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2-12-28蒋中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4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例数

蒋中杰

(赤峰市医院儿科,内蒙古 赤峰,024000)

作为中枢系统多发病,小儿病毒性脑炎由多种病毒感染引发,其中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等为常见致病原因,以发热、头痛、意识模糊、精神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脑组织受损并影响其脑部功能,出现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发育及正常生活[1-2]。为了使患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不但需要实施针对性治疗,还必须在治疗期间为患儿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规范患儿的遵医行为,使其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得到提高,使治疗效果最大化[3-4]。本次研究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赤峰市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种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赤峰市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男22例、女18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14±1.03)岁;病程3 d~2个月,平均病程(1.04±0.27)个月。对照组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19±0.99)岁;病程3 d~2个月,平均病程(1.07±0.2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赤峰市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中小儿病毒性脑炎相关诊断标准[5];②患儿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听从医护人员指令进行相应的训练。

排除标准:①有智力障碍患儿;②有癫痫病史患儿;③合并颅脑损伤或者颅脑功能障碍患儿;④有表达障碍或者肢体功能障碍患儿;⑤化脓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炎患儿。

1.3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降颅压、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给予观察组患儿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详情如下。

1.3.1 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观察患儿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热表现需实施降温,针对高热不退患儿遵照医嘱用药,避免患儿脱水。准备好急救药品和仪器设备,以便患儿病情进展时可配合临床医师展开救治。

1.3.2 早期护理干预模式

(1)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将病房温湿度调节至适宜范围,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儿的舒适度,湿度保持55%~60%,温度为18~22 ℃,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质量,严格控制探视人数,避免影响患儿休息。

(2)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向患儿与其家属讲解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主要危害、治疗手段、预期治疗时间等,减轻患儿家属的顾虑,指导患儿家属多给予患儿鼓励和安慰,缓解其紧张情绪或者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以减轻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抵触感,提高其遵医主动性和依从性。在对患儿实施康复训练前向患儿与其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训练方法以及具体过程和环节,使其充分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提高其配合度。

(3)康复训练指导。①基础功能训练。口周肌肉功能训练方法包括舌运动、颌运动及唇运动。若患儿吞咽反射减弱,可采用寒冷刺激法使其咽部敏感度得到提高并有助于吞咽反射形成。指导患儿进行反复咳嗽练习,有助于促进喉部闭锁。若患儿存在咽部食物残留等现象,可指导其进行屏气-发声训练,屏气后用力发“a”音,有助于增强声门闭锁能力,还可使软腭肌张力得到提高,有效去除咽部食物。患儿进食时若出现咳嗽等表现可能会造成食物进入气管并诱发吸入性肺炎,因此需要坚持进行基础功能训练,使口周肌肉强度得到增强、反射灵活性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训练促进吞咽功能改善,降低误吸发生率。②摄食训练。训练前需告知患儿家属摄食训练过程较为漫长,患儿家属必须保持充足的耐心,认真引导和协助患儿摄食,以防速度过快而导致呛咳现象发生。根据患儿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食物类型,包括流食、半流食、半固体食物和固体食物等。进食前先将少量温开水自患儿口角缓慢注入,若患儿无吞咽障碍则可以小金属勺喂食,必须密切观察患儿进食后反应情况,避免呛咳或者误吸现象发生。③肢体功能训练。患儿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可进行抬头、翻身以及坐立、站立、行走等肢体功能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改善。

(4)按摩护理。以患儿面颊、口腔及头面部等周围穴位作为按摩点,包括承浆、人迎、廉泉、地仓及颊车等穴位,逐渐增大按摩力度,以不超出患儿耐受度为宜。按摩完成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对齿龈、舌根及面颊内侧等进行按摩。按摩时间为20 min/次,每周按摩5次。

(5)预见性护理。定时测量体温,为低热患儿实施冰敷、温水浴等物理降温,遵医嘱为高热患儿对症用药。取昏迷患儿侧卧位,以防误吸呕吐物诱发呛咳。定时帮助患儿翻身,以防局部长期受压而诱发压疮。若患儿喉咙有痰则可实施体位排痰及叩背排痰,若排痰效果不佳可实施人工吸痰,以控制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注意为患儿实施眼部与口腔清洁护理,眼部可通过应用金霉素眼膏或者鱼肝油滴剂等降低角膜炎或者角膜损伤风险,口唇部涂抹甘油以防发生干裂。叮嘱患儿饭后漱口,及时将口腔内残渣等清理干净,以防细菌滋生。

(6)生活指导。为患儿提供富含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若患儿意识障碍不明显且具备自理能力则鼓励患儿自行进食,若患儿年龄较小则由家属进行喂养。对昏迷患儿实施鼻饲营养支持,以满足其机体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定期为患儿修剪指甲,以防患儿指甲过长搔抓皮肤而造成皮肤破溃、感染。定期更换、清洗床单、被罩,经常为患儿洗澡并更换贴身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1.4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力得到显著改善,肢体基本能够自如活动,患儿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临床症状缓解,肌力有所改善,肢体活动度提高,患儿自理能力有所提升;无效: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或者加重,肌力及自理能力均无明显变化。护理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比例×100%。

②记录两组患儿惊厥、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缓解时间并对各项指标实施组间对比。

③统计两组患儿伤残情况,包括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及肢体障碍,对比两组伤残总发生率。总伤残率=(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例数/总例数×100%。

④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分析和汇总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采用百分制计分法,根据评分情况将满意度划分为3级,包括不满意(评分<60分)、基本满意(评分60~79分)及满意(80~100分)。调查项目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意外事件识别及处理能力、人文关怀、支持和关爱等。护理总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n(%)]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观察组惊厥、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d)

组别 例数 惊厥 意识障碍 神经功能障碍 肢体功能障碍观察组 40 2.14±0.54 2.23±0.55 7.58±1.24 7.98±1.20对照组 40 4.23±0.56 5.01±0.54 10.14±1.26 12.25±1.27 t 16.991 22.811 9.159 15.456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伤残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伤残总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伤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伤残发生情况比较 [n(%)]

2.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软脑膜部位炎症反应综合征即为小儿病毒性脑炎,该病属于儿科多发性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患儿发病后易出现意识模糊、体温升高及精神障碍等症状[6-7]。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及重型,重症患儿合并心肌炎的概率较高,可导致患儿脑部及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甚至会导致患儿面临的死亡风险显著升高,因此,必须立即予以患儿针对性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情进展,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8-9]。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及早期护理干预均可取得一定的病情缓解效果,但是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明显更高,表现在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伤残总发生率更低且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各项指标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复杂,控制难度较大,使得临床护理难度显著增加。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有效控制病情有效控制,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降低伤残概率,进而可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10-11]。本研究中,对照组伤残率为20.00%,观察组伤残率为5.00%,可见早期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患儿致残率有一定的价值。

除此之外,实施环境护理使患儿置身于舒适、温馨的治疗与康复环境中,能够一定程度减轻外界不良因素对患儿身心造成的刺激[12]。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儿与其家属的情绪,避免情绪波动使得治疗积极性降低。健康宣教可加深患儿与其家属对病毒性脑炎知识的认知及康复训练的必要性,调动和激发其训练热情[13]。康复训练指导可改善患儿吞咽功及肢体功能,有助于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14-15]。按摩护理能够促进患儿吞咽障碍缓解及语言功能提升。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各类不良事件,保障其生命安全。生活指导有助于使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得到逐渐提高。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护理,不但能够提高病情控制和改善效果,还可降低功能障碍发生率,既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品质,还有利于减轻患儿家属的身心压力以及社会负担,应用效果确切,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例数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