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研学旅行活动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2-12-29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李焱

区域治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抗联研学

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 李焱

随着时代发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教育价值等相关属性日渐明显。“研学旅行是一门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在旅行过程中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研学团队要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学生们在老师或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研学旅行课程主题,亲自动手参与研学项目,在过程中收获知识,通过研讨相互进步[2]。研学活动的相关属性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了丰富资源,也是高职院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与特点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

积极心理品质是由一系列积极特征组成的,是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是人的长处、优点和美德[3]。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体指的是由个体性格所呈现出的积极品质,如勇敢、自信、坚强以及民主等[4]。积极心理品质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思维方式等方面保持着良好的积极心态的能力。当今社会,呼吁社会正能量成为时代主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传播正能量至关重要,因此,要立足于实际,培养人们正义、勇敢、宽容、感恩、自律的积极品质。

(二)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特点

1.可塑性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受到多种条件影响,有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且个体的心理品质会随着时间、环境、机体因素变化而有所改变,高职学生的心理机制并不完全成熟,积极的环境会对其心理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改变外在环境潜移默化地塑造心理品质。

2.隐蔽性

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机制,潜隐于个体之中,从个体外在难以发现和捕捉[5]。个体的性格与生活环境是有差异的,外部环境也会随时发生变化,个体的心理品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通过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显现出来,有时候隐藏在个体内心的积极心理品质自己都未必了解,只有在外界刺激下,才会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

3.独特性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个体所处的成长环境、教育模式、思维方式差异决定了个体的心理特征的类型不同,个体所表现出的积极心理品质会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如在积极心理品质的种类、数量与发展程度上会有不同。因此,要探索并发现学生差异化的积极心理品质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

二、地方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个案调查

通过调查某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的开发状况,围绕某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组织形式、实施过程、评价机制、指导教师队伍状况等方面展开。整理和分析调查的相关数据,发扬研学旅游开发的有益做法,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完善策略。

问卷发放采用的是线下与线上互补发放的方式,扩大了调查对象的范围。发放学生问卷210份,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93.3%。回收整理分类核实问卷并通过spss录入数据进行分析。

(一)地方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组织形式分析

通过教师访谈及学院学生德育档案记录查阅统计得出,该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组织形式主要是博物馆参观、导游讲解比赛、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其中,97.96% 的学生参加了博物馆参观活动,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展览的方式了解地方文化,体会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4.08% 的学生参与了导游讲解比赛,通过查阅资料、采风摄影、撰写讲解词等形式了解地方红色旅游资源,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以成型的比赛作品展现出来;48.47% 的学生通过“缅怀先烈”“清明扫墓”等主题团日活动了解抗联英雄,学习抗联历史;另外,少数党员学生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缅怀抗联先烈、分享活动心得。

通过开展地方短程研学旅行活动,学生突破了课堂空间、教学方法的限制,对东北抗联文化知识有了直观的印象和较深的理解,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了家国情怀及感恩之心。

(二)地方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实施过程分析

在该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实施过程方面,从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参与热情、师生对研学旅行的活动计划了解程度、外部资源利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在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积极性方面,46.94%的学生表示对学校组织过的抗联文化类研学旅行活动特别感兴趣,41.33%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结合教师访谈了解到,学生更欢迎体验类活动或者成果展示类活动,认为这些活动能够紧密结合学生的亲身实践经验,能够集中注意力又不觉得乏味,可以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绝大多数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在师生对研学旅行的活动计划了解程度方面,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活动主题和活动流程了解程度不够,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不明白研学的目标和意义,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缺乏主动思考和感悟的积极性,对活动的教育价值领会甚少。结合教师访谈资料,研学主题的确定较少与学生共同商议,研学活动组织者参与设计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主题和活动步骤比较清楚,而协同组织的辅导员主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对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了解不多。

在外部资源的利用情况方面,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校外专家的指导,参与其他省市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结合教师访谈资料的进一步探索,指导教师认为校外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方文化知识,弥补了书本知识的不足,补充了校内指导教师的知识局限,使得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东北抗联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需要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及相关工作者多角度解读。

(三)地方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评价机制分析

在地方高职院校东北抗联文化研学评价机制方面,统计结果如下。教师对学生成果的评价方面主要采取德育档案的形式,给予相应的德育学分。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类似的研学旅行活动,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评价是否如实地反映了你的学习效果,并能激励自己继续参加此类活动。结合访谈资料表明,参观类的研学活动主要采取撰写观后感的形式体现学习效果,当学生在展示作品或者表演节目时,教师通常会给予相应的竞赛名次、奖励及对比赛的总体点评,部分教师认为不应该忽视对学生的具体评价和指导性建议,仅通过学生提交的心得体会笼统评价显然是片面的。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方式总体趋于正向积极的评价,认为老师的评价如实地反映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综上,得出如下结论: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活动有助于弘扬龙江优秀精神,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提升院校品牌效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该高职院校在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组织形式方面,主要采取导游讲解比赛、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在东北抗联文化研学旅行实施过程方面,多数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但师生对研学旅行活动的主题设定流程及活动组织方式上有待进一步探究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需要引入外脑,增强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效性、趣味性和新颖性;在东北抗联文化研学评价机制方面,教师的评价方式具有较强的“痕迹主义”,缺乏具体的指导建议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深度挖掘;在东北抗联文化活动指导教师队伍状况方面,思政教师队伍显然在研学旅行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学院教育合力和激励机制有待尽快形成。

三、高职生研学旅行活动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策

(一)建设研学实践基地

研学实践基地是高职大学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阵地,为高职大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对研学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地形、环境等的全面考察,建设研学基地,定期组织高职大学生到基地开展研学活动。黑龙江地区可以选择当地革命历史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地作为研学实践基地。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研学资源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促进了研学资源的发展。在建设研学基地过程中,应该注意维护实践基地的长期稳定性,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让学生深刻领略人文精神内涵,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产学研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注意资源环境保护,保证研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拓研学传播平台

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全球不同领域的文化、理念在网络上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对青少年学生的观念和意识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发展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作用。校园网络是广大学生接受外部信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研学资源与校园网络的顺利对接,用研学文化占据校园网络的主阵地,必将成为新时代培育校园主流文化、加强高职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将研学资源链入校园网络,使校园网络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

(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红色研学旅游是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教育功能的途径,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研学旅行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6]。立足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本地红色旅游资源设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将七星峰东北抗联基地—完达山抗联密营群—双鸭山革命烈士陵园—珍宝岛景区—饶河博物馆—日寇侵华罪证遗址作为学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利用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号召并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游,研学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撰写心得习惯,归纳总结研学活动所获得的心得体会,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总结、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了解,领会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深刻内涵,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黑龙江七星峰研学旅行案例分析

黑龙江七星峰旅游景区现被拟定为国际级森林景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地理位置优越,是日常周边游首选的旅游景区。目前,七星峰旅游景区包括七星峰地质公园、东北抗日联军根据地、东北抗联密营地和革命烈士牺牲纪念地旧址。另外,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当年抗联的传奇故事,是红色影视作品的重要素材。

(一)七星峰国家森林公园红色研学营销战略定位

七星峰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特殊的教育价值,需要在资金投入上加大扶持力度,在规划上严格把关,坚持做到社会效益和自身建设兼顾。七星峰国家森林公园研学旅行以“红色”功能为主,采取“红+绿+白”组合开发建设模式,应始终将红色基地的功能作为自己的职责,不断增强基地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挖掘其中的抗联精神价值,引导受教育者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感恩收获、继承精神,同时,需要结合高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实际,引入生态意识、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二)七星峰国家森林公园红色研学教育项目设计

依托七星峰国家森林公园德育基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自然资源,确定“季节交叉”研学旅行路线和相应活动课程。

开学季研学行:以课程“重走抗联路”+课程“二十四节气之旅”为项目设计主线,普及抗联历史,真实感受抗联英雄为后人所作的贡献,亲近自然,崇敬英雄。

暑假研学行:以课程“初探密营地”项目设计主线,感受一次艰苦卓绝的抗日史实教育,通过学写一封抗战家书和叠军被活动体验家国情怀。

寒假研学行:以课程“魅力导游培训”项目设计主线,深刻理解抗联精神内涵,了解东北抗联历史及抗联英雄事迹,体会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提升讲解、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毕业季研学行:以课程“抗联影视配音”+课程“真人CS野战”为项目设计主线,通过身临其境与实战模拟,增强国防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实现自我超越,培养团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三)七星峰国家森林公园研学旅行营销渠道设计

1.加强媒体推广

互联网时代需要稳定客户群体,从而进行二次营销,定期发布活动和一些软文文章推送,同时在抖音、微博上做一些短视频宣传,从而提高知名度。建立并完善研学基地官方网站,融入VR技术设计虚拟游览网站,加入直播元素,在重要景点设置直播摄像头与弹幕聊天,促进受教育者随时可以从官方网站获取德育基地的浏览信息、反馈感受。拓展与携程、途牛、美团等旅游平台网站的合作,扩大研学基地的知名度扩展至全国范围。鼓励学生组建宣传社团,设立微信公众号,通过自媒体手段宣传研学基地。

2.联系教育机构

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尝试“旅游”与“培训”相结合的研学模式,将红色旅游、山水休闲游、忆苦思甜游、拓展训练、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元素相结合,营造好口碑,增加客流量,吸引受教育者主动参与。

3.举办主题活动

政府、社会、学校合作运营,邀请老一辈革命军人和家属、各界名人来访,举办“重走抗联路”“七星峰摄影比赛”“导游讲解比赛”“CS对抗战”“声临七星峰”等主题活动,扩大基地课程影响力,提高德育基地知名度。打造红色思想教育基地,让周边的学校来进行参观和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以及精神。老一辈的人爱国观念强,退休在家时间多,而对红色旅游具有一定的热情,儿女的陪伴可能较少,来参加既可以丰富生活还可以结交朋友体验地方的风土人情。为了做出当地独有的特色精神风貌,可以采取纪念门票形式,定制独有而且具有纪念价值意义的门票和纪念品。

总之,积极心理品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优势力量,高职生研学旅行活动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能激发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抗联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