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经济视角下赤峰市产业园区经济提质升级对策研究

2022-12-29李加兴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园

李加兴

(赤峰市公共财政保障中心,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一、理论研究基础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循环经济,是指物资资源,通过投入、生产、消费及废弃的产品全生命期,把传统的依赖单一线性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资源循环的生态模式进行转换,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循环经济是通过让经济活动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和服务-再用产品或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所谓从摇篮到摇篮的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这个模式可以将资源不断循环往复加以利用,实现物资资源闭合循环体系,从而让经济活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及再循环(Recycle)这3个基本原则,是发展循环经济这一经济模式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即通常说的“3R”原则。

1962年的“宇宙飞船经济”概念的提出形成了循环经济的雏形,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已经被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所重视并实践循环经济活动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们国家是从1998年开始关注、研究和实施循环经济的,目前已经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理论并付诸实践,通过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国务院于2021年年初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对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要求。

二、国内发展循环经济先进案例分析

1.天津子牙循环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2001年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正式成立,园区坐落在天津静海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目前已经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循环经济园区。被国家多部委部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园区目前拥有从事循环经济的企业达200多家,每年园区可以为市场的原材料包括铜、铝、铁、橡塑,其他材料等,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较大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市场。园区产业不断发展已经形成国际化合作,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产业创新,优势资源互补的社会经济大循环格局。园区通过建设大型公用工程岛,污水处理系统、中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管网收集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已经形成一套节能综合环保系统。通过以上多种环保系统的实施,实现水资源循环再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产业区以 “厂在林下、林在厂中”为理念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建成3000多万平方米林下经济带及周边绿化带。

园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科研项目,通过成立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中心、再生资源研究所以及面向青少年开展循环经济教育培训的基地等组织和机构,推动园区的循环经济基础研究和科研项目发展。园区以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生态建设、清洁生产技术、综合利用资源等课题为核心开展科研和教育培训工作。经过多年实践,已初步实现一体化的产学研结合生产研究模式、实现规模经济科技化、产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新格局。

园区在规划上按照科学严谨的要求,合理进行产业发展布局,已经形成了生产、生活、研发“三区联动”的循环经济发展局面。产业园区通过六大循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子牙动态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广西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

梧州循环园区于 2008 年开工建设,是全国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也是广西 A 类重点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可持续发展园区、两合融化试点园区。2018 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

园区产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加工区、精深加工区、仓储物流区、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区、研发及孵化功能区、生活服务区等服务功能区,总规划面积3万亩,一期1万亩已完成建设,二期规划面积为2万亩。梧州循环园区拥有循环经济产业的全产业链,园区以循环再生产业为主导,充分发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紧紧围绕再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钢铁等再生原料,形成八个领域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包括作为主导产业的铜、铝、塑料、不锈钢等再生产品循环利用产业,四大细化领域产业主要包括再生产品再制造、铅锌再生、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通过上述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从回收、拆解、粗加工、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和到最终贸易一体化格局。让园区中的上中下游企业相互有机链接,形成完整循环产业链条,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封闭循环模式。

三、赤峰市产业园区概况及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1.赤峰市产业园区整体概况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调整目录(征求意见稿)》有1个一类园区、4个二类园区、6个三类园区。其中:一类园区是赤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类园区分别是克什克腾循环经济开发区、内蒙古林西工业园区、赤峰玉龙工业园区和元宝山综合产业园区;三类园区分别是阿鲁科尔沁旗工业园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巴林右旗工业园区、宁城经济开发区、敖汉旗工业园区和红山绿色食品产业园区。

赤峰市11个工业园区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3.42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8.55亿元;工业总产值942.9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税收22.43亿元,同比下降9%;实现利润49.99亿元,同比增长8%;全市工业园区现有企业817户,带动就业7.9万人。

2.重点产业园区及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情况

(1)东山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情况

东山工业园位于赤峰市区东部约20公里处,是赤峰高新区“四园”之一,是赤峰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和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新发展模式的标杆和样本,为赤峰市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坚实的探索贡献。该园区有金剑铜业、赤峰云铜、自备电厂、东岳金峰等投资额大、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的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企业的工业园区。

“铜酸铝钢”产业链条为主线构建园区产业结构。园区以“两铜一电”为核心,依托赤峰市有色金属的优势资源,以金属冶炼加工和硫酸综合利用为主导,发展“铜、酸、铝、钢”四条产业链。

园区已签约入驻项目达14个,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赤峰经开发电公司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云铜40万吨高纯铜冶炼升级建设项目、金剑铜业40万吨高纯铜环保升级项目和东岳金峰氟化工项目,此外还有宁保100万吨铁系合金项目、玻璃纤维产业链项目、锦国投公司年产650万吨氧化铝项目、华镒危废处理项目、内蒙古大道实业综合利用锂云母项目等。

以循环、绿色为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为最大程度减少工业污水、固废、危废等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园区实施了给排水管网建设,并优先使用中水,增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了350万立方米库容的1号固废渣场,确保工业固废统一堆存;建设了危废渣处理厂,提升危废渣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率。园区通过引入松山区三座店水库、辽西北地表水和城市中水作为园区发展的水源,并通过园区的污水中水处理后再次回到园区进行循环利用,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效能,达到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的要求。

园区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改造工艺等创新手段,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低碳绿色的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

(2)赤峰玉龙工业园区概况

赤峰玉龙工业园区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城东,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该园区已经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全区首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为翁旗环城产业带发展战略“一环三区七园”核心。园区以绿色、协调、可持续作为理念,探索出一套产业与城市相互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园区共有入园企业60家,主要产业链条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南部园区产业链条以肉牛羊、甜菜、马铃薯、蔬菜、杂粮为主线,形成农副产品产业园区,北区园区则是以工业产业为主线,形成机械设备、节水设备、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等现代化工业产业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玉龙工业园区通过不断创新产业结构,园区以甜菜等农产品为核心,发展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实现闭环发展,节能环保增效的新农产品深加工、再循环利用的新模式,开拓农产品工业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循环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园区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招商引资的标准和准绳,紧紧围绕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的需求,开展招商工作。坚持择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的企业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的方案,专注引进市场前景好、节能、绿色环保、内生创新力强的项目,从而推动推动园区产业提档升级,实现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1.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准入机制不健全

赤峰市早期的产业园区肩负着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资本和技术积累的重担,对赤峰市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赤峰市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不够合理,个别园区产业单一、产品趋同化严重,主导产业缺失,产业间缺乏系统性、关联性、多样性、产业设置比例和规模未达到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要求,部分园区所引入企业混乱、产业关联度低,难于实现园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

2.产业园区产业价值链构建不合理

目前赤峰市产业园区的产业价值链结构尚存在不合理的问题。赤峰市一些传统工业园区的好多产业都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而建立的,存在污染高、耗能高,自主产业薄弱缺乏创新等问题。产业园区的产业价值链尚处于低端水平,起点较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循环产业发展缺失。

3.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范围单一

目前赤峰市产业园区的循环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工业垃圾利用和工业产业副产品的再循环再利用,门类相对单一,循环经济的范围有待提高和扩大。应该将其他有效可循环的资源,包括如可继续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再循环再利用等产业纳入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产业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横向和纵向加深加宽。

4.缺乏循环产业效率考核具体量化指标

赤峰市尚未建立一套测量循环经济的量化的完整考核体系,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循环经济产出量的奖惩机制,未将循环经济贡献率作为园区所在地区相关人员的年度考核指标之一,缺乏对贡献率和园区进行奖惩相挂钩的绩效评定考核体系。

5.缺乏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相关法律制度

目前赤峰市尚未出台符合赤峰市实际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赤峰市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立法工作尚处于空白,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法律法规在制度上规范赤峰市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6.缺乏循环经济研究理论科研项目支撑

目前赤峰市缺乏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科研项目的专业部门或科研机构,尚未建立针对赤峰市发展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循环经济科研机构、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研发中心等机构或组织,也缺乏立足于赤峰市实际产业园区实际发展情况的科研项目支撑。

五、赤峰市促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1.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体系

根据各国及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部门出台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如日本就有从基础到具体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法规。我国在200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了鼓励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虽然赤峰市已发展循环经济,但是尚未出台结合赤峰市实际产业结构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制度,赤峰市必须加快制定符合赤峰实际市情的循环经济法规制度,通过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循环经济发展。

2.提高发展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的意识

产业园区管理者和园区企业要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破产部分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导致污染园区问题。要破除园区招商引资时“政绩工程”急功近利现象,不要为了经济发展就一味地追求“唯GDP论”。各产业园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往只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忽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环境保护的思想。

3.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技术支撑

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研究的资金的投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新科研模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把循环经济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无偿地提供给社会,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循环经济领域的科研成果,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引进、吸收、开发和推广减量、替代、能量梯级利用等技术对赤峰市现有产业园区的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和提升,形成以企业、市场、科研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的循环经济技术发展模式,推动赤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4.建立产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奖惩引导机制

实现经济价值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首先,必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奖惩机制。通过实现奖惩措施引导和调节园区内企业的行为,使园区经济发展和环保两个方面实现双赢。其次,建立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在制定采购目录时应向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产品给予倾斜,让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体会到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最后,建立和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在制定采购目录时应向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产品给予倾斜。

5.强化产业园区项目引入设计机制

在产业园区引入项目时,要做好前期评估工作,首先要对不同产业科学制定不同的循环经济产出比重指标,对于符合园区产业循环经济产业产出指标且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相切合的项目,在项目引入时可以开启引“绿色通道”,并给予人、财、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6.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服务业

通过发展现代物流、资源回收、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制度,实现废物资源进入再循环利用体系,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将生产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并利用回收体系,将废旧物资进行合理分类回收,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形成完整的绿色、循环可持续的产业链。

猜你喜欢

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园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2020年电镀工业园区市场规模将超90亿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萦环回绕 气韵生动
中国文化产业园100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