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在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2-28连红宇李浩王艳艳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臭氧射频腰椎

连红宇,李浩,王艳艳

(驻马店广济医院 疼痛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腰椎术后综合征是由神经压迫、腰椎不稳、神经损伤、椎间盘炎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组临床疾病,可表现为术后腰腿痛症状未缓解或未完全消除,甚至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发病率可达5%~40%,临床主要症状为术后腰背部、腰骶部筋膜顽固性疼痛,神经粘连麻木。临床治疗多以药物、神经阻滞、电针、推拿按摩等保守治疗、椎间孔镜、射频治疗、臭氧注射、小针刀疗法等为主,其中臭氧注射疗法是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方式,可通过快速改变机体组织的缺氧状态,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改善局部微循环,刺激脑啡肽的释放,灭活体内致痛P物质而止疼,以达到减轻患者神经缺血水肿症状的目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确切[1-2]。但已有研究指出,临床仍存在部分患者接受臭氧治疗后,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需协同其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3]。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术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具有良好的神经监测以及温度调节功能,能直观确认和调节破坏神经组织,对缓解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4]。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联合臭氧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驻马店广济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7~72岁,平均(57.32±3.18)岁;病程1~10 a,平均(5.13±2.57)a;病变椎间盘节段:L4~511例、L5~S17例、L4~5合并L5~S112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1岁,平均(56.48±3.31)岁;病程1~10 a,平均(5.72±2.41)a;病变椎间盘节段:L4~513例、L5~S18例、L4~5合并L5~S19例。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无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症状,并存在腰椎手术病史;②存在反复发作的下腰背部痛,腰骶部疼痛,查体为脊柱两侧椎旁压痛,叩击痛明显无下肢放射感,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③接受血常规、生化胸片检查,确认符合介入手术指征;④患者依从性良好,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调查;⑤于本院建卡,定期至本院复检。(2)排除标准:①先天脊柱畸形;②存在肝、肺等内脏功能障碍或凝血机制障碍;③合并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型心绞痛;④本研究未结束参加其他研究;⑤于外院接受治疗,后转运至本院;⑥存在肢体功能缺陷,缺乏基础自理能力。

1.3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CT或者C形臂定位椎间孔穿刺点,后以10 g·L-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对照组接受臭氧注射疗法:采用医用臭氧发生仪(江苏宏博气体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型号ZAMT-80B)缓慢椎间孔注入10~15 mL(40 μg·L-1)臭氧,经CT检查臭氧均匀分布后再观察20~30 min,若患者未发生异常情况,将穿刺针退至软组织各层分别注射臭氧5~10 mL(30 μg·L-1)。每周1次,持续治疗3周。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脊神经后支脉冲射频,采用C型臂X射线机或进行定位穿刺,把穿刺针根据皮肤表面标记进行穿刺,抵达上关节突外侧边缘,侧位位于椎间孔中下部,并于透视下确定穿刺针情况后取出穿刺针针芯,放置射频电极进行电刺激试验、感觉试验以及运动试验,调整感觉测试频率为50 Hz、电压0.3~0.5 V,运动试验以频率2 Hz、电压1.0~1.2 V刺激。待患者脊神经后支支配部位发生肌肉收缩时,则提示针尖已抵达脊神经后支旁。后开启动脉冲射频模式,给予每支42 ℃、180 s共3个射频周期。待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静卧休息。

1.4 观察指标所有指标由1名不参与本研究的临床医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 a进行独立评价。(1)临床疗效:参照闫芍药等[5]研究结果,自拟疗效评价标准,将临床疗效划分为4个级别,优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并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为患者仍存在轻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无需镇痛药物,基本恢复工作和生活;中为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但自我活动受限,需服用镇痛药物,且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差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优、良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数为优良率。(2)疼痛情况:所有患者于治疗前(T1)、治疗1个月(T2)、治疗6个月(T3)、治疗后1 a(T4)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评估患者疼痛,取一把10 cm标尺,两端为0和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3)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所有患者于治疗前(T1)、治疗1个月(T2)、治疗6个月(T3)、治疗后1 a(T4)采用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7]评价患者功能障碍情况,该表含有10个条目,每项0~5分,分值0~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障碍程度越重。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后1 a,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疼痛情况两组T2、T3、T4时VAS评分较T1时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腰椎功能障碍情况两组T2、T3、T4时ODI指数较T1时逐渐降低,且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腰椎术后综合征病因较为复杂,多因手术治疗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或反复性的刺激性疼痛,引发腰椎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8-9]。目前,临床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多采用臭氧注射疗法,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等优势,利于患者恢复,但部分患者单一使用后治疗效果欠佳[10]。因此,需在臭氧疗法基础上联合其他治疗措施以强化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

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是一种在C臂机或CT引导下精准刺激病变脊神经支脉的微创介入手术,仅需局部麻醉即可实施,几乎不出血,不仅能达到开放手术的效果,还可避免开放手术的巨大风险,对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 a,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分析原因在于:臭氧疗法通过其强氧化性使髓核蛋白多糖发生氧化,促使突出的髓核组织发生回缩,并且臭氧还有强效的抗炎效果,可通过降低炎症递质以及其他致病物质的分泌、分解,起到杀菌抗炎的作用,进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3-14]。而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可通过射频针对患者病变脊神经的脉冲电场刺激,来降低神经组织内炎症因子的分泌,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激发了处理疼痛信号传入的中心疼痛通路的可塑性改变,激活了减少疼痛感受的脊髓抑制机制,调整了中枢神经中的疼痛递质如P物质和内啡肽的水平,还可通过提高患者神经根对不良生理环境的耐受能力,来缓解患者的神经性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5]。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联合臭氧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强化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T2、T3、T4时VAS评分、ODI指数较T1时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联合臭氧治疗可有效缓解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腰椎功能障碍情况。分析原因在于:臭氧治疗可诱导髓核组织发生坏死、萎缩,以减少对神经根组织的压迫作用,从而缓解患者腰椎疼痛情况,改善腰椎功能。并且,相关研究证实,臭氧治疗具有镇痛、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等作用,对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16]。而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主要是借助C臂机引导,穿刺至脊神经后内侧支的靶点,阻碍痛觉神经的传导,减轻肌肉痉挛以及血管的收缩作用,缓解临床症状。并且,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还可利用射频仪产生的高频点电波,直接作用于患者术后粘连部位,促使内部水分子发生共振产生热能,改善局部循环,进而减少神经压迫,恢复患者腰椎功能[17]。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联合臭氧治疗具有叠加作用,可有效减轻疼痛。

综上所述,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腰椎功能障碍情况。未来可考虑将脊神经后支脉射频术联合臭氧治疗应用,利于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恢复。

猜你喜欢

臭氧射频腰椎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臭氧分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