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企业财务绩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2-12-29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务指标

吴 燕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200)

集团企业经营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要想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须将各类资源管理到位,做好财务绩效管理工作。通过财务绩效正确评价成本控制效果、资产运作效果、资金调配效果以及投资回报率,基于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战略规划,便可提高集团战略决策正确性,强化集团的整体运营能力。但一部分集团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模式落后,绩效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不能客观体现集团财务状况。因此,集团企业应积极针对财务绩效管理问题,采取有效改善措施。

一、财务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和原则

1.财务绩效评价的功能

(1)为集团经营决策提供导向。集团要想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必须掌握真实财务状况。若集团对自身经营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过度高估自身运营能力,就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而财务绩效评价是决策的风向标,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准确判断集团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便可为集团经营决策提供导向。因此,集团实施财务绩效评价,可提高集团经营决策的正确性,提升集团资金使用配置的合理性。

(2)为财务管理优化提供依据。集团企业成员单位众多,财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就会诱发风险,给集团造成损失[1]。集团企业要想稳定经营,就要减少财务管理漏洞,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规范财务行为。采取财务绩效评价措施,客观评价财务管理效益,检查财务管理有效性,便可找出财务管理漏洞,为财务管理机制优化提供依据。

(3)为集团资金管理指明方向。资金是集团经营的物质基础,资金管理质量直接影响集团运营能力。做好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引导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便可规范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的流转过程,使资金能够物尽其用。例如,对集团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绩效评价,便可为集团资金的配置结构优化指明方向。

2.财务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绩效管理工具[2]。该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对企业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打破了传统绩效评价中,只关注财务指标的落后模式。因此,采用该模式的绩效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全面,可为集团战略管理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起源于美国,由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3]。该方法属于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评价方法,可直接反映管理效益、工作成果,有利于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的优化。该模式下,各项工作基于绩效目标开展,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落实,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绩效评价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

(3)标杆管理法。标杆管理法,是将行业领先企业或竞争对手的关键指标作为基准,与自身关键绩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弄清自身的差距,从而更加有效的改进工作。该方法实施的关键是KPI指标的设计,KPI指标设计不合理,标杆管理法将失去客观性。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先了解自身业务流程,收集内部量化资料,合理设计KPI指标和目标。

3.财务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1)行业原则。各行各业所处市场环境、行业环境、行业业态有着较大差距。而这些因素影响集团的决策和管理模式,自然会对绩效管理产生影响。因此,集团在财务绩效管理过程中要遵循行业原则,深入分析所处行业发展规律,基于行业特点合理选择绩效评价方式方法,确保财务绩效评价模式的适用性,不能照搬书本理论。

(2)全员参与原则。财务绩效评价涉及诸多利益相关方,考核评价要素众多,离不开集团全体员工的配合与参与。若相关人员不配合工作,不能准确判断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自然无法保障绩效评价的真实性。因此,财务绩效评价要遵循全员参与原则,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消除工作衔接分歧,提高各部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3)成本可控原则。任何管理机制的落实,都会产生相应管理费用。实施财务绩效管理,无疑会增加工作内容、工作量,集团需要投入一部分人力、物力来推进工作,势必引起管理成本的变化[4]。若管理成本大于管理效益,绩效管理评价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集团财务绩效评价的实施要遵循成本可控原则,要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确保管理效益大于管理成本,不必为了过度追求指标的完美,消耗过多的管理资源。

(4)可衡量原则。在财务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所设的KPI指标和目标必须可量化、可衡量、可被文字描述。若集团绩效管理中,所设置绩效指标,不具量化特点,不能直观体现绩效的目标,就会导致绩效指标无法落实,难以执行,造成考核评价结果不具参考价值。因此,集团企业财务绩效要遵循可衡量原则,设置可衡量的量化指标。

二、财务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和影响因素

1.财务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

(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指标,对财务决策、管理决策、战略决策有引导作用,包括:成本控制指标、资本利用率、利润增长率等。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剖析,就可对集团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判断。在工作中,要针对不同评价对象,不同评价范围,选用不同的指标,并严把指标运算关。

(2)非财务指标。只凭借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过于简单粗暴,财报指标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利于集团未来价值的创造[5]。而且财务指标多来自于财务报表,容易被操控。而非财务指标往往是面向未来,可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员工的工作能力、新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质量、市场占有份额,是新经济环境下集团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必须引入的指标。

2.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

(1)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规模对绩效评价实施有较大影响。实际上,财务绩效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前期需要投入人力、物力汇总经济资料,做好准确工作,后续还要进行绩效分析,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若企业规模大,资金基础雄厚,可满足绩效评价实施的硬性条件,财务绩效评价就可以顺利实施。若企业规模小,缺少必要的管理资源,绩效评价就无法顺利落实,只能停留在以数据论数据的初级阶段。

(2)评价过程是否规范。若绩效评价过程不规范,得不到员工认可,只能是走形式,不仅无法评价集团财务状况,还会增加无意义的管理成本。因此,财务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构建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财务绩效评价过程,使绩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企业外部的竞争。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极大影响,自然对绩效评价指标设定有影响。以标杆管理法为例,该方法的应用中通常就是以最强竞争对手的关键绩效作为基准。因此,集团企业要想确保所设指标的合理性,使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就要认真分析市场环境,深入了解竞争对手,做到知己知彼。

三、集团财务绩效评价中的问题

1.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模糊

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是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导向,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要想产生客观的评价结果,就要确保所设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要设定适用的目标。例如,资金使用中,要结合资金性质、资金使用目的来设定绩效目标。另如,应收账款管理中,要结合预收账款、账款回收率、回款周期设定绩效目标。然而,很多集团企业绩效管理中,所设绩效管理目标模糊、混乱,评价要求过于狭窄、单一,无法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导向。

2.绩效评价指标不科学

财务绩效评价的原则之一是可衡量原则,要求设置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具有量化特点的指标,简单明了,通过指标达成率就能快速确定财务管理的问题。但是多数集团企业未根据绩效评价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量化程度不够细致,且缺少对非财务指标的考虑,甚至部分集团只是简单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不做优化直接沿用竞争对手的指标体系。由于很少考虑非财务指标,导致指标体系不全面、不完整,部分指标偏离企业实际,不具有适用性。

3.基础资料收集不及时

财务绩效评价前,需要汇总基础经济资料,为绩效评价提供证据。绩效评价是否准确,关键在于取证。然而,很多集团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差,基础资料收集不及时,各级部门及分支机构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无法确保相关经济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为绩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例如,部分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就存在严重的信息差,没有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业务数据不共享,导致财务信息收集、汇总、审核具有一定滞后性,直接影响了财务绩效评价。

4.绩效评价模式落后

很多集团企业都在尝试开展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效果却并不理想。造成集团企业绩效评价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绩效评价模式落后,简单交由财务部门完成。实际上,财务部门工作重心不在于此,多以事后评价为主,评价结果一锤定音。在这种绩效管理模式下,事前没有计划,事中缺乏跟踪检查,事后缺少总结分析,做不到过程留痕,财务绩效管理的漏洞颇多,造成财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不权威。

5.绩效评价结果利用不充分

要想使财务绩效评价发挥作用,为集团经营决策提供导向,为财务管理优化提供依据,就要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做好结果分析工作,找出财务管理问题形成原因。但很多集团企业在财务绩效评价后,未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工作改进,只把绩效管理当作经营管理的辅助工具,绩效评价结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相关的直接责任人,也没有得到相应奖惩。若不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绩效管理就无法对财务管理产生实质影响,反而浪费了集团内部管理资源,只是在走形式。

四、集团财务绩效评价的具体策略

1.科学设置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

合理设定绩效目标,是落实绩效评价的关键,直接影响绩效评价效果。在具体的绩效评价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规模、市场环境、业务规律,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设定不同评价目标和要求。例如,在采购管理绩效评价方面,要考虑到应付账款周转率、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闲置率、库存成本。而产品销售环节,则要考核评价应收账款、营业利润、销售资金回笼速度,基于价值链、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设定绩效目标。而财务绩效评价要求方面,要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检查、评价。合法性是指,要确认集团财务活动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违规现象。例如,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谋取私利,私自处置资产的情况。经济性是指,要确认财务活动的成本,计算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分析成本支出是否必要。例如,采购活动中要检查采购价格、采购质量,确认采购性价比,审查是否存在高价采购的情况。而效益性则是指,财务活动中的经济投入和产出是否达到预期,收益是否达到最佳,能否用更低的成本,收获同样的效益。

2.优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若绩效评价指标不科学,就会导致相关指标不具操作性、可行性。因此,集团企业要优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相关指标具体化、明确化。具体来讲,集团企业可基于财务绩效管理目标,为不同类型的评价目标,设定针对性的绩效指标。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前,要深入分析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相关业务环节,分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设置明确的总指标。在确定总指标后,要基于价值链进行指标分解、细化,并为每一项指标设定不同的分值,去除无效指标。为关键指标赋予更高的权重。在实际评价中,可根据指标的达成率进行评分,直观表现财务管理的效益。在指标实施后,要根据集团内外部的情况变化,结合绩效管理的需求,实时调整各项指标,确保各项指标的适用性,避免指标脱离实际。

3.做好信息收集与管理工作

相关经济资料收集不及时,会造成会计核算失真,势必要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集团企业要增强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做好信息收集与汇总工作。一方面,集团企业应加强信息建设,尤其是母子公司之间,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尽可能的消除信息差,降低信息收集与管理难度。例如,建立具有结算职能、监督职能、协调职能、信息反馈功能的财务共享中心,从而简化财务管理的中间程序,对集团内部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控。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基础经济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要对相关信息的管理提出要求,对票据、原始凭证、账务记录做出详细规定,明确各项财务信息的汇总周期。

4.革新财务绩效评价模式

传统绩效评价模式无法起到预防作用,难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因此,集团企业应转变观念,革新财务绩效评价模式,融入全过程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绩效评价的高度、广度,将绩效评价覆盖到所有财务业务中,强化财务绩效评价的全面性。具体来讲,要以财务业务流程作为绩效评价的方向,以业务起点作为绩效评价的起点,根据业务环节细化绩效评价工作,对业务发生与发展进行全过程监督评价。事前要进行审批评价,确保财务审批监督的严谨性。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财务管理的短板,进行跟踪检查,确认财务活动是否存在问题,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着重加强重点环节绩效评价。事后则要实施复审制度,要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复审,及时纠正绩效评价中的失当行为,降低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5.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利用

为持续优化集团财务管理机制,集团企业要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将绩效评价与集团战略融合,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推动财务管理机制优化工作。具体来讲,集团企业在实施财务绩效评价后,要组织专家小组,对财务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找出财务管理偏差原因,提出整改建议。例如,在采购管理绩效评价中,要分析采购预算与采购支出,找出超支采购原因,对采购询价、议价机制进行优化,改进采购流程,从而降低采购成本。另如,在销售管理绩效评价中,若应收账款过多,坏账率较高,则要分析坏账原因,制定配套催收方案。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评价结果,采取奖惩措施,给予完成绩效目标的员工奖励,对于未完成绩效目标的人员进行处罚,从而使各级人员重视绩效评价。

五、结语

集团企业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可提升战略决策的正确性,为财务管理机制优化提供导向。为了更好的发挥财务绩效管理功能,集团企业要科学设置财务绩效评价目标和要求,优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利用。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财务指标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