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到北平:进京之前话“赶考”
2022-12-29王乐
为指挥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筹建新中国,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河北西柏坡,向未来新中国的首都——北平进发,开启历史的新征程。
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毛泽东坚定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
毛泽东非常重视和关心进北平前的思想准备工作,亲自对中央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教育。
有一次,毛泽东在院子里散步,问几名警卫战士:“你们知道历史上有个李自成吗?李自成为什么进了北京没多久又失败了?”警卫战士们都摇头,回答不出来。于是,毛泽东讲起“李闯王进北京”的故事:李闯王就是李自成,他领导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好不容易才打进北京城。但进京后,他骄傲起来,认为大功已经告成,住进皇宫享乐去了。当官的、当兵的也跟着吃喝玩乐,完全不顾关外还有清兵。明朝将领吴三桂投降清朝,领着清兵入关打来,李闯王没有思想准备,抵挡不住,只好退出北京。兵败如山倒,农民起义军很快失败,李自成也受了伤,最后被杀死。
毛泽东强调说:“进了城,我们就要正式管理这个国家了,更要多为人民着想,李自成胜利了就忘记了人民,不然他是不会失败的。”
不久,在向北平进发前夕,毛泽东在散步时,又对警卫排排长阎长林说:“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京,他们进了北京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要教育战士,不要中了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他又问进城的准备工作怎么样了。
阎长林回答:“搬迁的工作已经准备好了。通过认真学习和讨论,大家在思想上都作好了准备,都说进城以后,一定保持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散步回来,毛泽东来到警卫班住房门口,看到警卫战士都在,便走进屋里问大家:“进城准备工作做好没有?进城以后干什么?有没有进城享福的思想?”
阎长林回答说:“大家刚才讨论的时候,都认为进城以后要提高警惕,做好保密、保卫工作,要防止坏人的破坏和捣乱。面对大城市里的花花世界,要保持革命本色,决不中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你们准备工作不错,有物质准备,也有精神准备。”接着,毛泽东又问大家进城后有什么想法,战士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位同志说,城里车多,进城后要少出门,防止出车祸。毛泽东笑着说:“应当多见世面,这样才能长知识。”另一位同志接着说,进城以后大概不吃小米饭了吧。吃小米实在吃伤了,看到小米饭就饱了。
毛泽东听后,以略带批评的口吻说:“这不是思想问题出来了吗!吃小米吃了那么多年,不要忘掉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美蒋反动派的。就是革命胜利了,进了大城市,可能在粮食上有些调剂,但中国现在还很落后,在短期内也很难完全做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停顿了一下,毛泽东说:“我们进城后还要建立新中国政府,很多人要在政府里当官。不管当多大的官,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为革命工作,都要努力奋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大家听后都点头称是。阎长林说:“周副主席早就给中央机关人员作了指示,所有人员3个月内一律不准进城。”
最后,毛泽东郑重地说:“好,好。还要有纪律做保障。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你们要守纪律,谁也不准违反纪律。”
“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离开西柏坡,启程迁往北平。
这一天,毛泽东显得精神焕发,异常高兴。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头一天晚上,毛泽东批阅完最后一批文件后,站在窗前眺望着夜空,一支一支地抽起烟来。直到23日凌晨三四点才上床睡觉,他让值班战士9点以前叫他起床。
周恩来知道毛泽东睡得晚,为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嘱咐战士们不要9点钟叫他起床,让他多睡一会儿也没关系。23日上午快10点时,值班战士才把毛泽东叫醒。
饭后,毛泽东走出门,周恩来迎上去问:“没有休息好吧?应该多休息一会儿才好,长途行军坐车也是很累的。”
毛泽东笑着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
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答道:“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在周恩来安排下,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先上了车,陈云、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立三、陆定一等也相继登上汽车。毛泽东一行向送行的干部和乡亲们挥手告别,进京车队启动了。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车队共有11辆吉普车和10辆大卡车。第一辆吉普车是带路的前导车。第二辆是毛泽东乘坐的中吉普车,司机是周西林,同车的卫士有警卫排排长阎长林,卫士李德华、李银桥、王振海、金武森。由于沿途是马车走的土路,前面警卫车一路扬起的灰尘全落在后面的车上。
中央警卫团的手枪连和一个步兵排分别乘坐大卡车,担任沿途护卫任务。
“人心向背,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
车队浩浩荡荡地离开西柏坡,沿着山间公路向东北方向驶去。阳春三月,春意萌动的华北平原,车队驶过之处扬起滚滚黄烟,大老远就能看见。
随着车队从山间公路驶入华北大平原,大家的情绪活跃起来,毛泽东跟战士们聊了起来。他感慨地说:“1947年3月撤离延安;1948年3月由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出发向华北前进;今年3月由河北西柏坡向北平进发。3年3次大行动都是3月份,明年3月份应该解放全中国了,等全中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
听到这里,战士们都笑了。
毛泽东问大家:“进北平是要进的,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你们想到了吗?”战士们纷纷表示没有想到,原以为5年打败蒋介石就很好,没想到撤离延安两年就进北平了。
毛泽东沉默了一会儿,点燃一支香烟,一边抽烟一边说:“咱们没有想到,蒋介石更没有想到。他天天想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消灭了。他向他的美国主子要钱要物,要新式武器,把在抗日战争时期留在大后方的军队拉出去,用美械装备起来,又用美国海上的轮船、陆地的汽车和火车、空中的飞机,把军队送到前线。他向他的美国主子保证,不和共产党搞联合,利用美国的大量军援,提出3至6个月在中国的土地上消灭共产党,消灭八路军。他们人多武器好,又有物资保证。我们人少武器差,又是缺吃少穿,什么都没有保证。但是,他没有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打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奥妙呢?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的,是非正义的,人民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人民也反对他再继续残酷地剥削人民、压迫人民。人心向背,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
汽车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继续前进,可不管经过村庄,还是道路两旁的田间,大家看到的要么是妇女和上年纪的老人,要么就是少年儿童,很少看见青壮年劳动力。阎长林便说:“主席,您看,农村里几乎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干活的都是妇女、上岁数的老人和小孩子。”
毛泽东叹了一口气,说:“是呀,为了战争的胜利,农民们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啊!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我们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山区对革命的贡献了不起呀”
车队开过河北石家庄平山县郭苏镇不久,后边不断传来汽车喇叭声。毛泽东叫司机停车,要他等等看后面的车出了什么事。司机刚停车,就有人跑来转达周恩来的话,说陆定一一家乘坐的小吉普车翻到土沟里去了。
毛泽东忙问:“怎么样?他们一家还好吧?没有伤着人吧?”“报告主席,我只知道这些……”警卫员回答。毛泽东点点头,要警卫员再去看看人员情况。一会儿,警卫员跑步回来说:“没有人受伤,只是他们一家人都受了惊吓,战士们正在把车拉上来。”毛泽东这才放下心,说道:“那就好!”
这时,周恩来走过来建议大家趁机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毛泽东便和大家一起下了车。因为一路上尘土太大,每个人脸上都落了一层土,大家先洗脸,再喝水吃东西。在地上铺几块雨布,有的蹲着吃,有的坐在雨布上边吃边聊。简单吃完后,刘少奇看书,周恩来看材料,毛泽东则拉着几名卫士去附近的麦田里走了走。
车行途中还发生了一次险情。任弼时一家乘坐的中吉普车轮胎卡在山坡上,导致车子熄火,差点翻下山。但任弼时并没有惊动毛泽东,司机很快就把车修好,算是有惊无险。
初春时节,正逢公路翻浆,晚上冰冻,早上开始融化,到中午已是满路泥浆。再加上华北军区的一个汽车团,驾驶着10轮大卡车连日搬运物资,早将简陋的乡村公路碾压得坑洼不平、面目全非。一些大的坑洼,对大卡车并不构成障碍,只要加大油门,就能冲刺而过。但对小车构成了威胁,即使马力强劲的中吉普车通过也很吃力。
尽管道路坑坑洼洼,但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心情。警卫战士们以前跟随中央首长转战行军都在山区,这次行军来到平原,大家的眼界开阔了,全身都轻松,觉得平原上的风光无限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夸起平原来,说平原风光好,路平坦,看得也远,干什么都痛快,打起仗来没鞋穿也能走几天几夜。
毛泽东听后,感慨地说:“平原的优点是事实,山区的缺点也是事实,但我们的革命是从山区发展起来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靠军队打出来的。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到取得今天的胜利,这一切,都是在山区和边沿地区敌人不注意的地方、敌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或去不了的地方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是以山区为根据地,‘小米加步枪’,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武装的革命军队,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 以少胜多, 扩大战果, 最后夺取城市, 取得全国的胜利。山区对革命的贡献了不起呀!”
(摘自北京人民出版社《进京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