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点反馈管理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2022-12-28赵翠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腰椎切口护士

赵翠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管理科,河南 商丘 476100)

目前,手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胸腰椎骨折手术切口较长,切口长时间暴露,极易诱发切口感染,若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引起化脓性骨髓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胸腰椎功能恢复[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对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管理模式中护士主要通过环境管理、营养管理等方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管理,但由于骨科危急重症患者较多,工作量较大,护士难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管理,从而导致管理效果不佳[2]。因此,需采取其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多点反馈管理涵盖组织变革、人员培训、安全文化等多项内容,目前已在骨科管理中得到应用,且获得一定效果[3]。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点反馈管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研究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53~75(63.54±3.4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高处坠落伤13例,跌伤23例;合并糖尿病7例,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50~77(63.16±3.3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15例,跌伤24例;合并糖尿病9例,高血压13例,高脂血症3例。两组致伤原因、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胸腰椎骨折经相关检查确诊;②认知功能良好,具备基本沟通与交流能力;③椎间盘无明显损伤;④生命体征平稳;⑤具备内固定手术适应证;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创伤性休克或昏迷;②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③存在内固定手术禁忌证;④合并免疫系统缺陷综合征;⑤合并凝血系统疾病;⑥合并恶性肿瘤;⑦合并躁狂症、癫痫等精神疾病。

1.3 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管理模式干预。环境管理:加强病房环境消毒,定期对灭菌物品进行抽检,确保灭菌合格,合理设置病房温湿度,保持病房温暖舒适,床单整洁、干燥、无渣屑,床单有污染潮湿时应立即更换。营养管理: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管理,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切口管理: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对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连续干预至出院。

1.3.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多点反馈管理干预,组建骨科感染管理专科小组,护士长为主要责任人,负责病区管理,并规划组内成员的工作范围,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面对面帮带为主,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胸腰椎专科知识、无菌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等,帮助护士尽快接受新理念、新知识。(1)建立健全医院信息系统:整理患者住院记录、细菌检验结果、手术类型、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等信息,录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医护人员随时调取患者基本信息;将医院现有精密贵重仪器、特殊器械灭菌及保养方法上传至系统,医护人员根据需要随时调取信息。(2)术前管理:通过音乐冥想法平复患者紧张情绪,曲目选择尽量以舒缓音乐为主;调取患者临床信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如血糖水平较高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营养状况较差者可为其制定营养食谱,调整营养素摄取;指导患者术前禁烟禁酒,保证充足的休息;采用酶制剂清洗手术器械,做好手术室空气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手术室地面和墙壁。(3)术中管理:加强手术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评估,若条件允许则尽量减少深静脉穿刺、有创呼吸、导尿等手术操作;手术时间>4 h时,护士应提醒医生追加抗菌药物,医生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尤其是切口暴露时间,确保手术能够快速、高效完成。(4)术后管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做到床单每日更换,走廊、厕所等公众区域每日消毒,病房每周进行1次空气消毒;要求进入病房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限制家属探访次数及陪护时间,减少人员走动;一次性物品遵循“一人一件一用”原则,使用后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护士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切口管理,选择透气的纱布敷包扎切口,切口处保持清洁、干爽,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出血、渗出物等现象,若出现上述情况则立即进行换药清创处理,严重者可进行切口引流;采集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严格禁止外来性流动器械,保证器械单包装化,减少反复清洗、消毒环节。(5)康复训练:术后1 d协助患者翻身,每2~3 h翻身1次,翻身过程中保持腰部挺直;术后2~6 d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高抬腿运动,双腿抬至20°,保持5 s后再放下,每日训练1~2 h;术后7~14 d指导患者进行腰背功能训练,患者取仰卧位,用头、双脚、双肘支撑身体,屁股抬高,保持10 s后再放下,重复10次为1组,每日训练5组。患者出院后在家属监督下进行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干预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1)康复指标:对比分析两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2)切口愈合情况:参照相关标准[4],评估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根据切口闭合状态、皮肤颜色、耐受张力与压力将切口愈合分为3个等级。甲级,切口愈合良好,切口皮肤颜色与周围皮肤颜色相比无差异,切口皮肤耐受压力后无破溃、开裂等现象;乙级,切口皮肤较周围皮肤颜色深,切口伴有发热、红肿等症状,但无液体渗出,切口皮肤耐受压力后,有疼痛感;丙级,切口皮肤较周围皮肤颜色深,且伴有疼痛、红肿、渗液等症状,切口皮肤耐受压力后,出现破溃、开裂等现象。将甲级、乙级计入切口愈合优良。(3)胸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5]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胸腰椎功能,该量表从主观症状(9分)、临床特征(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14分)、膀胱功能(-6~0分)4个方面进行评价,总分29分,评分越低代表胸腰椎功能恢复越差。(4)切口感染:管理期间,记录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康复指标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

2.2 切口愈合情况研究组切口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n(%)]

2.3 胸腰椎功能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JOA评分比较分)

2.4 切口感染干预期间,研究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77%(3/52),对照组有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3.21%(7/53);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3,P=0.334)。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且因目前尚无明确报道证实药物对胸腰椎骨折治疗有效,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该病[6]。但由于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血管、肌肉等受到损伤,术后切口周围组织常伴有不同程度坏死现象,若切口部位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管理,可能导致切口部位微生物大量繁殖,诱发切口感染,对患者术后切口愈合造成严重影响[7]。因此,需加强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管理。

多点反馈管理主要从手术室环境管理、病房管理、切口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多点反馈管理干预可缩短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康复进程,提高切口愈合优良率,改善胸腰椎功能。分析原因在于,多点反馈管理中,建立健全医院信息系统可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8]。术前管理中,护士为患者播放音乐可平复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术中与医生紧密配合,从而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护士用酶制剂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并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手术室地面及墙壁,可从根源上控制感染途径,从而保障患者预后,促进切口愈合;术中管理中,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条件允许情况下,要求医生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操作,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进程,促进胸腰椎功能恢复;手术时间>4 h时,护士提醒医生追加抗菌药物,可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感染风险,促进切口愈合[9]。术后管理中,护士加强对病房环境管理,使用紫外线对病房、走廊等区域进行消毒,可预防与感染相关的并发症,促进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护士减少人员流动,控制访视人员数量,可增强医院感染控制力度,提高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优良率[10]。康复训练过程中,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翻身训练、抬腿训练、腰背功能训练等,可增强患者腰部力量,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此外,本研究还对比了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徐小群等[11]研究表明,多点反馈管理干预可降低骨折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考虑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例数较少有关。分析原因在于,多点反馈管理从敷料更换、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外来流动器械管理等方面着手,可增强切口感染控制力度,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多点反馈管理干预可缩短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时间,提高切口愈合优良率,改善胸腰椎功能。

猜你喜欢

腰椎切口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