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提升探析

2022-12-28李春艳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协同国有企业

李春艳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在1990年被引入《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在此之前,内部审计主要目的为监督评价,在此之后,其目的转变为增值改善,其中增值是其工作核心,其表示内部审计已经步入了新发展阶段。在内部审计增值功能被逐步运用后发现,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进行内部审计无法将其增值功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近年来提出了协同审计的方向,以帮助企业提升其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概述

对于国有企业,其需要将企业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所有的企业资源与开展的经营活动都需要以该目标为核心进行,而内部审计具备创造价值的条件,也存在相关需求,虽然企业的价值大多由经营活动产生,内部审计并不会直接参与相关活动,但其能够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保护,最大化降低其组织风险,还可以从多方面降低审计所需的成本,为企业提出富含价值的经营建议,帮助企业得到更多的获利机会。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增加价值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审查,检查其财务内容,为企业挽回资金上的损失,此类方式主要是间接增加价值,然而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未被彻底落实,因此通过此类方式挽回损失创造的价值不高;另一种是加强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的治理程序,对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评价,并以此为基础为企业提出价值较高的审计建议,为企业组织直接增加价值,此类方式的前景较为广阔。

二、协同视角之下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作用

1.加强风险管控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面临外部市场环境不稳定的情况,虽然市场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机会,但同时通常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风险管控是国有企业必须重视的核心内容。企业想要创造的价值越高,其相应应当承担的风险也越大,需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风险管控。而协同视角之下,内部审计多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对于风险管理优势较大,其增值功能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的风险,促使多个审计单位及时且科学地监督、评价风险管控体系,确保该体系较为健全,能够有效发挥其管控功能,还可以针对高风险的模块对风险管控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了解其中的风险漏洞并为企业提供帮助,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控制,使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损失。

2.加强内控审查

协同视角之下,内部审计具备的增值功能能够加强企业的内控审查。内部审计本身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能够在帮助企业进行内部监督的同时对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拥有协同帮助的多方面内部审计能够测试评价企业的实际内控情况,发现其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以及落实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再联合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以及政府审计多方面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帮助企业减少内控不足导致的损失。

3.完善治理程序

从协同视角出发,多方面审计之下,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可以从出资人角度为其对企业管理进行良好的控制,审计人员能够监督评价国有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对其决策、管理、投资等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治理企业的过程科学有效,能够帮助企业达成预期经营目标,帮助出资人获得最大利益,增加企业直接价值。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价值功能还可以为企业的董事会以及管理层服务,为其提供确认与咨询相关的功能,为企业间接增加价值[1]。

三、协同视角之下提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的途径

1.完善整体建模

在协同视角之下,国有企业要想提升其内部审计核心的增值功能,需要完善其整体性的建模。其建模主要分为高部层、中部层以及低部层三大层次。

(1)高部层

在模型之中,高部层是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驱动因素层。从宏观的角度看来,发挥内部审计中的核心功能增值功能首先需要对影响增值功能的因素进行了解,其主要因素有两大类,一类为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另一类为社会的外部环境。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中的因素有三大方面,分别是目标定位、人员素养以及机构设置。其中,目标定位属于提升性因素,而人员素养以及机构设置属于基础性因素,在国有企业之中,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拥有的素养能够对审计结果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最大化提高审计人员的岗位技能以及其专业素养,将其作为必要条件建立模型。国有企业对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设置则能够反映审计部门在企业中是否独立存在,其工作是否客观,只有进行机构的合理设置才能够将内部审计中核心的增值价值发挥出来。目标定位作为提升性的因素,其能够从战略高度对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起到的作用进行审视,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可以帮助企业对审计增值进行正确的理解。外部的社会环境同样具有三大因素,其分别为社会认可、法律环境以及政府诉求,其中社会认可属于提升性因素,法律环境以及政府诉求属于基础性因素。社会认可需要从全社会出发,需要将内部审计造成的社会效益体现出来,当其增值功能得到完全发挥时,必然能够提升社会效益,进而获得社会认可,当其得到社会认可之后,又能够帮助国有企业发挥内部审计核心的增值功能。为了将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2003年内部审计师协会针对审计工作颁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而国有企业本身与政府具有紧密的关系,因此政府本身具有强烈的增值诉求,也促进了内部审计之中增值核心功能的发挥。在对以上要素进行全面了解之后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中增值功能的实现离不开政府审计的协同[2]。

(2)中部层

在进行协同审计时,协调好企业的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三者的关系至关重要。因此中部层中需要明确模型核心,并将增值作为核心目标为纽带进行三类审计的延伸,以达到协同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提出了要求,要求其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及时监督评价企业进行的各项经营活动,除了对国有企业提出了要求之外,政府还对审计署提出了相应的监督审计国有企业的要求,保护企业、人民的财产,确保国有企业能够获得增值。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在进行审计实务时,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三者审计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存在割裂的情况,导致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难以整合资源强化优势,因此在接下来的审计工作之中必须加强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协助。该模型还将国有企业自主聘请社会审计的做法摒弃,而是由财政部门从企业缴纳的税款中拨款为企业聘请社会审计,此类做法能够保证社会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其审计结果更加客观,国有企业脱离了与其他审计方式的经济联系之后,能够更好地进行协同审计,发挥增值功能[3]。

(3)低部层

低部层相当于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之间的协同实务操作。具体构建的模型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为核心,紧密结合社会审计,将政府审计作为辅助,多方面协同实现增值功能。政府审计本身具有一定宏观性,并且其审计人员不足,导致其无法全过程协助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因此主要发挥其辅助功能,着重进行审计前的计划以及审计后的结论讨论,而社会审计则与内部审计练习紧密,其需要全程参与审计活动,最大化弥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养不足的缺陷。内部审计的功能日新月异,其已经从原始的监督确认变更为增值改善,但其本质仍然是为企业服务。

2.健全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进行协同审计,提升增值功能,必须以健全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健全管理机制可以从三大方面出发。首先,将国有企业之中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实际地位提高,让组织提出的增值审计建议能够及时向企业中的决策部门报告,快速落实增值建议,进而实现内部控制设定的增值目标,并且对于审计组织而言,其在企业中的地位越高,其拥有的独立性越强,其在社会审计协同下提出的增值意见更有价值。其次,将内部审计的制度完善,重点关注其质量控制,在该制度中,应当明确审计质量的主要责任者,在审计结果不当时需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将审计质量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提高审计制度的威信,让审计人员以及企业的管理层重视审计工作,加强审计协同。企业还需要建立必要程序以确保审计建议的合理性与价值性,并要求审计人员进行信息保密。社会审计还需要与国有企业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确保其审计建议能够得到高效的沟通,让审计组织增加价值。为了确保协同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建立业务指导制度、审计监督制度以及审计复核制度,将多项制度结合起来完善审计工作,当协同审计的过程中出现分歧后,需要以合理的制度为依托解决相应问题,确保分歧彻底解决之后才能够出具审计报告。最后,为了确保制度能够得到落实,需要严肃追究违反以上制度人员的责任,对其进行严格处理,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4]。

3.加强信息化建设

为了加强协同审计,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其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大数据的分析平台,其作为当代信息社会下出现的新平台能够将企业的各项经营信息统筹起来进行管理,如今在云计算的支持下,该平台的构建进度越来越快,其不仅能够将企业经营涉及的信息与其业务融为一体,还可以充分提高国有企业审计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效率,提高增值功能,最后甚至还可以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帮助国有企业开展高效高质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其获得理想中的增值效果。在构架云计算基础下的会计大数据的分析平台时首先需要遵循数字化的原则,确保内部审计中涉及到的各项信息数据不会因为长时间的多次传播而产生失真的情况。该原则要求企业涉及的各项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有效传输。其次需遵循网络化的原则,由于该平台和云计算都是依托于互联网运行的,因此其构建也必须网络化。该系统需要将国有企业内的部门都纳入其数据分析系统,方便进行内部的信息交流。最后,还需要遵循智能化的原则,该平台在当今社会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其智能化,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平台中的数据进行自主分析整理和汇总。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积极应用区块链的技术进行内部审计,方便协同审计。在联网审计的工作之中,审计预警机制实际上并不算是实时监督,其主要原理是审计人员需要在采集数据的阶段提前设置好审计数据的预警范围,当采集的数据在设置好的预警范围之内就会触发警报器并向审计人员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异常的数据。但在区块链系统中则避免了这一麻烦,当区块链中上传了异常信息,该信息被全网广播后需要参与者立刻确认该数据,如果新数据得到了全部参与者的认可则可以形成新的链接上传至网络之中,并会对其进行时间戳的标记,保证该新数据的信息全面并记录了相关录入和修改的时间,如果该信息没有得到确认则会被判定为无效数据,无效数据无法链接区块,确保了审计的独立性与审计数据的安全性,进一步为内部审计提出的增值意见提供了信息化保障,使增值意见的价值更大,其可参考性更强。除此之外,在进行协同审计时,区块链平台可以针对国有企业产生的每笔交易记录利用数据库将相应的供应商、银行、税务等工作单位的交易数据完整采集并存储,充分利用公示机制来验证交易的真实性。在验证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与智能审计师判断不符合的情况,还能够利用区块链的大数据追溯性,调取原始凭证验证。一旦涉及需要凭借主观意识进行判断的情况,则会向人工审计师提出协助申请,对区块链智能审计师的审计工作进一步补充判断,此项功能使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工作压力大大降低,同时其智能审计与人工审计的双重保障更是为内部审计核心的增值功能提供了稳定、安全的实施环境。

4.优化人员结构

(1)拓宽人才渠道

协同审计的进行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工作,因此要想提升增值功能,必须对人员结构进行优化。优化的过程中,人才渠道的拓宽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采取内部推优的方式,推选出综合能力较高或专业性较强的审计人才,使其在审计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管理培训生体系,吸收优秀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国有企业的审计人才储备,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其学习协同审计,提供较大的上升空间,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同时新生力量更容易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更能够为企业提出富含价值的审计意见,其帮助内部审计提升增值功能的成功率更大[5]。

(2)加强人员教育

国有企业进行协同审计虽然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但同时对其工作能力、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提高自身思考问题能力的缜密性,并且还要求其具备严谨合理的数据分析能力,在设定的审计流程基础上,与社会审计人员共同进一步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具体的发展情况,为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增值意见,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当前在协同审计的视角之下,国有企业所需的审计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有两种。一是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求审计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的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认真彻底地贯彻审计职责,积极参与企业、社会以及政府组织的各项审计学习,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提升审计的增值功能。二是专业素养,要求审计人员能够熟练地运用国有企业引进的各项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国有企业中合格的审计人员需要完全掌握区块链技术,并能够学以致用将其应用于平时的审计工作之中,加强与其他审计单位之间的练习,对传统的审计工作作出改善,使其适应当今的审计增值要求。

四、结语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功能能够为企业带来加强风险管控、加强内控审查以及完善治理程序的作用,为了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可以从完善整体建模、健全管理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四大方面出发提升审计增值功能。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协同国有企业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