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2-12-29徐嘉莹

教育界·A 2022年24期

【摘要】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教师掌握大单元内涵,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文章以大单元背景为着手点,分析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策略,以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类似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单元;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

作者简介:徐嘉莹(1993—),女,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创新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有必要,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学生语文成绩的稳步提高。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大单元背景,加强对语文教材的分析以及研究,针对性地开展形式生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及认知,确保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

一、大单元与综合性学习

大单元,即根据教材知识内容的逻辑关系、学生的认知习惯,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组成的新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大单元都有其学习主题,学习主题也是大单元的核心,可以将大单元内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避免知识碎片化而无法衔接。大单元背景下的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教学,需要教师制订完整的教学策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综合性学习是指将多种学习资源有效整合以及合理配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的方式。教师需要注重对不同教学环节的重难点的分析及研究,抓住课程的核心机制与育人目标,环环相扣,真正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大单元背景下的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备受瞩目,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发散思维、自主想象,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策略和技巧。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打造品质课堂的基本条件,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有重要的影响,能够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逐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进而全程参与、自主探索。

二、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一)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不容忽略,这一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印象,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选择趣味十足的教学元素来指导学生,全面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基于大单元背景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二)有助于践行素质教育

机械单一的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比较被动和消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创新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思路。开展大单元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教师践行这一现代化的育人理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明显的指导作用,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1]。

(三)有助于打造品质课堂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大单元教学以及综合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这两大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打造品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内心诉求,站在学生的角度,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三、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一)忽略教材整合

教材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参照物,教学活动需要以教材为依据,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及研究,整合教材,明确综合性学习的方向,给予学生恰当可行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有所收获及成长。但是部分教师对大单元的认知比较浅显,没有着眼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求积极整合教材,过于注重自身的主观经验判断及分析。这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偏离主干道,教学内容比较零散、碎片化,一部分育人资源被浪费,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对教师比较依赖,存在消极应对的情况,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难以提高[2]。

(二)教学目标较为模糊

教师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确保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一致性。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过于注重对简单教学原则的分析,设置的教学目标比较模糊,缺乏一定的指导作用及优势。这导致学生无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自主创新,出现了许多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整个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教学不容乐观。

(三)教学关联性不足

为了实现高效教学和高品质教学,教师需要注重精心设计不同教学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关联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机械地照本宣科,没有选择合适的单元主题,课程的衔接性较差。这一点违背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不利于大单元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及升级,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持续下降,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四、大单元背景下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

(一)做好教材内容整合,注重把握教材整体性

语文学科知识点零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造成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存在一定难度,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对象。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与教师能否把握教材整体性存在关联。把握单元教学整体性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能对教材中的关键内容进行灵活调用,合理把控。只有教师深入了解、深层把握教材内容,在开展单元教学时,才能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和删减,构建条理清晰、逻辑明确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感觉越学越简单[3]。这需要教师具备更多能力,如课标解读能力、知识综合掌握能力等。自主整合、删减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全局观,实现核心素养培养与语文教学目标[4]。

(二)有效结合教学目标,注重单元教学关联性

语文教材知识点繁多,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教师需要理清这些关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工作。教师在备课以及进行教学安排时,要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单元目标为根据,统一规划教学活动。一个单元中包括阅读内容、语法内容和写作内容等,教师一定要搞清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好各内容之间的衔接工作,避免让学生感到突兀或者不适应,进而影响到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时在教学教材最后一章节的单元测评时,还要思考各单元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教师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单元教学目标与教学测评内容的关联;(2)注重各单元测评内容在设置上的关联。比如词汇和语法两者间的联系,写作和词汇的联系,等等。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关联性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围绕主题设计各节课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不偏离单元主题,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里以传统文化的教学为例进行分析,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可分成三方面,即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及人格修养。首先,语文教材中关于家国情怀的内容比重较大,可分为忧国忧民(如《示儿》《出塞》)、保家卫国(如《凉州词》《从军行》)、自强不息(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次,社会关爱表现为对他人的理解、对社会的关心、对自然的尊重(如《书湖阴先生壁》)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如《悯农》)。最后,人格修养直接体现为个人的思想觉悟与道德情操,在教材中体现为奋发向上(如《古人谈读书》)、诚实守信的品质[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教学主题,根据教学主题选择合适的文章开展教学,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关联性。

(四)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不仅年龄小,而且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思想和行为模式都不成熟,而且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极其有限。因此,如果学生在小学高段语文学习中没有足够的动力作为支撑,很容易被自身惰性所同化,导致学习态度懒散,动机不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表现得兴致缺缺,这对高段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不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教学,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例如,德育侧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举例子、话经典及评优劣等方式,将晦涩难懂的传统文化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这样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形成理性认知,逐步形成良好品德,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又如,在教学古诗词时,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结构和历史背景等的认识有限。这种情况下,教师单纯依靠文字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的作用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采用故事演绎的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的内容编写成剧本,组织学生进行排练表演,同时按照剧本内容亲自动手制作道具,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演绎,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在角色扮演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与诗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典故,以此作为知识补充。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己亥杂诗》时,会发现学生存在许多困惑,无法深入理解诗的深刻内涵,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其与板书相结合,播放朗诵视频,让学生模仿视频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能够在模仿的过程中将个人的主观情绪融入其中[6]。

结语

总之,基于大单元背景开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整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果.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实践探究[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5-7,2.

[2]郭娟.农村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行动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9.

[3]李小文,何丽英.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09):4.

[4]白海燕.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分析[J].课外语文,2017(13):35.

[5]孙玉花.对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15(30):73.

[6]许岚岚.构建小学语文高段综合性学习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