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

2022-12-28杨小倩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成员主体功能

杨小倩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内涵

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了崭新的面貌,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这势必需要新的机制来整合分配社会资源,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有序发展。因此,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进而促进社会治理的发展,不仅是新时代面临的现实课题,也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社会治理作为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管理理念、方式的影响,需要整合各个领域的资源和力量以查缺补漏,推动发展。较之社会管理,社会治理有新的内涵和特点。首先,社会由个人、政府、企业、学校等共同构成,要治理一个社会共同体,需要多方共同发挥作用。其次,为避免各个治理主体间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摩擦,必须注重社会治理手段的深入合作,以期实现社会治理目标。最后,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善治。善治不仅强调维稳,而且注重维护公共利益,它是政府和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合作关系,同社会治理的主体和手段相辅相成。

由此可见,社会治理就是多元主体运用多种方式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民教育方式,能够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在社会治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展现出强大的社会治理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是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充分发掘其对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社会良性发展的过程。它既是社会治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期待和呼唤,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新要求下的自我完善,是其固有功能在社会治理领域中的体现、延伸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铸魂育人和推进社会发展的使命的同时,理应充分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助力解决社会治理中已经产生的或者将会产生的问题,以期开拓社会治理新视角、激活社会治理新活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重要性

1.治理方式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诉求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1]130在主体、过程和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区别注定前者向后者的转变不是一帆风顺、自然而然的,必然要经历一定的波折,需要转化治理方式以及借助新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实现二者的顺利过渡。

首先,“政府本位”思想难以改变。社会管理更加强调政府的作用,主要通过政策、法律等强制手段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在此情况下,社会资源几乎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但是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共同体,如果只有政府唱“独角戏”,长此以往,不仅容易造成政府的缺位或者越位,而且压制了其他主体的活力和动力。而社会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其他主体的参与,尤其是强调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参与。因此,需要思想政治发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作用,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并促进主体间的交流互动。

其次,治理手段存在偏差。社会管理注重政府发挥作用,在手段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浓烈的行政控制色彩,而强制性手段容易引起社会成员的抵触情绪,同时压制社会活力。社会治理不仅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而且强调主体间的平等参与,以期实现全民参与社会治理。因此,面对治理手段偏差导致的社会活力缺失、社会成员参与率低的情况,同样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矫正社会治理手段的偏差,弥补强制性手段的缺陷,唤醒社会各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最后,治理目标的过度解读。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社会管理,二者的目标都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国家个别领域发展的不均衡,极易导致社会失衡,所以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过分解读“维稳”这一目标,以社会控制为重点,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不仅导致维稳成本高,而且出现“越维越不稳,越治越不安”的现象,客观上给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顺利过渡“设置”了障碍。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有利于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治理方式的创新,实现社会治理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治理的耦合性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社会治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创造良好基础”[2],二者密切联系,在目标、工作对象以及作用方式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充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社会治理功能,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治理目标,还能促进二者的良性发展。

一是目标的一致性。“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社会治理均兼顾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3]13,而后者的目标必然着眼于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进而促进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是主体和对象的一致性。社会治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通俗地说都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它们的对象是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而社会治理对象较之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更加宽泛一些,包括一些旧的机制、制度,但同样以人为本,任何政策措施的落实都是为了服务人。

三是作用方式的交叉和互补。社会治理的作用方式是指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手段等。德治和法治两手抓素来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经验总结,因此社会治理离不开法治等硬性手段,也需要一些柔性的方式。只有实现德治和法治的统一,才能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施德治的好方式,弥补了社会治理方式的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作用于社会治理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具体表现

(一)凝聚社会共识,引领价值取向

在各种思想文化交锋交流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倾向。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也带来各种社会问题,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4]5只有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才能汇集各方智慧和力量,取得治理效能。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凝聚社会共识、引领价值取向。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社会成员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形成思想认同、价值共识。只要社会成员形成思想认同和社会共识,就可以凝聚人心,避免各种观念交锋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促使社会成员自觉塑造正确价值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利益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共同利益中,为社会治理增添动力、激发活力,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

(二)激发社会活力,扩展治理主体

社会管理过渡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变化,由政府主导变为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但是,这些治理主体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能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效能,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活力,调动其积极性,才能真正扩展社会治理的主体。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5]13。对于社会而言,人民群众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和塑造人,激发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社会成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换句话说,社会成员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激发社会成员治理社会的活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各个社会主体的价值和能力,达到扩展社会主体的目的,而且能够使社会成员在治理社会的过程中围绕“社会治理”这一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不断激发活力、增强凝聚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获得良好治理效果。

(三)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当前社会民众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民众新增的多样化需求亟须满足[6],再者,社会正处于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交替发生,不仅影响社会治理取得新的成绩,而且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已有的社会治理成果。因此,社会治理必须化解社会矛盾,并解决社会矛盾导致的社会利益失调问题。

要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这是新形势下中国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疏导、化解现有的社会矛盾,而且能够防止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善于借助人民的力量,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以合适的方式处理矛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矛盾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矛盾的激化甚至恶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员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和社会成员联系紧密,它能够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予以引导。即使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发生后,给社会成员造成心理创伤,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

(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就难以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进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是有效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7],当前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法律、政治、经济等刚性手段的约束,而且需要道德、教育等软性方式的合理引导。

我国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统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又包含意识形态教育。“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8]224-225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和普及具有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观念的政治思想、法律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人格,使社会成员具有高度一致的信念追求,形成社会共识。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益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发展。

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不利因素

(一)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挥的不利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法治手段相辅相成,是社会治理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之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首先,社会成员参与率较低。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着眼于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二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降低社会治理的成本,还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进程中的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一切工作中,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理应得到充分重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被视为普通的教学科目,局限于小小的课堂空间,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缓慢。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社会治理的方式之一,但是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作用的发挥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社会难以察觉甚至容易忽视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或者不愿花费时间成本等待,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难免受到怀疑,不受重视。最后,传统管理理念难以改变。我国正处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过程中,现代社会治理理念本就不够系统成熟,加之传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一时无用武之地。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机遇期。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为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变化和任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治理功能不是物质性的,而是一种文化力量。一方面,当今社会受不同价值文化的冲击影响,每个社会成员有不同的选择追求。方式的差别和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矛盾,不同矛盾相互交织、互相叠加极易导致社会冲突。为了化解社会矛盾,方式和利益必然进行调整,同时也势必带来新的利益摩擦。新的利益争夺可能导致社会失衡,这将给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发挥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全面小康不可能是同一水平的小康,贫富差距的持续存在会带来社会心态的改变。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这些心态一时半刻是难以改变和调整的,无疑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

总之,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会涌现新的机遇也会遇到新的问题。新事物性质的暴露需要一定的过程,必然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治理功能。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理念,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思想是理论的先导。要想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率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首要的便是实现“社会管理”理念向“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社会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理念在主体、模式和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首先,社会管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而社会治理在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环境复杂、变化大,如果仅凭政府发挥作用,容易出现“治理盲区”,多主体参与可以最大限度减小盲区,灵活应对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困难。其次,社会管理惯常使用强制性手段。强制性手段容易导致社会问题的重复和社会成员的抵触情绪,而且抑制了社会的活力。而社会治理在运用强制性手段的同时,注重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可以有效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最后,社会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虽然能够保证上级政策的快速实施,但是容易忽视社会问题的实时变化,也难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作出调整。而社会治理采取上下互通的运行模式,各主体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及时、全面掌握社会问题的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择优选择一个或多个主体参与治理,有效减少治理成本。

显而易见,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不是相互否定的,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治理在保留社会管理优势的同时,针对其不足之处予以补充,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既是一种明确的趋势,也是现实性实践。因此,针对实践变化及时转变观念,做到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社会治理环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动力、指引方向,增强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追求的理想状态,不仅实现了法治的公平公正,而且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作出了倡导性要求,如此一来满足了各个层面的利益需求,不仅能够避免三者之间因利益问题产生摩擦和矛盾,而且有利于调动各层面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和谐的社会治理环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加强思想指引,使社会成员以更高的觉悟、更好的水平参与社会治理,收获更好的治理效果。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全面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目标的确定、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实施、效果的评估中,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

(三)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加强网络社会治理

就目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不足,阻碍了功能的最大发挥。因此,只有进一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理应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挥作用,而不局限于课堂。尤其是,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扩展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这个传统领域的同时,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

网络空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功能而言具有巨大的潜力。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和便捷能够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在了解、掌握治理对象信息时的延时性与片面性的不足,增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借助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扩大治理对象的范围,而且可以让更多的治理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建言献策,提高社会治理效果,真正做到“三全教育”。再次,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控制,有利于及时找到矛盾根源,最终有益于现实生活中社会矛盾的化解。最后,网络的虚拟为开展隐性教育和隐性治理提供了可能,削弱了显性治理的刻意与生硬,使社会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增强了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因此,扩展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对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成员主体功能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论碳审计主体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把党史的功能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有效
何谓“主体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