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向“新鲜感”:有心、有料、有情
——三上《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
2022-12-29姜树华
文|姜树华
【教学目标】
1.关注校园景物、色彩、声音及活动,发现有新鲜感的词句。
2.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学校特别之处,读出新鲜感。
3.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联系熟悉的上学场景,练习表达。
【教学流程】
一、读好课题,初感新鲜
1.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从课题中能读出什么信息?(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大青树下;对大青树的猜想……)
2.了解大青树。
(出示视频)看了视频,又读出了哪些信息?(学校位置:山区、南方;大青树的特点:遮风挡雨、伙伴、守护神。)
3.指导读好课题。(读出大与小的对比;读出大青树的亲切感。)
4.学着课题说说自己的学校。
练说: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特点,学着课文题目,练习说说自己的学校。(抓住自己所在学校的鲜明特点)
【设计意图:从课题教学开始,引发学生对事物的“驻足留心”,发现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学生读出了大青树下这个学校的特别之处,继而结合观看视频再读课题,学生对大青树有了亲近感,大青树“遮风挡雨”“伙伴”“守护神”的形象立马明晰起来,再读课题时情感便饱含其间。接着引导学生转向自己熟悉的校园,进一步增强了发现身边事物新鲜感的“眼力”。】
二、初读课文,发现新鲜
1.发现文中学校的特别之处。
出示学习要求:
●自己朗读: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圈画出来。
●组内交流:说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全班交流:“大青树下的小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词语,感受新鲜。
交流有新鲜感的词语:
(1)少数民族。
①教学“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谈谈对少数民族的印象。(穿戴鲜艳、能歌善舞)
②教学“鲜艳”。
了解少数民族。(出示视频)
少数民族给我们的印象:风俗特异、文化久远、热爱生活。
③教学“打扮”。
“打扮”原来是用在人身上的,文中用在了学校,带来怎样的效果?
④教学“孔雀舞”“摔跤”。
让学生现场表演孔雀舞,感受少数民族的善舞以及边疆生活的特别;让学生现场演示摔跤,感受摔跤运动的规则与文化。(古老的体育项目、许多民族的习俗)
(2)校园物品——铜钟。
说说印象中的铜钟,然后看看课文插图中的铜钟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听赏铜钟声。
读好上课铃声。(出示:“当,当当!当,当当!”)
创想:下课铃、集中铃、紧急铃等不同情形下的铃声。
(3)校园动植物——鸟儿、蝴蝶、猴子、松鼠、山狸;绒球花、太阳花、凤尾竹。
感受民族小学的特有风景,体会异域风情。
3.补充圈出文中学校的特别之处。
让学生根据同学们的分享,补充圈画有新鲜感的词语,朗读巩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在归类中发现有新鲜感的事物。学生在自读发现的基础上,组内交流,丰富发现。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明白了不同类别的特别之处,掌握了发现有新鲜感的方法。】
三、关注新鲜,练说场景
1.听读,想象第1 自然段。
(1)听读一:“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你听出什么了?(人数多、不同方向、欢呼雀跃……)
发现:关注这句话的句式,你发现了什么?(句式差不多——排比句。)
出示比较:“早晨,从四面八方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少了具体场景、少了节奏感、少了欢快热闹的画面……)
学着课文,结合自己的学校,说说熟悉的上学情境。
练说:我们的上学景象(结合自己学校):“早晨,从______,从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听读二:“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听出什么了?(这所学校里少数民族的学生很多)
出示比较:“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文中的句子读来有种逐一看过的感觉,逐一欣赏;而用顿号连接的语句给人简单罗列之感,略显重视不够。)
(3)听读三:“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你听出什么了?(听出了学校热闹祥和,各民族的小朋友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4)听读四:“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你听出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这是一群快乐、尊师、热爱祖国的小学生。)
出示比较:“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缺少了小鸟的欢快感,即缺少了小学生内心的欢快感;缺少了对老师的敬爱感;缺少了对祖国的崇敬感。)
【设计意图:教学中,多次提醒学生“读出什么了”“看出什么了”“听出什么了”,旨在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学习的主动性。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学生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找规律,主动收获语文实践中的“劳动成果”。】
练说:我们的上学景象(结合自己学校):“早晨,从_____,从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同学们向_____,向_____,向_________。”
【设计意图:前后两次练说,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叠加巩固,三处“从”字的语言品质明显提高。】
2.读好第1 自然段。
出示课文第1 自然段,读出美好的上学景象。(练读—建议—指读)
【设计意图:本课让学生学会在比较中体会新鲜感的表达效果,多处用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品味新鲜感语言的功效。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自觉储备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更好实现第1 自然段入境入情的朗读,让学生互相提醒朗读注意点和传授朗读秘诀,有效实现了有新鲜感词句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汇,提升了语言品质。】
3.结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与少数民族的小学生一起享受了民族小学上学的特别景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体验少数民族小学生上课时与下课后的特别景象,感受那里有新鲜感的事物与活动。今天回到家,别忘了用上今天课堂上学到的“从……从……从……”“向……向……向……”的句式,将我们学校早晨的上学景象说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让这堂课的学习成果“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包含在学生回家后的“语言大餐”之中,课堂就此延展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