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策略
2022-12-29田碧丹
【摘要】辛勤劳动与幸福生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幼儿园劳动教育应该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即将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聚焦生活中的劳动,确定劳动主题,使幼儿依托生活中的劳动,训练劳动技能,孕育劳动品质。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YKT21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田碧丹(1977—),女,福建省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心幼儿园。
幸福生活需要辛勤劳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而劳动技能的发展、劳动品质的形成又与劳动教育休戚相关。幼儿时期是劳动教育的启蒙阶段,幼儿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将劳动教育生活化。生活化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还能够调动幼儿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将劳动教育生活化,也与“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不谋而合。下面笔者主要围绕“确定劳动主题、训练劳动技能以及孕育劳动品质”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将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聚焦生活中的劳动,确定劳动主题
清晰、真实、鲜明的劳动主题,是幼儿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起始点。于幼儿教师而言,应该如何确定劳动教育的主题呢?既然辛勤劳动与幸福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教师就应该聚焦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劳动,确定劳动教育的主题。自我服务式的劳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以及社区公益式的劳动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题。
(一)自我服务式劳动
培养幼儿的饮食起居自我服务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摆放餐具、收拾餐具、清洗餐具、整理床铺、摆放书籍、收拾玩具、穿衣服、系鞋带等,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些都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题。
围绕这些主题,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异彩纷呈的劳动教育活动,如摆放餐具竞赛活动,比一比谁的餐具摆放得最整齐;整理床铺比赛,赛一赛谁整理床铺的速度快、效果好;系鞋带比赛,比一比谁系鞋带的速度快、花样多;穿衣服比赛,赛一赛谁穿衣服的速度快、穿得整齐。
(二)集体协作式劳动
有些劳动任务,仅仅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此时,就需要团结协作、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时,教师也应该选择一些集体协作式的劳动主题,借此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与单独劳动相比,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还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如清扫教室地面、擦拭桌椅板凳、整理教室物品等,都可以成为幼儿集体协作式劳动的内容。在清扫教室地面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商量,分工合作,一些幼儿负责清扫地面,一些幼儿负责拖地,一部分幼儿负责倾倒垃圾。在擦拭桌椅板凳时,幼儿同样也可以进行合理分工,一部分幼儿负责搬桌椅板凳,一部分幼儿负责擦拭桌椅板凳……分工合作可以化整为零,降低幼儿完成劳动任务的难度,提升幼儿完成劳动任务的效度。
实践证明,集体协作式劳动主题,能够极大地提升幼儿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协作过程中互相学习劳动技能,共同塑造劳动品质。
(三)社区公益式劳动
辛勤劳动与无私奉献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一位幼儿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公益式的义务劳动活动。让幼儿参与社区公益式的义务劳动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将社区公益式劳动作为幼儿劳动教育的一项主题。
例如,在幼儿教师的有序组织下,幼儿可以参加一些社区全域无垃圾整治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捡拾社区地面上的果皮纸屑,带领幼儿擦洗社区墙面上的小广告等。在弯腰捡起果皮纸屑和用心擦洗社区墙面小广告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保护社区环境,人人有责。
显然,以社区公益式劳动为主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环保意识、主人翁意识等。与此同时,因为幼儿的公益式劳动让社区的环境变得更加优美了,所以他们内心深处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公益劳动的乐趣,从而形成优秀的劳动品质。
二、依托生活中的劳动,训练劳动技能
让幼儿掌握、运用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幼儿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依托生活中的劳动来训练、发展幼儿的劳动技能[2]。在依托生活中的劳动训练幼儿的劳动技能时,幼儿教师可以遵循“自主实践—指导点拨—再次实践”这一主线。
(一)自主实践,研习技能
幼儿是劳动教育的主体。在劳动教育中,幼儿教师应该自始至终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真正成为劳动的主角。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自主参与劳动实践和自主发展劳动技能创造机会。在自主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会自主研习各种劳动技能,从而使思维能力和劳动能力等得到显著提升。
如,在指导幼儿整理床铺时,教师首先可以为幼儿播放一段整理床铺的视频,包括怎样铺床单,如何叠被子等。通过观看视频,幼儿对于铺床单、叠被子的方法就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紧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实践,即自己动手铺床单、叠被子。在此过程中,幼儿会不断尝试运用视频中所讲解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逐渐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技能。
当幼儿立足劳动实践,研习劳动技能时,教师应该始终如一地做一名观察者,观察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观察幼儿掌握某些劳动技能的情况等。之后,教师就可以参考观察结果,更进一步地指导幼儿解决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指导点拨,优化技能
在幼儿自主研习劳动方法,自主发展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他们必定会面临一些劳动困境,产生一些劳动困惑,此时,教师应该适时介入,对幼儿进行指导、点拨,助力幼儿摆脱劳动困境,解决劳动困惑等。为了提升指导点拨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例如,通过观察幼儿擦桌子的情况,教师发现一些幼儿直接用干抹布擦拭桌子,尤其是在用干抹布擦拭桌面上的一些污迹时,尽管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还有一些幼儿,用未拧干水的湿抹布擦拭桌子,以至于擦拭过的桌子上长时间留有水渍……鉴于此种情形,教师围绕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擦桌子,对幼儿进行了指导与点拨。首先,应该将抹布洗干净,并且拧干。紧接着,用湿抹布擦拭桌面,对于污迹可以用湿抹布反复擦拭,直至完全擦除。最后,利用干抹布对桌面进行再次擦拭即可。
实践证明,通过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能够有效摆脱各种劳动困境,大幅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同时,教师的指导点拨,还能够让幼儿受到启发,在今后遇到一些劳动困难,陷入一些劳动困境时,会自主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法以及摆脱困境的路径等。
(三)再次实践,提升技能
当幼儿心中的劳动困惑拨云见日之后,幼儿教师应该及时为幼儿创造一些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再次劳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
比如说,当教师向幼儿点拨、指导和讲解擦桌子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紧锣密鼓地组织幼儿再一次参与擦桌子活动。在再次实践中,幼儿会尝试运用教师建议的擦桌子方法,他们会发现,擦桌子任务的难度明显降低了,而擦桌子的效率也明显提升了。
由此可见,对于幼儿来说,再次实践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全新的体验。通过这样的全新体验,幼儿不仅可以更进一步地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还能够更为真切地感知劳动与智慧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评议生活中的劳动,孕育劳动品质
培养、孕育幼儿高尚、优秀的劳动品质,是幼儿劳动教育高层次的目标。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孕育幼儿的优秀劳动品质,教师应该聚焦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劳动方法以及各种劳动的益处等,对他们进行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评价。
(一)评议劳动之表现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同的幼儿会有不同的表现,既有好的表现,也会有不好的表现。但是,由于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对于哪些是好的劳动表现,哪些是不好的劳动表现等并不知晓。因此,教师有效、及时、适度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收拾餐具的过程中,一些幼儿将餐具随意摆放在水槽中,一些幼儿将餐具有序摆放在盆子里,也有一些幼儿在用餐之后根本没有收拾自己餐具的习惯等。面对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评价。首先,教师可以将这些放置在不同地方的餐具用手机拍摄下来。之后,使用这些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紧接着,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幼儿观看这些图片,并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幼儿就会清晰地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
(二)评议劳动之方法
同样的劳动任务,运用不同的劳动方法,往往会取得不同的劳动效果。为了能够让幼儿在劳动过程中采取更为有趣、有序、有效的劳动方法,教师应该聚焦幼儿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方法,进行细致入微、及时有效的评价。评价劳动方法的方式,既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劳动能力,也能够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品格。
例如,在系鞋带比赛活动中,因为幼儿所使用的系鞋带方法不同,所以他们系鞋带的速度、效果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在系鞋带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用手机抓拍幼儿系鞋带的情景。紧接着,在系鞋带比赛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同屏软件,将幼儿系鞋带的视频同步到交互式一体机显示屏中,然后组织幼儿认真观看这些视频。
通过观看、观察、对比等,幼儿就会发现,一些幼儿之所以能够在系鞋带比赛活动中拔得头筹,归根结底,是因为系鞋带方法有效率的高低之分。相比于那些系鞋带速度慢的幼儿而言,那些系鞋带速度快的幼儿所使用的系鞋带方法更为有效、更为快捷。通过观察和评价,幼儿既可以学习到有效的劳动方法,也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劳动方法的重要性。
(三)评议劳动之益处
多姿多彩的劳动之美,正是劳动的魅力所在。但是,对于认知能力较为浅薄的幼儿来说,他们并不能够清晰、具体地认识到劳动的各种美。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劳动之益处,让幼儿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感知和了解劳动之美。
例如,在幼儿就餐结束,收拾完餐具之后,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对比。如果让某一个人去收拾所有人的餐具,那么,就会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如果在就餐结束之后,就餐者各自收拾各自的餐具,那么,用时就会明显缩短。聚焦对比结果,教师可以进一步评价,即“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如果家务活让妈妈一个人干,那么,妈妈会忙得不可开交。反之,如果每一位家人都分担一些,那么,所有人不仅可以轻松自如地完成家务劳动,还可以在共同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
结语
综上,在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时,幼儿教师既要在精选劳动教育主题方面多花心思,也要在训练幼儿劳动技能方面巧做文章,还要在塑造幼儿劳动品质方面狠下工夫。以主题鲜明、任务有趣、评价有效的劳动教育活动为抓手,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塑造幼儿的劳动品质。同时,幼儿也能够在有趣、有序、有效的劳动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金华星.浅谈生活化劳动的实施及教育价值[J].小学教学参考,2020(18):86-87.
[2]郭沙.浅析渐进式“劳动教育”生活化体系建构策略[J].考试周刊,2020(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