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舞台样样红
——王茗教授的艺术人生
2022-12-29戴虎
戴 虎
王茗,山东青岛人。中国知名手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0年7月,王茗指导并任首席的澳大利亚国际手风琴比赛、新西兰南太平洋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得金奖;团队成员在两个国际比赛拿下了八枚金奖中的七枚,轰动了国际手风琴界。后来在中国天津国际手风琴比赛中获合奏第一名、重奏第二名;1990年8月,王茗在首届“中华杯”手风琴大赛中获成人组独奏第二名。她指导的团队在天津、上海、哈尔滨、青岛、成都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王茗策划并指导新疆师范大学“天山百灵”女教师合唱团在中国台湾《海峡两岸合唱比赛》中获得金奖,荣幸地受到中国文联党组书记李屹同志的亲自颁奖。
早在1993年,王茗协助张欢在国内成功举办了《首届金雪莲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并取得了巨大成功。1994年王茗与张欢合作出版了专著《键盘式键纽式手风琴训练指导》(新疆大学出版社)、主编教材《新疆风格手风琴乐曲》、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和自治区多项重点课题、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王茗曾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八十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受到新疆老领导王恩茂书记的亲切接见;获得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三八红旗手”称号;获得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王茗是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要成员,国家级教学团队分团队主持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排名第一)获得者,自治区精品课程主持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新疆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会长。
一、成长——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茗1961年生于青岛,父母亲都是当地学校教师,算是书香门第。
9岁那年父母看了一场演出,在民乐合奏中被打扬琴的小姑娘所吸引,回家决定让女儿学习扬琴,自此开启了她的艺术人生。小小的王茗听觉灵敏、天资聪慧,居然一开始就能自己调弦。演奏提高了,简单的扬琴满足不了高难度作品,爸爸和琴友的父亲居然看着图纸自制扬琴,伟大的父爱为了女儿充满智慧。
王茗11岁那年,父亲又发现了手风琴的丰富表现力,一件乐器如同一支小乐队。决定让女儿改学手风琴。为了学琴,爸爸卖掉了唯一的一件皮大衣,买了一架上海百乐牌手风琴。
后来找到了部队文工团演奏员崔少华老师,系统地学习了手风琴。当时的条件十分有限,乐谱都是王茗和妈妈手抄而成,现在想想,妈妈不懂乐谱,照葫芦画瓢,这种对孩子无私的爱,让人感动至深。
王茗刻苦的学习,琴技提高很快,在当时已经是青岛著名的三十九中宣传队的核心成员了。这个学校艺术人才辈出,唐国强、倪萍、陈好、王静等均出自此学校。说明学校格外重视艺术教育。当时王茗的《打虎上山》《我为祖国守大桥》《排山倒海乘胜追击》等中国经典手风琴作品已经响彻了青岛。
1980年王茗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成为山东省第一个手风琴专业本科生。不幸的是在和李钰老师学习半年后,李老师的身体出了问题,晚期癌症。治疗期间王茗每天去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师,直至老师离世。去年王茗的爱人张欢在山东艺术学院讲学,王茗依然嘱咐其代她看望老师的儿子——山东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李军教授。是的,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王茗是想到做到,当然这是后话。
王茗的举动感动了全校师生,学院表示要给这样有爱心的好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当时中国大地最出色的领军人物正是她一生爱戴的王域平教授,山东艺术学院决定把她送到天津音乐学院借读。
命运格外垂青这个真诚的姑娘。在遇到最知名的老师王域平的同时,也遇到了她爱情的另一半,就是当今知名学者张欢。
张欢是新疆师范大学留校后考入天津音乐学院进修(当时进修要考试,用砖头块录音机录制三首乐曲)。师从王树生、王域平老师。那时候真是精英教育,每周三上午王老师就给张欢一个人上课,拉琴、抽烟、聊天。有一天上课要到吃饭点了,老师说再等等,有一个山东姑娘要来看看。不一会儿王茗抱着琴进来了,一首《查尔达什》就把张欢给震住了。
拉完琴王老师问张欢她怎么样?张欢说乐感技术都是很好的,人也朴实。王老师当时已经不轻易接收学生了,特别是条件差的学生,老师太忙了,全国的手风琴学子都在拼命的想进入王域平的门下。
天公作美,这就是缘分,后来的后来,轰轰烈烈爱情的序幕徐徐拉开。1985年,王域平教授和刘美琰教授成为她俩的证婚人。
偌大的天津音乐学院当时就有两对终成正果,另一对是王茗同班的梁大南和秋月(梁大南后来是中央乐团首席小提琴,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成功——春风飞度玉门关
1984年王茗毕业,在山东艺术学院留校任教。这是山艺第二届本科毕业生,很多同学专业都很优秀,一届毕业生留校了20几个。当时的山东省省长李长安同志非常喜欢音乐,拨专款成立了山东青年实验乐团(编制都在山艺内),他们每个人都是双重身份——教师和演员。
每当省里有大型重要的演出,省长都会要求实验乐团参加,同时也都会有王茗的手风琴独奏。那时候,年轻漂亮的王茗琴声响遍了齐鲁大地。在此期间王茗也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其中最为出色的是山东艺术学院现代音乐学院院长杨春红教授和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林峰教授。
又有一次重要演出,王茗因去了新疆没参加。省长问王茗怎么没演出?大家说她去新疆了。领导问去新疆干什么?说她爱人在新疆师范大学工作,省长立马说把她爱人调过来!
这就开始了两个单位的拉锯战:都不放人,都要调人。
1989年10月,王茗与张欢的爱子已经三岁,为了家庭,王茗放弃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工作,接受了新疆师范大学用12800元的人才培养费,从山东艺术学院引进人才的调令,来到了新疆工作,直至现今。当时的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高琳是教育家,是和教育部长蒋南翔在延安时候的战友。新疆师范大学一刻都没停把培养费寄到山艺,留下了今天的两个二级教授!
张欢是1988年新疆音乐家协会手风琴学会的首任会长。从那时起,新疆手风琴事业风生水起,从不间断各种活动。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无私奉献和志向相同的女人。他们就是这样一路爱情一路歌,一路事业总相随。
1993年7月两位老师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和智慧成功举办了首次“金雪莲”国际手风琴艺术节,当今世界杰出的手风琴演奏家,俄罗斯的利普斯教授、谢苗诺夫教授、德国的莫泽尔教授、澳大利亚的鲁凯克教授、新加坡的方圆教授以及国内一线的大批专家云集乌鲁木齐。现在想想,王茗和张欢当时只是个讲师,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创造力?敢为天下先,敢第一个吃螃蟹,这不仅是年轻的锐气,更是敏锐卓绝的前瞻意识与眼光。不可思议,没有复制。
后来的每一场全国手风琴大赛,王茗和张欢不仅作为大赛的评委,也从未放弃带领新疆学生队伍来参赛,总是满载而归,让其他兄弟院校为之称赞。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王茗老师不甘于只是在国内的比赛成绩,在2000年千禧之年的5月,带领着在1997年由20多人组成的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手风琴乐团前往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国家手风琴锦标赛,荣获七枚金奖。
现在特别理解王茗当年“春风飞度玉门关”,除了爱情,除了事业,他们还承继了老师们的教诲,心中始终装着中华情!
老师总说,你心中不装着别人,凭什么要求人家把你放在心里?爱爱爱,老师心中有大爱!
三、成熟——二人最道能胡旋
王茗38年的手风琴教育生涯中,33年奉献给了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任职音乐表演系系主任期间,指导、策划无数场手风琴、钢琴、声乐、管弦等专业的师生音乐会、专业汇报音乐会、新年音乐会等。每一场音乐会的彩排,王老师都是亲自上台指导、讲解,用心、用自身的感染力挖掘表演者的舞台演绎能力,呈现出作品独具一格的魅力。
新疆多文化的乐土使她越来越成熟,何止是双重乐感,在她身上体现出多重乐感的勃勃生机。小时候的扬琴,后来的手风琴,再后来的多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她整个气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太熟悉的人看她像少数民族,洋气和阳光始终陪伴着她。没有上过一天声乐课的她唱起维吾尔和哈萨克族民歌,按张欢的说法是唯一能把眼泪打下来的歌声。
文化是先天的,文化更是后天的,因为生活才是文化。这就不难理解她能指导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天山百灵”女教师合唱团在台湾巡演并获金奖了。因为她的人生成熟了,她的音乐成熟了。
非西方的乐就是舞,乐中有舞,乐舞一家。这是有别于纯西方音乐的最大特征。
写到这想起了白居易的乐府诗: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人间物类无可比……二人最道能胡旋。白居易描述的是舞,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乐。王茗和张欢,因为他们的爱,因为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致使他们一生都在歌颂新疆大地,一生都在“左旋右旋不知疲”,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一刻都没有停止。
38年前张欢为王茗改编的新疆民歌,又名《吉尔拉变奏曲》演奏到现在就是明证。
自从他们来新疆后,新疆的手风琴彻底改变了“民间状态”,快速可持续的培养人才。团队中先后出现过无数个国际国内比赛冠军,始终不间断地出现奇迹。印象特别深的记录是:有一年上海之春国际艺术节中的手风琴比赛,我们的选手双获金奖,这一纪录足以说明王茗领衔的新疆手风琴团队进入国家的领跑阵容。
国内的音乐领域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只评选出三家;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两个都是音乐学教学团队,都是国家重点投入,国家最高水平人才高地。唯有新疆师范大学是地方院校且占尽了“老少边穷”,就这样,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课程群教学团队也冲进前三。可见在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中他们改变了“艺人状态”和“散兵游勇”,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没有深厚的教育理论水平;如果没有与土壤深入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没有“没有土壤的文化是伪文化”的理念;如果没有“没有传统文化土壤的教育是不清醒的”重要做法,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这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不可能走到现在。在这个极其优秀并在国内处于领跑的队伍中,王茗始终都是在最前列。另外,祖国大地省级区域能称得上“乐舞之乡”的也只有新疆,这更说明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老师们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办学和土壤高度统一。新疆经济落后,但新疆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始终傲立于祖国的最西端,始终在文化卫国,文化护国,新疆各民族之间文化润疆更是永恒的主题。
因为爱,因为情,因为无私奉献,我们的王茗一生都踩在新疆的大地中,一生都深爱着新疆各民族学生。很多戈壁、荒漠深处的孩子,因为王茗的倾情投入,从瀚海走向了沿海,甚至走向了世界。她的学生迄今拿遍了国际国内各种比赛的第一名;这些金奖姑娘们以她为凝结,成立了新疆手风琴学会,如今她们都已是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由她们指导的学生又接续着把金奖拿到手软的传统,刷新着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国内手风琴教学领域形成了令人罕见的“王茗现象”。
令人更加惊讶的在于“王茗现象”并非昙花一现,在其身边有一大拨青年学者,无分民族、无分男女、无分年龄层次代代传承着王茗的想法和做法,一批批一群群的播撒在世界各地,为祖国也为世界的和谐发展发挥着作用(这个话并不夸大,她的大弟子宋娜,目前是奥地利维也纳国立音乐艺术大学和波兰热舒夫大学手风琴教授)。
王茗桃李满天下,远在国外,近在身边,遍布在全球各地的各个院校的教授,都是专业的佼佼者。在他们的眼中,王茗是女神,是极具魅力的演奏家、教育家,她那时尚渲染的红色卷发、精致而又眉清目秀的面容,总是被她的笑声、琴声、歌声环绕着,跟王茗在一起更多感受到的是欢乐、执着、奉献。
王茗的爱人张欢说过:“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体验,带来的一定是主观臆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培养艺术家和创作艺术品的唯一途径,没有第二选项……”
王茗脚踏实地爱艺术爱教育爱学生的一生努力,实现了三重身份的叠加:艺术家、教授和学者。“教育不能丢下传统,审美不可忘了现代”,王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实践的。人要没有爱,这个世界无从谈起。
成熟的王茗,因为各种爱,因为多种情,更因为“二人最道能胡旋”,我们愿她永远美丽,永远年轻,如同烂漫的山花,奔车轮缓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