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
2022-12-29廉明子
廉明子 张 莉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似之处
(一)呼吸的运用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演唱方法,但都十分注重气息的运用。[1]在声乐演唱当中,声音的圆润与流畅,与气息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美声唱法训练体系讲求自然的呼吸,演唱时适宜采用胸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呼吸,这种技巧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胸腔、腹肌等部分之间保持协调,从而增强演唱的表现力。民族唱法训练体系同样也十分注重呼吸的运用,气息主要来源于腹腔部分,通过大量的演唱实践来掌握呼吸的技巧。由此可见,美声与民族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唱法,对呼吸运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都认为演唱时需要借助腰腹部的力量,歌唱艺术最终的效果与呼吸技巧密切相关。在演唱时,演唱者可以尝试运用平躺睡觉时呼吸的方法,因为人在睡觉时,整个身体的状态都会显得极为放松,可以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腹部,腹部肌肉的训练力度也会因此增强,通过长期的练习之后,可以改为直立体位的方法,进一步加大对腹部肌肉的练习力度,直到可以结合演唱需求灵活地运用腹部肌肉群,更加自由地运用气息。
(二)共鸣腔体的运用
在共鸣腔运用方面,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同样重视共鸣在演唱实践当中的功能。美声唱法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从美声唱法的训练体系来看,可以结合不同声区的特点,划分各部分腔体的功能,演唱歌曲中的高声部分时,应主要借助头腔共鸣,其余区域的共鸣为辅,也就是美声演唱当中所说的“高位安放”;演唱歌曲中的中声区部分时,应主要依靠口腔共鸣,其余区域进行辅助;演唱歌曲的低声区时,应主要借助胸腔部分,其他部分负责辅助,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体现低声区的魅力。民族唱法要求发声清晰明亮,所以也需要运用不同的共鸣腔,才能获得丰富的演唱效果。实际上在演唱歌曲时,两种唱法所使用的共鸣腔体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而对于控制力度、运用技巧却极其相似。
(三)声音的位置
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均认为在实际的演唱当中,发声器官应当尽量保持放松,具体包括牙齿、下巴、嘴唇和舌头等多个部分,通过减轻喉头及声带的压力,确保演唱时可以发出更为动听的声音。著名声乐家沈湘同样也说过,优美的声音可以让人的情绪变得兴奋,但要想获得最为理想的发声位置,却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首先要确定头腔共鸣所对应的区域,通过恰当地运用共鸣来发出自然、流畅的声音,找到所对应的区域之后,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强化练习,来不断增大音量,达到“高位安放”的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演唱当中,不能因为想要获得明亮的声音故意加大力量,给喉头和声带造成过重的压力。自然、悦耳的声音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获得,对演唱者而言,唯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认真训练,才能通过灵活运用声音技巧来提升演唱的效果。
(四)咬字、吐字的方法
在演唱声乐歌曲时,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都对咬字、吐字有着严格的要求,对演唱者而言,咬字与吐字也是演唱歌曲时的难点,因为语言文字是演唱歌曲的关键所在,但传统训练方式侧重于发声,对咬字技巧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民族唱法讲求咬字清晰、准确,注重字头、字腹以及字尾的处理,要求做到依字行腔,要通过咬字来展现民族唱法特有的意韵。而美声唱法源于西方,比较注重声音的流畅度,要求做到以声带字。但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认为在演唱时必须满足“字正腔圆”的要求,说明对这两种唱法而言,“字正”都是先决条件,一定要达到“字正”的要求,才能顺利地演唱,如果字不正,声也不会美。演唱歌曲时如果想获得“字正腔圆”的效果,首先要把音乐旋律与歌词结合成一体,也即字调与音调要保持一致,其次要做到自然的演唱,大部分语言的字音都可分为两类,也即元音及辅音,在发不同的元音时,嘴唇、舌头以及口腔的状态都不同,但元音需要借助共鸣才能发声,唯有使用共鸣技巧发出的元音,才会显得明亮、纯净。
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互相借鉴原则
(一)以更好的发展为共同目的
两种唱法都是对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的反映。[2]因此,在普及两种唱法时目标必须保持一致,要从各个方面着手通力合作,才能确保两种唱法都能得到进步。首先,要打破思维层面的局限。在演唱歌曲时无论采用何种唱法,只要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能够清晰地表达歌曲的内涵,都应当视为优美的声音。因此,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唱法,只要能做到合理地运用发声技巧,展现作品的内涵并感染听众,就是值得称赞的。比如歌手迪里拜尔,她所演唱的歌曲韵味十足,嗓音极为婉转,让无数听众为之沉醉。宋祖英也十分擅长运用民族唱法来演唱声乐作品,她所演唱的歌曲《好日子》《兵哥哥》等,不仅情感充沛,歌声更是悠扬悦耳,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毛阿敏倾情演唱的声乐作品,每一首都十分真挚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从山西地区走出的歌手阿宝,嗓音粗犷,风格豪迈,获得众多歌迷的一致好评。由此可见,在演唱歌曲时,无论演唱者选择何种唱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演绎歌曲。只要演唱的歌曲具有个性特色,就属于美好的声音。最后,不同唱法之间取长补短,大胆创新。不同唱法之间应互相借鉴,彼此进步。声乐艺术的形式理应百花齐放,各家争鸣。如果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都采用相同的方式唱歌,长此以往必然会引来听众的厌倦。而艺术的价值在于熏陶人,给人以美的感受,所以,只要能够让人觉得舒适的唱法,都值得推广和学习。
(二)坚持声乐唱法的多样性
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每一个民族的语言、习俗都有鲜明差异,所形成的声乐艺术也全然不同。不同唱法在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体现自身的“民族性”。因此,研究分析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并积极创新,是促进两种唱法发展的前提条件。两种唱法之间相互学习的意义在于形成风格更为突出、形式更为丰富、音域更加宽广的歌唱形式。合理的借鉴也是促进民族声乐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致力于创新的同时,需要借鉴民族唱法的优势,要熟悉不同地区民族唱法的风格与特色,才能把握好融合借鉴的分寸,使传承与创新得以相互统一。
两种唱法在借鉴对方优势时,不能仅从表面上进行复制照搬,而是要考虑演唱者自身特征、歌曲风格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借鉴气息训练方法时,要结合自身需求;借鉴共鸣技巧时,要把握好尺度,此外还要注意避开一部分误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保留原本的优势,不能忽略咬字的重要作用,不能由于追求音量而导致肌肉紧张,在运用混声技巧时,注意不能变成虚唱,不能只注重声音而忽略了情感。美声唱法融合民族唱腔特点及技法的同时,同样也需要避开误区。比如过于注重发音而影响技巧发挥,过于注重口型表情而导致气息乱,影响歌曲演唱,或者按照自身意愿随意处理音乐旋律等。
(三)坚持以观众市场为原则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都应当根据时代发展、市场需求,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抵消。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努力地学习美声唱法在共鸣、发声方面的优点,不仅不会影响原本的民族性,反而能够提高民族歌曲演唱的水平。而中西不同唱法之间的结合,同样需要充分地汲取美声唱法的优势,来提升民族唱法的水平。许多歌唱者之所以能够在两者融合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是因为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尝试,也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世界乐坛中长盛不衰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美声唱法毕竟来源于西方,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我国受众自娱自乐的审美习惯,所以,在演唱艺术歌曲时,应适当地汲取民族唱法的部分特征,将民族声乐元素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可以将民族唱法当中的咬字吐字技巧用于歌曲演唱,增强歌曲的意韵,使歌唱既具有审美性,又具有娱乐性,从而迅速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同。以新疆歌手迪里拜尔为例,她恰到好处地将传统维吾尔族歌曲演唱方式与美声唱法技巧进行结合,巧妙地解决了两种唱法之间的矛盾,从而获得最出色的演唱效果,也因此受到许多听众的欢迎。
三、“中西结合”是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
学术界及音乐界都认为“唱法”并不是纯粹的技术概念,同时还涵盖作品风格、演唱技巧等多个方面,因此具有十分显著的综合性。美声与民族是两种不同的唱法,需要从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等方面着手,积极寻求突破,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进步,在传承优秀民族声乐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使我国声乐艺术推陈出新。
(一)“中西结合”的走向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进行融合之后,可以借助自身独有的模式充分体现其感染力,尽管两者在声乐表现上存在不同之处,但也有相似点,所以,民族唱法可保留自身风格韵味,再汲取美声唱法的精华,并且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唱法风格。“中西结合”可以让两种唱法共同发展,从而加快国际化的速度。兼容不同唱法的优势,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补充完善传统的唱法体系,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奠定基础。从许多演唱者的歌唱实践来看,声乐艺术表演者不仅能够巧妙地运用美声唱法演绎西方声乐作品,还可以采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族歌曲,从而更好地展现我国歌曲丰富的内涵。
民族文化的进步与时代背景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艺术推广必须适应时代的需求,才能够获得受众的支持。艺术发展不仅需要大胆的创新,还需要融合不同的观念。中西方不同唱法的结合可以为民族唱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更为新颖的表现形式,还能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从地方歌曲、传统戏剧当中汲取精华,并且在演唱实践当中加以运用,通过不同形式之间的融合,形成符合汉语言特征,运用科学技巧发声,并且满足大众审美的全新歌唱表现形式。
(二)多元化的走向
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加速的同时,音乐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也变得更加明显,自从进入20世纪,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不断加快,尤其是从1949年起,民族唱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在演唱歌曲时歌手更注重展现歌曲的内涵,虽然各自的风格大相径庭,但大部分都得到了受众的认同。我国改革的力度日渐增大,西方歌手来我国表演的次数越来越多,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民声艺术的发展。两种唱法可以通过提高技巧水平、吸收对方的优势来体现各自的特色,从而形成一套全新的体系,通过中西不同唱法的融合,可以更好地传承优秀的文化,不断提高演唱技巧的水平,更好地为演绎歌曲服务,使自然、优美的声音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中西方声乐文化通过长时间的交流,既相互碰撞,也互相借鉴,融合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国内音乐界及西方音乐界都十分重视唱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但同时都认为唯有互相学习,才能满足声乐演唱多元化的需求。唯有主动适应声乐文化发展的趋势,才能创造出更多新颖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新形式。
声乐艺术理应不断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在互通互融的基础之上共谋发展,让不同唱法得以共存,不断学习借鉴对方的优势,丰富歌唱艺术的表现形式,才能为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更好地满足民众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3]
结 语
美声唱法与西方文化密切相关,在发声及共鸣方面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而民族唱法是民众自行创造的,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之后,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涌现出许多代表人物。因此,两种唱法各具优势,对新时代声乐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社会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声乐艺术的看法发生极大的变化,两种唱法的创新既有利于形成更有特色的歌曲演唱模式,也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因此,声乐学习者需要认真了解两种唱法的差异及共融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需求合理地进行借鉴和运用,才能恰当地解决两者间的矛盾,显著提高演唱发声的质量,使新时期歌唱艺术获得更好的发展。
注释:
[1]韩林江.中国民族音乐与美声唱法有机结合的意义[J].大观(论坛),2021(10):31—32.
[2]由 冲.美声唱法中呼吸的运用与调节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4):137—139.
[3]武毓慧.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方向分析[J].艺术品鉴,2021(2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