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对策

2022-12-29牛艳华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7期
关键词:编导专业发展

牛艳华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教育部提出部分本科院校需要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高校不得不根据社会需求来完善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下简称“编导专业”)而言,高校则通过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实践方案来进行课程改革。值得注意的是,为更好地提高编导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地方高校应该立足于社会需求,坚持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出更多优质的编导专业人才。

1 新形势下编导专业发展现状及原因

1.1 编导专业发展现状

1998年以来,编导专业一直受到许多人的热捧[1]。为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高校也逐渐开设了编导专业,这使得人才输出供大于求。但是,目前部分高校自身的资源有限,准备不够充分就进行专业的建立、招生,不仅教师人数不够,需要从其他相关专业调动,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不高,不能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内容。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同时,各专业对口大学对于人才“围追堵截”,导致高校编导专业的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前景较为 堪忧。

1.2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专业开设时间相对其他优势综合院校较晚,招生质量也相对较低[2]。无论是经济资源,还是教学师资、经验积累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地方高校都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优势综合高校学习。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地方高校与优势综合高校在编导专业方面的人才培养差距也越来越大,这不仅影响了编导专业的发展和优化,也限制了地方院校的发展,具体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地方高校对于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部分地方高校盲目跟风,紧跟时代潮流发展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虽然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但教学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有着极大的出入。并且,高校虽然向学生讲解与社会需求相关的知识,但不能深入浅出,也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习。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表面上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潮流,但本质上并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同时,地方性高校也经常一味地模仿其他优势综合高校,如中国传媒大学等,这种忽略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模仿的行为,使地方性高校丧失了自身的独特性,无法真正发挥自身的独特竞争力。具体而言,对于编导专业的教学,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人才培养方案,地方性高校都经常性地进行大范围模仿。模仿虽然会取得一定的进步,但过度模仿,反而让地方性院校无法实现优质教学。对于地方性高校和优势综合高校来说,其学生的基础水平不一样,学习能力也不一样,且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质量也不一样,倘若地方性高校全都照搬综合优势高校的形式,而忽略本质内容,势必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地方性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其次,地方高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同优势综合学校相比,地方高校的资金不够充足,可供利用的资源也不充分,这大大限制了学校的发展。对于编导专业而言,学生不仅需要理论性的学习,也需要实践性的学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因此会举办许多实践活动,如摄影比赛、主持人大赛、微电影大赛等,通过相关实践,学生能够不断地体验和学习编导行业的知识内容。然而,地方高校因为经费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在编导行业的硬件设施需求,如地方高校不能为学生提供摄影、摄像设备及演播室录音棚等,使得学生无法及时跟进课堂,进行社会编导人才需求技能的实践运用。且无论是折旧的设备,还是现买的新设备,都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可以说,编导专业的教学成本较高,但一些地方高校属于民办院校,资金投入不足,加上自身地方经济的限制,很多方面都无法和综合院校相提并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性高校的发展[3]。

再次,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相比优势综合高校而言较为薄弱。地方高校因为开设编导专业相对较晚,且短时间内遍地开花,专业性的教师数量不足。同时,因为准备仓促,部分地方高校没有专业性的编导教师,多是直接从其他专业调动过来。另外,地方高校的编导教师比较年轻,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而言,教师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最后,地方高校的编导专业缺乏创新。许多地方高校开设编导专业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只能照搬其他高校,学校的发展模式未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也无法很好地适应编导专业教学过程。如果地方性院校还继续停留在对其他高校的模仿和复制,不能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式,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提升学习质量,高校的编导专业也无法很好地为社会输出满意的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进行创新,真正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2 地方高校编导专业发展对策

为了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许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始顺应社会需求进行一定的改革。对于高校而言,通过编导专业的改革发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得以实践。基于此,地方高校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2.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编导专业的学生需要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学习未来能够用到的知识。基于此,地方高校必须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目标会带来动力,为让应用型人才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高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具体的施行过程中,高校不能因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编导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讲解是实践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灵活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但部分地方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是过于重视理论学习,就是过于重视技能学习,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4]。对于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学校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但进入社会初期会面临无法适应的情况,从而难以在编导相关工作中具备较好的竞争力,而重视技能却忽略理论的学生也会在实际动手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地方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积极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双强的专业型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学生应该积极动手,努力学习编导专业知识,真正做到边学边做,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 优势。

2.2 专业发展与当地经济挂钩

目前,很多地方院校都出现了编导专业就业率低的不良现象,原因之一是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编导行业并未挂钩。编导专业没有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对社会产生效益。因此,为了真正促进编导专业的发展,发挥编导专业的真正价值,高校应该积极了解当地的经济情况,以当地经济作为依托,促使编导专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对于编导专业而言,促进社会发展,为当地人民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不仅能够体现自身价值,促进自身发展,同时能够提升编导专业在学生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二者相辅相成,体现了社会经济与编导专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此之外,在编导专业与当地市场挂钩的同时,地方高校要时刻注意新媒体的发展对编导专业产生的深刻影响。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编导型专业人才,无论是新媒体视频拍摄,还是文案的撰写、脚本的创作等,都需要一定的编导专业型人才。因此,地方高校应将编导专业与新媒体相联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发展自身,从而不断提升编导专业的教育质量和专业水平,培育出更多优质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优势不断进行实践。比如,可以通过为自己拍摄短视频,提升自身灵活运用编导专业知识的能力,丰富自身的经验,为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2.3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优势综合高校的编导专业质量较高,师资力量强大,学生的就业率较高,地方高校的编导专业则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这不利于地方性学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基于此,地方性高校应积极解决师资问题。首先,高校应积极聘请双师型教师,邀请优势综合院校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同时,学校应开展对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彼此积极探索,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自行改进学习方案,自主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对教师发放奖金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5]。此外,地方高校可以专门从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地方邀请编导专业人才来学校进行分享交流。比如,高校可以邀请电视台的主持人、摄影师等进行交流分享,开办主题讲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性质的讲座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的结合,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等。总而言之,想要真正提升高校的编导专业水平,地方高校必须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从而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同时,促进编导专业的发展。

2.4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编导行业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而社会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互联网新媒体的盛行促进了社会需求的改变。为了实现对社会的人才输出,地方高校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以课堂或者教师作为中心,这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新型的具有教育改革意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以教师和课堂为教学中心,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传授给学生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去评价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到位的指导。因此,地方高校编导专业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适应当前教学的改革,实现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以往高校经常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地方高校可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许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传媒公司、电视台等地方工作,地方高校便可以通过与这些传媒公司进行合作,让学生学习他们的运作机制,并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模拟学习[6]。传媒公司经常以团队的形式运行一个项目,因此,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一个项目,以此熟悉传媒公司的工作机制。学生可以进行一定的分工合作,同时可以通过运用摄影、录音等方面的知识,真正丰富项目的具体内容。在此背景下,学生既可以提升自身对技能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具体认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基于实际情况创建合适的情境,促进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 经验。

3 结语

目前的编导专业人才无法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其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促进高校编导专业的发展,高校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虽然部分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不高,但可以以社会需求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编导专业应用型教学的指导力度,积极将编导专业与当地经济挂钩,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就业率。与此同时,地方高校也应该积极提升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编导专业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透过现象级影视谈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的创新之路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