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22-12-29
他们是一群年过花甲的专家、教授,放弃了子孙绕膝、颐养天年的退休生活,背上行囊奔赴祖国的西部,重返三尺讲台,勇当莘莘学子的“提灯者”、青年教师的引路人,用执着和奉献点亮夕阳之光。
日前,坐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的新疆政法学院,收到全体银龄教师的留任申请。连日来,记者联系采访了其中4位教师代表,记述下他们的故事。
一个情结:伉俪情深三度援疆
1953年出生的陈长生,退休前担任吉林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爱人冯月萍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20年3月,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冯月萍率先报了名,到南疆的塔里木大学信息学院担任专业教师,陈长生被聘为图书馆顾问。一年的援教很快结束了,两人觉得“不过瘾”,又双双来到新疆政法学院。
学校的新图书馆即将竣工,陈长生在巡查中发现诸多细节问题,他带着设计方、施工方从源头进行了完善;16万册图书、设备要从北疆校区搬迁到南疆校区,他马不停蹄奔波两个校区间。
“要建一流院校,一流图书馆必不可少。”陈长生说,政法学院的图书馆刚刚步入正轨,他想推动图书馆运行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种奉献:传道授业打造精品课
“在祖国的南疆,我重返讲台,收获了掌声、喜悦和感动,我想让这种生活再延续。”李鸣教授在一次座谈中动情地说。
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族法研究中心主任李鸣背上行囊、带着老伴,从北京直奔图木舒克。他主动提出担任“中国法律史”的教学任务,给10个班400名学生授课。
李鸣没有搬出“老一套”,而是根据新教学对象、新教材、新环境重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棉花地里、枣树林中、胡杨林下、叶儿羌河边、唐王城遗址上,都留下了他探访的身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护、法治宣传都被他写入调研报告,搬上讲台。
“你绝对感觉不到这是个60多岁的老人,他满腹经纶纵横捭阖,洞彻事理又充满激情,感染着讲课现场的每一个人。”法学院青年教师刘军怀说,这门课已经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
一份传承:倾力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1953年出生的徐凤君,是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的退休教授。从“南农”到“南疆”,她说:“退休后还能在西部热土干一番新事业,很值!”
徐凤君和同事们见面的第一天,就牵头成立了数学教研组,带领青年教师讨论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查看教室教学设备,她的激情很快感染了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们。
在主动承担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课程的同时,徐凤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上。针对学生普遍反映课程较难、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徐凤君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花大量时间精心编写教案,被青年老师作为模板借鉴。平时只要自己没课,她就去青年教师的课堂旁听,发现问题就记下来,课后再辅导青年教师。
“这些银龄教师是校园里最可爱的人。”新疆政法学院党委书记任长义说,“他们到最需要人才和知识的地方发光散热,展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摘自2022年9月13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