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浇灌 让识字之花欣然怒放

2022-12-29罗淑珍

教育界·A 2022年24期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打好基础,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从生字复现、讲究方法、激发兴趣三个方面阐述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低年级;方法

作者简介:罗淑珍(1972—),女,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实验小学。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识字、写字。笔者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学习十分重要。他们学会识字,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如何让低年级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认识尽可能多的生字,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笔者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生字复现—熟能生巧

“复现”是指让学生需要学习的生字反复出现。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相处一样,见面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熟识了。同理,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反复认读,这样,学生便能记住了。刚上小学的学生对相关知识记得快,但忘得也快。为此,在生字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使生字复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读。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认读,可以掌握90%以上的生字[1]。可见,采用复现的方式,能够让识字教学卓有成效。

二、讲究方法—事半功倍

识字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汉字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识记。教师应善于总结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2]。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组合识字法

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对汉字进行拆分或组合,是学生容易掌握又很常用的方法。笔者把组合识字法进一步分成以下四种形式。

1.加一加

“加一加”的方法需要学生在学习生字时,把熟字以加一加的方式进行组合。这种方法最常用,也适用于许多汉字。如,左右结构的字—禾+火=秋,王+求=球;上下结构的字—木+口=杏,禾+日=香;

半包围结构的字—门+人=闪,走+干=赶;全包围结构的字—口+玉=国,口+元=园;等等。学生也可以把偏旁和熟字相加。如,课—言字旁加“果”,这—走之底加“文”。教师在让学生识记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的“阴”“雷”“阵”“冰”“冻”这五个字时,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

2.减一减

“减一减”的方法需要学生通过减去熟字的偏旁的方式来认识生字。这种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用得相对较少。教材编者一般会在教材中的“识字加油站”栏目进行介绍。例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设计了这样的内容:飘-风=票,张-长=弓,校-木=交,甜-舌=甘。

3.换一换

“换一换”的方法需要学生把熟字的偏旁换一换。如,观-又+王=现,炒-火+口=吵。

4.拆一拆

一些笔画多、字形较为复杂的汉字对于学生来说既难记又难写。在这类汉字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拆分汉字的各个部分来识记,化难为易。例如,在学生学习“赢”字时,笔者告诉他们可以把这个字拆分成“亡”“口”“月”“贝”“凡”;在学习“蟹”字时,有的学生把这个字拆分成“角”“刀”“牛”“虫”;在教学“德”字时,笔者让学生记住“左边双人旁,右边十四一心”的顺口溜,这样,学生在写这个字时就不容易把“心”字上面的一横漏掉;在学习“得”字时,学生可以根据“双人旁,日一寸”来记忆。

(二)猜谜语、编顺口溜法

猜谜语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种识字方法。笔者常常在识字教学中的复习环节采用这种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例如,在课堂一开始,笔者说:“同学们想不想猜谜语呢?老师编了几个谜语,你们猜一猜是上节课学习的哪个字,好不好?”谜语如下:“三人看日出”“一口咬掉牛尾巴”“60天”。这三个谜语的谜底分别是“春”“告”“朋”。其中,不少学生在猜“60天”这个谜语时遇到了困难。但还是有学生说出了答案:“1个月有30天,60天是2个月。2个‘月’字合起来就是‘朋’。”其他学生听了之后恍然大悟。

有些汉字通过编朗朗上口的口诀、顺口溜的方式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易学易记。如,识记“左”和“右”的口诀是“左工右口”,“喝”“渴”的口诀是“口渴需要水,喝水要用嘴”,以区分形近字。又如,笔者编的“靠”字的顺口溜是:告在上,非在下,学习本领靠自己。另外,笔者发现清华附小的识字顺口溜很实用,能帮助学生辨别、掌握形近字,值得借鉴。如进“门”歌的内容为:木字进门正清闲,日字进门坐中间,马字进门往里闯,才字进门紧闭眼,耳字进门听新闻,兑字进门阅报刊,心字进门说烦闷,市字进门闹喧天,口字进门问为啥?一字进门上门闩。

(三)找规律法

汉字是有构字规律的。有相当多的汉字都是形声字。在教学这类生字时,教师可以根据形旁表义和声旁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构字规律,通过一字带一串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识字量[3]。例如,在教学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中的“哇”字时,教师可以引入“娃”“蛙”“洼”“挂”“桂”这一组形近字,让学生明白这些字右边的“圭”是声旁,左边的偏旁是形旁,并借助它们的偏旁进行区分;也可以配上儿歌“有口多好哇,有女好娃娃,有虫是青蛙,有水过山洼,有手把衣挂,有木是桂花”,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这些字。

讲解同偏旁的汉字同样能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偏旁所表示的意义,进而有效识记汉字。比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我的发现”列举了四组同偏旁的字:神、祖、礼、福,补、袜、衫、被,冰、冷、冻、凉,海、流、洒、滴。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祈福、祝祷有关;衣字旁的字大多与衣服、布料有关;两点水的字大多与温度有关,表示温度较低;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而四点底的字大多与火有关,如蒸、煮、煎、热。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实现减负提效,笔者在课堂上常常会出一些选择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部分选择题如下。

1.“晌”与下列哪个字读音相近?( )

A. 早 B. 响 C. 尚 D. 晖

2.“膀”的意思与( )有关?

A. 旁边 B. 月亮 C. 身体 D. 时间

此外,教师在会意字、象形字、品字形结构的字的教学中都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让识字变得轻松愉快。

(四)字理识字法

依据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对汉字进行追根溯源,可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4]。例如,笔者在教“秋”字时,先在课件上展示秋景的图片,引出本课的主题“秋天”。然后,笔者说:“‘秋’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于是,学生回答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最后,笔者让学生观察关于“秋”的字理和字形演变的图片,并向学生介绍:“‘秋’是会意字,本义是成熟的庄稼。甲骨文的‘秋’字形像一只蟋蟀。古人发现蟋蟀一般在秋天鸣叫,所以就借此表达‘秋天’的概念。蟋蟀形的下方有个‘火’字,表示秋天收获谷物之后,用火焚烧秸秆,顺便灭除害虫。楷书的‘秋’,将小篆的字形中的‘禾’与‘火’调换了位置,形成了现在所使用的写法。现在的‘秋’也引申为一年的时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汉字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

(五)联想记忆法

一般情况下,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通过联想的方式加深对汉字的记忆也是常用的方法。其中,借助反义词来认识生字,可以降低理解的难度。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识字加油站”列举了六组反义词:大—小,上—下,南—北,男—女,开—关,正—反。又如,谜语诗《画》中也有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三、激发兴趣—聚精会神

(一)游戏激趣

笔者经常在识字教学中的巩固生字环节,将学生喜欢的各种游戏引入课堂,如我写你猜、摘果子、小马过河、开火车、夺红旗、走迷宫、闯关等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与生字再次“见面”,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汉字。

(二)情境激趣

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激发情感,产生共鸣,身临其境,还可以使静态的内容动态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日月水火”一课时,笔者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动画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流动的水、燃烧的火。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印象深刻[5]。

二是利用肢体语言进行情境表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识字课堂中适当借助动作开展情境表演活动,建立汉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以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中的“握”“挖”“挥”“扶”这四个提手旁的字的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句子的内容表演这四个动作,进而掌握生字,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种树时认真的态度。又如,在学生学习“看”字时,笔者引导学生把手放在眼睛上方往远处看(像孙悟空的动作),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手”和“目”组成“看”。在把一个个静态的汉字通过肢体语言激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三)活动激趣

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有好胜心,不甘落后,勇于争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注意联系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这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更多的生字。部分活动的具体内容如下。

1.担任班干部活动。笔者在为刚入学的学生安排好座位之后,就在每位学生的书桌左上角粘贴了写有他们的姓名和座位号的贴纸,并让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记忆本组同学的名字。谁记住的名字多,谁就担任组长。此外,能够认读较多汉字的学生可以担任领读员,负责利用早读时间,带领班上同学朗读语文教材和一些经典作品。

2.识字擂台赛。教师可以每月举办一场识字擂台赛。教师需要提前收集100个字(其中70个字是学生学过的,剩下30个字是教材之外的),先让同桌之间进行比赛,接着让胜出的学生与自己的前后桌进行比赛,然后让第二次胜出的学生两两对决,最后进行决赛(教师需要准备50个教材之外的字)。

3.成果展示活动。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会将教材中“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这两个栏目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如要求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掌握的生字写在A4纸上,并进行美化,完成之后,向班上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然后,笔者会将做得最好的作业张贴在教室里。

4.讲故事活动。笔者会利用课前的三分钟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笔者一开始会讲述完整的故事,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在故事中设置悬念,比如在讲到最精彩的地方时停下来,告诉学生:“想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吗?如果想知道,就自己去看书吧。不过,只有多识字,才能看懂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哦。”开展讲故事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去识字,去阅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结语

古人曾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就是这座花园里辛勤的园丁。只有精心浇灌,才能让识字之花在学生的心中欣然怒放!

【参考文献】

[1]张春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2019(25):26.

[2]李敏丽.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J].学周刊,2019(24):144.

[3]韦红杏.字理识字 别有洞天[J].文理导航(下旬),2014(07):42-43.

[4]孙晓艳.关于识字教学现状的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2(20):17.

[5]孙聪.小学低段识字教材中生字教学用字分布的合理性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