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互联网环境下财会信息化的应用实践与创新

2022-12-28任灿灿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信息化

任灿灿

(河南科技职业大学,河南 周口 46600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在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财会专业也逐渐呈现出了信息化的特点,较传统的财会专业模式相比,财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更精准和高效,由于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融合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财务管理人员获取和处理财务信息更加快速、便捷、准确,缩短了财务运作时间,改变了以往陈旧的财务工作模式,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极大地促进了财会专业的财务计算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互联网环境下财会信息化实践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行各业都逐渐依靠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来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财务工作改革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技术是财会专业应用实践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改革途径。注重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实践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之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相关财会专业系统。加强高校的数字化建设,创新科学的信息化环境,加大对信息技术软件、硬件设备的资金与投入,构建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创新财会专业的应用实践模式,并与实际工作相接轨,才能提升财会专业实践模式的先进性与实效性。企业走向信息化工作是社会必然趋势,信息化涉及的环节众多,包括资源配置、企业发展规划、生产和售后、财务工作等等,其中财会信息化的建设和改革创新是更加重要的部分,在及时、有效的信息化数据的支持下,预测市场发展需求行业方向更加精准,可以促进财务工作流程的完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财会专业信息化应用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下不可逆转的潮流,有效地推动了财会信息化的发展,提升了财务管理的功能,降低了财务管理的运行成本,扩展了金融功能的内涵。

二、财会信息化在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实践是一项重大的工程,涉及管理理念、工作模式、组织形式、硬件设备和软件的更新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就现阶段我国高校和企业财会专业传统的信息化应用实践模式而言,其中还存在着很多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相关财会专业相关工作者的深刻重视。

1.财务信息共享不足导致资源浪费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相关财会专业从业者和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财会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但是实际应用实践的效果却并不理想。财会专业信息化涉及到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计算机基础、数据库以及信息系统操作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互通,而现在诸多企业或者部门在建立财会信息化网络却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独立性,缺少了相互之间的联通和统一的标准化作业,导致信息传递和转换困难,达不到财务信息公开和共享的效果,信息资源更新和软件维护也无法与信息技术发展同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财务人员的信息化专业水平较低

企业花费大量资金投入了先进的网络终端设备,网络系统的开发却没有同步,财务人员的管理理念和工作习惯仍没有改变,导致网络分析处理财务信息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导致设备和人员脱节,甚至有部分专业水平较低的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保密措施和安全防护手段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3.财务信息化实践过程中的风险较高

财务信息化数据平台的应用,使得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更加快速准确,同时受到信息传递方式的制约,一旦信息软件、计算机设备或者网络传输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极易造成数据混乱或丢失,不仅会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导致企业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数据被某些竞争对手或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在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过程中,病毒的侵入难以避免,病毒对财务信息数据和企业发展的威胁是巨大的。因此,财会专业信息化应用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三、互联网环境下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创新策略

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财会行业的发展方向,传统的财会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财会信息化的应用实践模式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财会专业的相关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环境下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的重要性,积极革新自身的理念,重塑应用实践模式,建立多元立体化的应用实践体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财会信息化的应用实践提供更多助力,实现其不断的发展和协调进步。

1.革新传统的理念

在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革新相关人员的理念,摒弃传统实践模式中不合时宜、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理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思想,并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日常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模式的创新道路能够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在实践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互联网环境对于最终的改革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财会专业的相关从业人员要时刻牢记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从思想上认识到财会信息化实践模式的创新不是简单的、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多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配合和共同努力,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和总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全面了解相关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展趋势,提高业务的时效性。在互联网环境背景下,合理规划创新实践模式,立足于当前社会对财会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财会专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做到兼顾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最终才能够实现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模式的转型升级。

2.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信息化实践平台

在以往的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过程中已经证明,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就现阶段各高校和企业的现实条件而言,互联网环境对财会信息化的应用设备和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有着多方面的要求,传统的财务工作方法和财务工具并不能满足当下实践模式的创新需求,财会专业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互联网平台的实践创新工作,更新高校或企业的财务计算工具与系统,将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的财会专业实践过程中,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工作实践平台,满足新型财会应用实践模式的新需求。并进行纵向对比相关的财会专业信息服务平台的优缺点,根据相关的实践经历反思自身的财会专业实践操作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更好地实践自身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的发展。目前,部分高校和企业已经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设备,构建了多元的信息化平台实践模型,并逐步应用于财务计算的实践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能够更好地搜集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财务信息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将财务经济与信息科技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激发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打破传统工作方式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操作交流的平台中来,与他人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有助于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水平。

3.完善财会信息化体系

在完善企业财会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初步搭建企业信息化内控框架,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愿景和目标,并随着目标的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财会信息化体系。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现状全面掌控,不能过分关注信息化软件的先进程度,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软件工具,培训财务人员对技术软件的熟练使用程度,并且要将旧的各部门间独立工作的管理方式进行重新组合,提高其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提高其对网络财务信息的整合能力,进而建立相应的管理策略和信息化体系,针对性地解决以往财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便更进一步完善。已建立的信息系统必须经过严格有效测试,达到内控的目标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4.提升财会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财会专业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创新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模式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在长期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在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过程中摸索完成的,不能急于求成,而在于一朝一夕的实践创新结构,创新原有的实践模式,促进自身技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提升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完善财会信息化体系,实现信息化应用实践的改革与创新。企业要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财务人员要有扎实基础的专业知识,熟练计算机的操作运用,学会扩展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内容和提高操作技巧,总结与实践不同操作系统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和开展创新,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培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综合素养,争当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财会专业人才,并能与企业经济实际相结合,真正熟练应用信息化体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竞争力,利于在以后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晋升空间。

5.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

财会信息化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由于财会信息化传递、保存和共享数据等工作模式的特殊性,财务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为了抵御风险,建立并优化财会信息化安全保密制度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财务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不断地应用实践财会信息化平台,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加入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来加强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建立并有效落实企业内部的安全内控机制,规范财会信息化的工作内容,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把控,提升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不断革新财会信息化先进技术,尽最大能力降低财会信息化的安全风险。

6.创新环境模拟实践方式

在财会专业的实践模式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实践模式和实践环境同时进行创新。就现阶段的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发展情况而言,可以通过模拟不同企业的环境模式,将实践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使其模拟在企业过程中财会部门的不同工种,实现财务人员合理适应企业之间各部门的沟通与运转。在实践过程中引入信息化的实践系统,鼓励实践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对相关操作系统的熟悉程度,增长相关操作系统的使用经验与技巧,实现自身工作经验的发展。通过创新信息化环境可以增强实践人员对学习和实践经历的重视程度,为将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素质。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实践人员可以事先模拟日后的工作状态,在工作过程中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解决相应的实践能力,经过实践证明单靠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解决日后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情况,通过实践过程能认识到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自身在模拟实践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调整与提升,并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实践人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变通,达到相应的工作目的。在模拟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举办不同的活动形式,增强实际操作经验,推动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举办财会专业能力大赛,根据相关的实践操作系统,模拟日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比赛来检验某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成果,并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实践计划。在比赛结束后,成绩优异的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物质及精神奖励,成绩不佳的则要总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此来激发学习和实践的热情,提升实践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环境有力地推动了财会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发展与变革,企业的财会信息化的应用实践模式也要不断地创新升级来迎合时代的发展,从多方面统筹规划实践与创新模式,要在创新中寻求出路,在改革中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水利财务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