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艺术特色与分类

2022-12-28聂文佳

轻音乐 2022年6期
关键词:格里格侏儒爱德华

聂文佳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民族乐派作曲家之一爱德华·格里格,在整个挪威的音乐历史上留下了一笔独特的浓墨重彩。他完美地融合了挪威民间优秀的传统音乐,又从创作较为成熟的欧洲音乐中提炼出传统的作曲技术和技法,将两者结合重新进行了风格独特的创作[1]。和大部分作曲家一样,爱德华·格里格在其一生当中创作了众多体裁的音乐作品,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例如:钢琴曲、管弦乐、室内乐、合唱作品、戏剧配乐,等等。

1867年至1901年期间,爱德华·格里格出版了《钢琴抒情小品》这套贯穿了他从青年时期到晚年时期的极具影响力的钢琴作品集。这部作品共有10卷66首钢琴曲,每一首作品都有各自代表性的标题,短小精悍而又内容丰富,体现了格里格精致的音乐语言魅力和富有独特内涵的音乐构思。

而其他作曲家例如肖邦、李斯特,他们只有部分作品带有民间因素,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不算是真正的民族乐派。而爱德华·格里格将挪威的民族性完整地注入到每一首《钢琴抒情诗小品》[2],例如祖国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以及个人情感等,因此,将格里格这66首作品按照以上这些主题进行汇总分类是十分有必要去做的事。

一、挪威民间舞曲因素

爱德华·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作曲集中,不乏反映人民安居乐业、载歌载舞场景的民间舞曲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他对挪威人民群众的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他将这些平凡而又有意义的生活碎片收集起来,而后通过跳跃动听的音符来再现这些生动的场景,重新赋予它们更深层次的含义。其中,描述哈林舞蹈风格的作品Op.71 No.5,多次往返重复地使用重音,再配以欢脱雀跃的旋律线条,能够鲜明地表现出哈林舞蹈舞步跳跃这一特点。我们经常能在影视资料中看到挪威民族舞蹈那令人出乎意料的跳跃步伐,这些在爱德华·格里格的《钢琴抒情小品》中,都有明确的表现。通过音符带来的听觉感受让人不禁产生了联觉反应,从而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他用音乐描绘出的画面。由此我们便能发现,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艺术,其灵感的源头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宗教信仰产生了教会音乐,任何人类情感载体的诞生,决不会空穴来风,都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前进中找到其源头。而音符也如神笔马良落笔成真一般,能将眼前真实的画面谱成乐曲进行表达。就算是舞曲作品,爱德华·格里格也具有其独特的个人风格色彩。例如他的作品Op.12 No.2《圆舞曲》这一首,左手是较为规范的三拍子节奏律动,乍一看似乎与其他三拍子的舞曲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右手小心翼翼的跳奏音符与左手规整的节奏音型重叠交错从而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一种既滑稽而又有趣的感官体验。笨拙中透露出一丝灵巧,如蹒跚学步的孩童,从跌跌撞撞到蹦蹦跳跳的过程。通过爱德华·格里格的民间舞曲作品,不难看出他对钢琴音乐创作方面的各种勇敢试探以及寻求创新突破的积极心理。

其它一些描绘挪威舞蹈性特征的音乐作品有:Op.38 No.5、Op.47 No.6斯普林舞;Op.38 No.4、Op.48 No.4 哈林舞蹈;Op.47 No.5挪威农民进行曲(干加尔舞曲); Op.38 No.7、 Op.47 No.1华尔兹等。

二、挪威文学、民间传说因素

北欧神话世界中,分三个层级。上层由精灵国、火焰国以及神国组成;中层由人类国、巨人国及华纳神族组成;下层则是侏儒国、死亡之国以及冰雪王国。这与中国神话中的体系大同小异,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是名称形象的区别。国家的历史起源、神话传说,对一个艺术创作者的影响毫无疑问是巨大的。例如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红楼梦》,其中的“佛祖”“观音”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绛珠草报恩”的前世今生一说,都与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历史起源、神话传说对创作者的影响之深刻。可以说,挪威文化因素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创作,提供了广阔无际的想象空间以及丰富的创作灵感。其中《侏儒进行曲》塑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侏儒形象,听着格里格的这首钢琴小品,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矮人国度。许多奇幻电影作品中的侏儒矮人一族,大都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擅长制造各种精细的器具和建筑,而格里格所描绘的侏儒滑稽而又幽默,令人听之嘴角不住地上扬。就像一颗神秘而又梦幻的水晶球,给人以无限的惊喜和向往。又如《小精灵的舞蹈》这一首钢琴小品,虽然与《侏儒进行曲》中的侏儒形象一样的滑稽幽默,但其精灵的形象是灵巧活泼的,而非侏儒那般憨态可掬。相同之中又蕴含了各自的不同之处,由此可见格里格对不同形象的音乐塑造能力是十分强悍的。

时代背景因素对音乐作品的创作影响也是巨大的,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使整个民族处于不同的精神风貌之中,而在这样普遍的大环境影响之下,与时代相匹配的各类作品就诞生了。如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整个中华民族都处于勇敢无畏、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之中,无数的反映抗日主题的歌咏就此纷纷涌现。可以这么说,时势造就英雄,而时势也造就作品。当时爱德华·格里格所处的挪威已经经过战火的洗礼,成为一个拥有部分主权的国家。此时的社会积极追求民主和进步,人民对未来充满希冀,生活幸福感大大提高,涌现出大批吸收并发扬民族文化的艺术家。在民主思想的影响之下,格里格的作品不再注重结构、体系的庞大,而是追求创作朴实无华、短小精炼,并能够切实体现当时淳朴的民俗民风的作品[3]。

受挪威文学和民间传说影响的作品有:Op.12 No.4小精灵的舞蹈;Op.54 No.3侏儒进行曲;Op.71 No.3山妖;Op.71 No.1从前; Op.62 No.5 幻影;Op.12 No.3更夫之歌等。

三、挪威地理、大自然景色因素

挪威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国家,这里有岁月静好的北欧风光,有波澜壮阔的峡湾景色,是爱德华·格里格灵感的源泉。《音乐中的印象主义》中提到:“要想细细品味格里格天才灵感之全部韵味,我们就必须再一次关注挪威的群山、森林及峡湾这些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因为那是他灵感的源头活水。”[4]

以Op.54 No.4《夜曲》为例,这个作品的旋律看似是a小调的音阶走向,和声背景却又采用C大调的主和弦,暗淡朦胧中又渗透着奇异的透亮之感。随着音乐的发展,高音区大二度由慢渐快的颤音像是在模仿夜鸟的啼鸣声,一次次打破挪威夜色的静谧。格里格这种追求调性不确定的表现手法极其独特,这是他探索发展自己的小流派创作手法,通过避免一些主和弦的出现,从而突出表现挪威夜色的朦胧摇晃而又梦幻迷离的特点。众所周知,挪威的极夜现象,从冬日的10月份开始到来年的5月结束,寒冷而又孤寂,正如这首作品一样带着一种半明半昧的色彩。而在另一首作品Op.43 No.4《小鸟》当中,格里格又运用了快速交替音型去模仿另外一种鸟鸣声,很显然,巧妙地利用钢琴音色、节奏的变化从而对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模拟是格里格创作表现手法的独特之处。钢琴名曲《钟》中也利用了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来模仿钟摆走动的声音,但其曲作者李斯特的创作本意是向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致敬,从而改编了这首本是小提琴曲的《钟》,而不是像格里格那样,通过观察自然生活得出的灵感进行创作。我们也能因此看出,李斯特是一位更为注重钢琴炫酷技法的作曲者,而爱德华·格里格则深受周围环境影响,是一位更有人情味、更接地气的作曲家。

又如作品Op.71 No.2《夏日黄昏》为例,整个乐曲风格优美而又舒缓,连续运用了多种调式和弦的转换,大量不协和和弦营造出的音响效果突出体现了云与霞光交织的景象,让听者体会到模糊、梦幻而又轻盈的感觉,将挪威黄昏时唯美浪漫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个作品看似是在描绘静谧的夏日黄昏场景,实则也是反应了爱德华·格里格内心对自己年华老去、覆水难收的感叹。正如诗词所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他感叹美好事物总是匆匆流逝,心怀不舍却又无法留住的伤感。

除此以外,其它一些描绘挪威自然景象的作品有:Op.43 No.3 我的故乡;Op.43 No.4小鸟;Op.43 No.6 致青春;Op.57 No.3 幻想;Op.57 No.4神秘;Op.62 No.4小溪;Op.43 蝴蝶;Op.71 No.4寂静的森林,等等。

四、个人情感的因素

抒情诗小品彷佛是爱德华·格里格的生活记事本,这本记事本用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诉说了他完整的一生,一首首生动的小品宛如一幅幅让人身临其境的隽永画卷,在人们面前缓缓铺开。一个作曲家平凡而又多彩的一生就这样呈现在了人们面前,由悦动的旋律编织而成,由听觉到感觉再到视觉,正是音乐所带来的奇妙的联觉现象。

已至中年的爱德华·格里格先生与妻子妮娜搬家到了卑尔根附近的小村镇,并且从此落脚于这个特洛尔豪根的别墅内。格里格将这间别墅称之为Troldhaugen,是因为格里格的孩子们传言在离这不远处的山谷里有侏儒出没,“Trold”意味着侏儒或巨魔,而haugen在古挪威语中意指山峰。这间屋子建造于1885年,格里格在这个小村庄度过了人生最后的22年。在此期间,有这样一首《特洛尔豪根的婚礼日》是为了纪念格里格与妻子尼娜25周年银婚纪念日而作[5]。爱德华·格里格,除了拥有一个伟大的作曲家身份以外也是一个平凡的丈夫,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仪式感的人。

《抒情诗小品》作品里承载了若干格里格的往事,那些亲身经历在他的作品中成为一幕幕缩影。细细聆听这《抒情诗小品》,他的一生便也走马观花似的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了。求学之路的几段波折,曾停留生活过的城市,这些都成为他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爱德华·格里格年轻时在莱比锡停驻了不少光阴,大学毕业之后他又去了丹麦,最终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年轻有为的爱德华·格里格还有常常在外巡回演出的经历。如此丰富的人生旅程给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而他也将这些宛若珍宝的回忆悉数谱成了动人的华章。

在格里格的作品里跨越时空,感受灵魂的共鸣,体会音符的动听。我们能在Op.54 No.1《牧童》中经历朝气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也在Op.65 No.1《青春岁月》中体会到了激进狂热的少年,意气风发,毫不吝啬歌颂人生的美好;在Op.68 No.4《山中夕阳》中迈进了淡然平静、悠闲自得的中年,看到格里格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以上几首作品是爱德华·格里格人生几个重要的阶段,他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了作品之中。有喜亦有悲,格里格在《抒情诗小品》中同样体现了人生忧郁的一面,并且根据挪威的历史因素来看,挪威人民们经受了太多的苦难坎坷,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挪威民族的性格。除此之外,他的创作还受到北欧漫长的冬夜所带来的影响。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刺骨的寒风夹杂着好似怎么下也下不完的雪,给这位作曲家心头笼上了一层吹不散的愁绪。两首间隔五年而创作的《忧郁》将爱德华·格里格忧愁郁闷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例如作品Op.47 No.5 中,格里格大量采用了休止符交替在高低音区中进行旋律构造,从听觉上营造了愁云惨淡的气氛。其中,主题旋律都是通过半音下行的方式来体现“悲”的情绪。

其它一些因个人情感而创作的作品有:Op.38 No.1摇篮曲;Op.68 No.5摇篮曲;Op.57 No.6 乡愁;Op.43 No.2孤独的旅行者;Op.62 No.6返乡;Op.43 No.5恋曲;Op.68 No.3伊人身边;Op.57 No.1逝去的岁月;Op.12 No.7纪念册的一页;Op.71 No.1往事;Op.71 No.2夏日的傍晚;Op.68 No.4 山中黄昏等。

结 语

《抒情诗小品》表现的题材较为广泛,除了以上四大点的因素以外,爱德华·格里格的创作还受一些挪威器乐因素的影响,如民间乐器哈登哥琴特别的音响效果和弹奏方式也被格里格吸收引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6];吸取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传统以及运用多样性的和声组织结构也是格里格抒情诗丰富多彩的创意之处。

总结以上内容,只有真正了解了钢琴小品的发展历程,结合爱德华·格里格钢琴创作的历史背景因素,我们才能深入研究《抒情诗小品》的艺术特点。而作曲家艺术创作的日趋成熟是受多重因素影响的,也正是因为它具有如此多的特点,才为钢琴教学提供了众多的知识点。为了使钢琴演奏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教学内容更加的全面,这样全面地对作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且有价值的。

注释:

[1]周娟娟.论爱德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教学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郭建波.格里格《摇篮曲》音乐作品分析[J].北方音乐,2015(24):50.

[3]黄晓晴.浪漫主义风格与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解读格里格的《抒情小品》[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08):87—89.

[4]温蒂·汤普森.爱德华·格里格[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46.

[5]唐丽娟.格里格《抒情钢琴曲集》的演奏与教学[J].钢琴艺术,2003(07):30—31.

[6]范晓君.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音乐表现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04):53—59.

猜你喜欢

格里格侏儒爱德华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侏儒”蜻蜓
亚洲象中的婆罗洲侏儒象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亚马孙雨林首次发现杂交鸟类
村里的井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