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创设策略分析
2022-12-29刘邵君
【摘要】班级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班级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成长发展。班级的环境也代表着班级的面貌,是幼儿活动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班级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应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从中习得生活常识和基本知识,以更好地推动幼儿发展。
【关键词】幼儿;主体;班级环境
作者简介:刘邵君(1994—),女,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幼教中心第一幼儿园。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班级环境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班级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成长。
接下来,本文对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意义
第一,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隐形课程”,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智力开发、个性发展和能力拓展。良好的班级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创设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推动其身心发展。
第二,以幼儿为主体创设班级环境,有助于突出幼儿的特点,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时,幼儿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班级幼儿的不同特点,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特点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这有利于幼儿教师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总的来说,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创设有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让幼儿在智力开发、个性发展和能力拓展方面有所提升。
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对班级环境的创设还处于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还停留在基础性、形式化的层面上。
问题一:班级环境的物体装饰和墙体装饰画未能以幼儿为主。
问题分析:大多数幼儿园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园和班级内部布置得花花绿绿的,生怕幼儿们注意不到。但其实多数幼儿对花花绿绿的色彩和图案不感兴趣,即使刚看到时会感觉特别新奇,但是过不了多久就失去兴趣了。此外,幼儿会被强烈的色彩和大声的歌曲所吸引,但这种环境的创设反而会打扰到幼儿本身正在做的事情,影响到幼儿的专注力,不利于幼儿的个人发展。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兴趣,幼儿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而违背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问题二:班级环境的创设脱离教学实际,不能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
问题分析:大部分班级在创设教学环境时,在细节的设计上未能做到充分结合幼儿的兴趣,这导致环境创设失去应有的作用,使幼儿对幼儿园环境视若无睹。因此,教师进行环境创设时,不能把环境与幼儿割裂开来,而应该与幼儿的个人兴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兴趣设置环境创设主题,多给幼儿活动的空间,不要对幼儿的行动进行规则上的限制,而应该让幼儿自主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如此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以幼儿为主体的班级环境创设策略
(一)以幼儿为主体,设置多样化的环境布置活动
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班级环境创设的目的和宗旨,结合幼儿的特点,师幼相互合作,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班级环境。此外,教师所设置的活动内容要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设身处地地考虑幼儿情况,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环境创设。
比如,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大胆、自由地在班级的墙面上作画,给予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鼓励幼儿自行寻找所需要的材料。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点缀、美化了班级环境,也会增加创作的信心,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师生共同创设班级环境时,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讨论,了解幼儿的想法,提供充足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对班级环境进行布置。
幼儿有了布置班级环境的参与感,成了班级环境的布置者和参与者,就能够激发出更多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班级环境创设活动的组织上,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融入生活化元素,使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
例如,教师可以依托于班级的自然角开展活动,让幼儿从家里携带植物的种子到园,在班级的自然角种植所带的种子,并集体动手制作牌子,将植物名称和自己的名字书写上去。教师还要要求幼儿定期对植物进行浇水,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这一系列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动手的能力。
(二) 提高幼儿的参与感,调整班级环境设置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基本需求相适应。因此,在创设班级环境之前,幼儿教师要思考所创设的班级环境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在环境中习得最基本的经验和知识。教师可在活动中以观察、询问的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富有互动性和目的性的环境。
班级环境的创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幼儿喜好的变化,结合当下热点引导幼儿共同完成对班级环境的调整。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格外的积极,因此在幼儿提出想法时,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的愿望。
通过调整环境布置,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与幼儿教师一同对班级进行环境的创设,既能增加幼儿对班级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让幼儿从中收获信心和个人能力的发展,这样的班级环境创设才是具有意义的。
例如,以安全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此为主题,以一周为单位,调整一周时间内班级的环境设置,以便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深化对安全知识的认知。
第一天,教师可将班级环境创设成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情景,与幼儿一同在班级环境中添加道路标识来让幼儿学习和巩固交通规则。
第二天,教师可围绕消防基础知识布置班级环境,在班级内贴上交通安全标志,教授幼儿学会拨打消防电话的步骤,让幼儿形成深刻的记忆。
第三天,教师可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与“交警叔叔”有关的场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进行绘画,然后将画作贴到班级的展示区域,布置班级环境。
第四天,教师可带领幼儿去亲自观察交警、消防员和医生等,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产生直观的感受,加深对这几个职业的了解。
第五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教室内对交警、警察、消防员以及医生等职业进行角色扮演,同时,教师可在班级中布置关于交警、警察、消防员以及医生护士的形象画和相关的标志。
角色扮演的过程既是幼儿们学习以及深化认知的过程,也是幼儿与教师一同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的过程。师幼一同动手装点班级,可以让幼儿更好地融入班级环境中,发挥环境创设的教育性,拓宽幼儿的视野,并能够使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有经验地应对和解决。
(三)灵活设置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的创设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并跟随班级环境主题的变化和幼儿的兴趣爱好等因素而进行灵活的调整。教师在调整班级环境的过程中尽量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想法,能够更好地激起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幼儿在班级环境中自主玩乐和学习,同时又能基于班级环境主题展开发散性思考和想象。
例如,幼儿教师可将班级环境主题定为与动漫卡通相关的主题,并了解班级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搜集相关信息之后,将班级环境创设成幼儿喜爱的动画片中的场景,还可将奖励幼儿的小红花换成幼儿更喜爱的卡通人物贴纸,最后再利用幼儿喜欢的动漫卡通人物渗透相关知识,以实现环境育人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在班级主题环境下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如,教师可基于“圆圆的世界”这一主题开展主题活动,先与幼儿一起将班级环境创设成带有许多圆形元素的场景,如装饰上气球、圆形贴纸等。之后,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带领幼儿共同制作圆圆的饼干、圆圆的蛋糕等食物,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加强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环境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须重视与幼儿的交流沟通,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知识性不仅蕴含于班级环境中,还体现在班级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因此,教师要在创设班级环境的过程中,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作用。
例如,夏季是各种花朵盛放的季节,教师可依托这一主题,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除了可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认识常见的花朵,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地展示种类繁多的鲜花,开阔幼儿的视野。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上,教师可在班级中组织幼儿对自己所喜爱的花进行投票,最后选出幼儿喜爱的花的种类,再据此在班级中放置票选较高的花朵,引导幼儿一同了解花的相关知识,并对花儿进行浇灌,呵护其成长,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加强互动,能够使教师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提高与幼儿沟通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原则[4]。
又如,若班级中有幼儿过生日,那么教师就可以借此以该幼儿为主,让其自由、自主地对班级环境进行创设。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对这位幼儿进行观察,加强沟通,助其搜集创设班级环境所需要的材料,记录下幼儿的优缺点,以便向其家长进行反馈,助力幼儿更好地成长。
结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尤其幼儿正处于养成性格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因而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区域,班级环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幼儿教师应该注重环境的创设,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增加大胆探究和表达交流的信心,培养幼儿优秀的动手能力,为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倩.基于幼儿经验的班级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02):22-25.
[2]许卉.基于儿童的视角创设班级环境[J].家长,2021(04):141-142.
[3]张振娟.班级环境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61):167-168.
[4]郭伯良,王燕,张雷.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02):2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