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2022-12-29戚义明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发展会带来很大的外溢效应。因此,中国梦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今日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政策举措,不仅具有国内意义,也具有国际意义,具有外溢效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梦想,同时也与世界息息相关。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认为的那样,“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那么,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梦意味着什么?
两百多年前,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确实,在两百多年前,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之时,中国确实是在沉睡,还沉迷在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近代以来的重重苦难,使中国人觉醒了。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
然而,从1949年之后,觉醒、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带给世界的是奇迹、是震撼;不是什么威胁,也不会令其发抖。
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周边小国对中国的疑虑,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12月,时任缅甸总理吴努访华,与毛泽东进行了一番有意思的对话。
吴努说,他把中国对他提出的建议“看作是大哥哥对一个小弟弟提出的建议”,“我就像小弟弟对大哥哥一样的谦恭,听取他们的建议”。
听到这句话后,毛泽东立即纠正说:“我们不是大哥哥同小弟弟的关系,我们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兄弟。况且,缅甸取得独立是在1948年,还比我们早一年。”
吴努接着说道,曾经有过一个时候,他害怕中国领导人会像希特勒那样,“但是我现在发现,我的恐惧都是毫无根据的。对于这几次恳切的谈话,我感到十分高兴”。
毛泽东说:“任何人都是从不了解到了解,这是很自然的。”
正是从这次谈话中,缅甸等中国周边小国了解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那就是:国家不应该分大小,应该完全平等。
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还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应该扩展到同其他国家的交往之中。由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一贯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从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事实来看,中国主张和平共处,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真心实意在做。七十多年来,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尽管在政治上是一个大国,但是在经济上还是一个小国。那时,对中国怀有疑虑和担忧的,还仅仅是周边国家,特别是一些周边小国。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俗话说:树大招风。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变大,国际上一些人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忧又开始多了起来。各种“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论”的论调开始出现。有些人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
持这些观点的人,有的是想当然的主观臆断;大多数是由于对中国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读,不仅对中国的现实不了解,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更不了解;还有少数人则是出于根深蒂固的偏见,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在出访欧洲时,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讲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问题。
在法国,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拿破仑的“睡狮”论,反其意而用之,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中国是一个“大块头”,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确实是一只大狮子,这一点是客观事实。关键是,中国要成为一只什么样的狮子?习近平总书记的答案是:和平、可亲、文明。
和平,就是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不能走侵略扩张的道路。
可亲,就是要有亲和力,不要让人害怕发抖。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既要强大,也要可亲。
文明,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比翼双飞,不能只有物质没有精神、只有躯体没有灵魂。
一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中国狮,带给世界的将是正能量,将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德国,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了这样一段很有哲理的话: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可见,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这是中国政府的郑重宣示,是中国的外交传统和一贯外交政策,不是外交辞令,更不是权宜之计。
同时,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就饱受战争苦难,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明天的梦想,也更加渴望和平安定的环境。
从世界大势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也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回顾人类几百年来的发展历史,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曾经大行其道。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在20世纪上半叶发展到了顶峰,以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深重苦难。20世纪下半叶,人类又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冷战。冷战结束之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潮流日益强劲。
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层面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地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文化基因和文化渊源,所以,中国人走和平发展道路,显得更加自觉、更加自信。
自觉,就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历史的选择,不是被动的、被迫的,也不是临时的。
自信,就是坚信这条道路一定能够走得通。这种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历史渊源、现实依据。
有了这样的自觉和自信,中国人走和平发展道路显得自然而然,显得从容不迫。
当然,中国不仅自己走和平发展道路,而且呼吁世界上的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大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和平。
(摘自新星出版社《我有一个梦想:如何看待中国梦》 总主编:陈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