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途径探究
2022-12-29张莉莉
张莉莉 张 瑶
引言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刘晓玲、魏红、巩向玮 2019)。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面对的困境与实践途径通常大相径庭。对于英语专业而言,其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设计和实施环节都存在课程思政缺失的现象。英语专业学生因易受到语言环境和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其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文化偏向有其自身的特征。此外,针对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不能完全甄别是非的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一、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失语”现象多年来颇受诸多教育人士关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英语输出过程中能够滔滔不绝地讨论西方文化,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无法熟练且恰当地使用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表达(明桂花、崔东琦 2021)。
语言教学和文化输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纵观我国英语教学中“重输入、轻输出”的教育模式,仍然将英语学习当作一种纯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而不是一种人文素养的培育。据相关调查研究,60.56%的英语专业学生表示很想主动和外国人交流中国文化,但不知道怎么表达。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不尽如人意,更不用提输出中国文化了。
无论是从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全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都应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还应分析此现象的成因,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的途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当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融入高校英语课程,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涉及西方文化、学生、教材和教师等四个方面。
(一)西方文化——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
各种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正在以多种形式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根据问卷调查,73.24%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有了解,真正做到精通的学生只有4.23%。因为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知之不详,所以无法准确运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生——主动性欠缺和文化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大学生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目标,对专业课重视程度高,投入时间多(陈友珠2021),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这是由于没有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没有获取学分的压力,也没有主动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尤其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强势语言,因此会主动了解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边缘化。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因受到西方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影响而盲目崇拜他国文化,从而忽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补充,甚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三)教材——课程及教材的设置不合理
课程及教材的选取对英语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及文化自信产生影响。如今,为了减少母语文化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所选取的教材多为欧美国家出版物,保留了英语语言的地道表达。翻阅教材如《新编大学英语》《现代大学英语》等,大多是关于西方文化的内容,鲜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即便是教材中出现了一些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也以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为主,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很难接触并深刻学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马慧丽 2020)。不少高校将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等设置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但很少有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
语言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学习。这样的课程及教材设置虽然有益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不能满足新时代、新背景下英语人才建立文化自信的需求。长此以往,学生会将英美文化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很难意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就成了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四)教师——文化素养和文化教育能力的欠缺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下,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知半解,难以用英语进行准确表达,加之深受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倾向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技能的讲授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上,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教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和文化教育能力欠缺是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和学生缺乏中国文化学习意识的主要原因之一(张莹莹 2019)。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让学生在文化对比过程中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和生命的充分肯定与信念。另外,对于西方文化,学生能在文化碰撞中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开放、包容且积极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注入新鲜的血液。只有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结合,才能使民族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才能在国际交流中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二)跨文化交际——文化传播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在具有双向文化导向性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掌握自身文化和了解对方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重中之重。如何利用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向世界传播并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新背景下的重要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理念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知晓并全力传承和传播的。因此,英语专业学生不应只为了应试或者了解西方文化而学习英语,更要做到懂中国故事、爱中国故事并能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更好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全球听到浑厚有力的中国声音,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还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既有过硬的专业实力,又具备人文情怀的素养。无论是英语教育行业还是外贸等其他相关企业,丰富的英语知识和交际能力是必要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能力也必不可少。为此,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真正融思想、知识与审美于一体,能够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增加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高校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须作出相应的改变。除了开设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和介绍西方文化的科目之外,还应设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如“中国文化翻译”“中西文化对比”等,并将此类课程的等级提升至必修课或者专业课,使其不局限于选修课,以此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培养并提升其文化素养。
另外,对英语专业教材进行完善也是当务之急。高校应组织英语专业教师组和中国文化教师组联合开展英语专业教材编写工作,在兼顾与平衡中西方文化的前提下,增加英语专业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材的编写必须考虑到所添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和实用性,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其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重视师资力量建设,提高英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思政意识
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在提升课程思政效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高校应十分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不能只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强调其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思政意识的培养和提升。当前,由于教学课程、教学教材、教学经验等条件的限制,英语教师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有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深度也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具备较强的双重文化转化能力,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思政课程。
另外,英语教师还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展师生双向互动,课内课外良性交流,及时、认真聆听学生的反馈,在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用自身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调整教学评价体系的结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的融合
目前,考试依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即使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也经常能在考试题目中看到一些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尤其是在翻译题目中,但学生对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词汇的翻译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思政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尤其是在考试或者测试过程中,加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及词汇的考查,不仅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动力,还能促进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其意识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考促学。
另外,还可以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动,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译大赛、英语话剧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用家乡话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英语辩论赛、讨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宣传家乡文化的微电影等,以赛促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还能增强其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结语
立足文化素养开展教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所在和具体要求。将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结合是新时代、新背景下培养文化底蕴丰富的高质量国际性人才的现实需要。为了防止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扩大,缓解其带来的尴尬,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思政课程是十分必要的。英语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能提升其“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助力其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