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高新区发展路径研究

2022-12-29曾梦宇陈烦

上海商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高新技术高新区

曾梦宇 陈烦

一、引言

黔东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省人民政府于2019年12月将原凯里经济开发区变更认定而成,园区着重发展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民族医药和健康食品,建立民族特色文化创意基地。开发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地位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城融合不断推进,发展质量不断改善,形成具有区域地方特色和示范引领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黔东南州高新区发展现状

1.创新创业发展不断增强

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不断增强,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为0.4%,从业人员数为25248人,万人从业人员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数为4204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数7个,拥有孵化器、众创空间数3个,万人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1件,万人从业人员技术合同成交额为472.67万元,财政科级支出315万元,万人从业人员研发人员数228人,科级服务机构1家,承担省级以上科级计划项目所获资金支持288万元。拥有十一类创新创业平台,其中省级以上27家。

2.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

为了依托黔东南州风情浓郁、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寻找全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4年,原凯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了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按照园区景区化、景区特色化的发展思路,总规划面积479.23公顷,发展定位为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文化展示的窗口和文创产业的高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心,分为滨水养生休闲娱乐区、民族节庆体育游艺区、产品创意研发生产区、非遗技艺传承体验区、文创产品展销展示区五个区。现建成占地面积3.2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吸引了20余户企业入驻,入驻企业涉及了工艺品生产加工和展示营销、民族文化产品研发和创新创意,旅游观光和接待,成为一个苗侗文化产业基地和旅游景区。

3.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高新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九通一平”已经成为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标配。同时,高新区还积极改善区内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园区项目的承载力和对要素的吸引力。在公共服务方面,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在园区管理方面,各园区精简行政编制、优化管理程序,营造“小机构、大服务、大网络”的管理格局,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园区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推进园区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信息系统平台先后开通了初创服务包、高企服务包、知识产权服务包、分析测试服务包和新三板挂牌服务包,基本覆盖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每一个阶段,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黔东南州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新区发展基础不强

高新区工业总产值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完成9.8亿元和13.12亿元,2020年、2021年受疫情影响总体产值不高。高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完成60.52亿元和27.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完成15.6亿元和20.69亿元。黔东南州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45亿元,高新区仅为4.26亿元;黔东南州现有高新企业45家,高新区仅有6家,高新区发展基础不强。

2.经费投入不足

贵安新区、黔西南、六盘水、安顺市2019年R&D经费支出占高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分别为2.5%、0.77%、0.7%、0.6%,高新区仅为0.4%。遵义2019年投入科技经费2780万元,高新区仅投入315万元。凯里市2019年引导企业投入科研经费1.4亿元,高新区仅有9000万元。贵安新区2019年兑现创新补助资金2292万元、企业享受加计扣除6500万元,凯里市全年到位研发投入补助资金仅为37万元,极大地影响了高新区创新工作的发展。

3.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

高新区2019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低于全省4.6个百分点。高新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占规上企业总数比重仅为30%。高新区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相关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无法兑现,导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意愿不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不足,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支撑不够,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不高,科技人才面临着引进难和易外流双重压力。

四、黔东南州高新区发展的路径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紧把握发展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契机,以凯里经济开发区大数据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互联网+”为引导,按照“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形成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态势。加快实施“大数据+”专项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申黔数据、中科汉天下等企业拓展数据储备、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行业领域产业。支持以振华华联、富士康科技、中昊电子等公司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创建一批高端产品制造集聚区,建成一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园区),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技术、产品、企业、行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增强。重点发展医药产业,加快建设凯里、丹寨、施秉等地医药产业园,积极推进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争取创建国家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示范区。以中泰生物科技、飞云岭等企业为重点,开展生物医药新品研发,大力发展苗侗医药和制剂研发,围绕医、养、健、管等健康医药产业,打造生物制药与民族医药相结合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做强健康医药产业、巩固壮大中医药。

2.健全多元化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渠道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持续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支持。统筹州级各类科技专项资金,用于推进自主创新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财政投入引导作用,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力争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落实税收激励政策。依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国发〔2006〕6号)关于税收激励的有关规定。加快实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创业投资和社会资金支持自主创新活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金融支持服务。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引导金融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集聚,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加大对自主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支撑,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进以企业为核心,高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在优势产业中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和支持州内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投资主体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服务功能。重点支持建立2~3个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对获得省级以上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资助。积极促进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建设,鼓励支持高校、园区、企业建设众创空间。支持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公共资源向创新创业的企业和人才开放,降低创新创业成本。积极引导资金、项目、人才、信息、平台等资源向科技创新创业一线聚集,优化科技创业的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适度设定初创企业融资门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每年从州级财政拿出一定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创业。

4.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各类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培养黔东南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管理人才。通过企业自筹+项目资助方式,加快培养一批技术创新拔尖人才,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团队。积极引进各类创新人才,支持重大项目发展所需的人才引进,将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相结合,以项目资助带动人才的直接引进或柔性引进。用人单位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和报酬,可依法计入成本核算。对重点培养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专项资助,按照《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党发〔2013〕19号)、《黔东南州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符合条件创新人才的配偶入户、就业推荐和子女入户、入学等工作落实。鼓励支持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申请设立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批准认定为省级以上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相应资助。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高新技术高新区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补妆
遂宁高新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