻烦,她又会最先挺身而出。之所以受欢迎,很可能是因为她总是不吝成为别人的“工具人”。

但这种生存方式相当辛苦,会大量耗损心力,所以这类女性也很容易陷入抑郁。

(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挣脱母爱的束缚:母女关系中的伤痛与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