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重新理解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启示
2022-12-28孔柳淋
孔柳淋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图像是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方式,“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图像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电影、电视等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介开始出现并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当代社会崭新的图像化叙事方式。图像越来越充斥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类历史也迎来崭新的“视觉文化时代”,以图像为呈现方式的视觉文化以其可视性、大众性和体验性等特征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但视觉文化也内在地负载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具有深厚的意识形态性,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他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153现代社会中的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传递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但视觉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意识形态,比如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为此,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着力加强对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度研究,认清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和本质,努力克服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负面效应,发挥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良性功能。
自特拉西第一次提出并使用“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便成为学界的重要研究话题。阿尔都塞无疑是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理论大师,而“意识形态质询理论”是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核心命题。在他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中,他以一种全新的物质性和再生产的视角,描绘了意识形态生成的幻象,分析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转,阐释了意识形态对个体发挥作用的机制。通过分析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发生情境和核心特征,可以发现该理论与我们今天图像时代下的视觉文化意识形态有相似之处,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认识和研究能为我们今天重新理解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营造健康向上的意识形态场域、重塑主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提供一些重要启示。
一、唤问与臣服: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运行
阿尔都塞从社会再生产出发提出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有其独特的生成背景,他在吸收其他意识形态思想的基础上,提供了分析意识形态的新范式。他以意识形态的双重镜像结构阐释了意识形态对个体发挥作用的运行机制,在大小主体之间的唤问—臣服中,意识形态达成对个体的驯化。在意识形态的运转中,意识形态本质上具有一种物质性和非历史性,它的整体运转机制是相对隐性的,因而接受意识形态质询的个体具有自身的遮蔽性,而最终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总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一)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生成背景
一般认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初由法国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所提出[2]7。在特拉西那里,“意识形态”即“观念的科学”[3]2,他把意识形态看做其他一切科学的基础,也就是科学中的科学,他还极力主张发挥意识形态在启蒙思想和改造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时特拉西认为人们对事物本身是难以真正认识的,目前人类的认识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基于感知基础上的认知。因而他指出,对事物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并经过系统、科学、谨慎的认知和分析[4]32-39。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使用了“意识形态”一词,但此时他主要从否定和批判的角度来理解“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批判了统治人们思想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虚幻性和欺骗性,他用“意识形态”概念批判了德国青年黑格尔派从天国降到人间、从观念出发来理解历史,把虚幻的观念、思想和概念等作为社会生活的起点。马克思用“照相机”隐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现实的颠倒反映,“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5]152马克思认为要把人从这些幻想、观念和教条中解放出来,把颠倒了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重新颠倒过来,从客观的物质生产和现实的个人出发去理解现实问题。
阿尔都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中较早使用“意识形态”这一范畴的理论家,他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便是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阿尔都塞同样也是在否定意义的基础上使用“意识形态”概念,但他把意识形态理解为一种社会结构,进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意识形态化。
(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发生情境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思想存在着前期和后期的差别,前期他在著作《保卫马克思》里已经对意识形态有了很多重要的论述。在这本著作中,阿尔都塞承袭了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指出“意识形态是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或概念)体系,它在特定的社会中历史地存在,并作为历史而起作用”[6]227。可以看到,这时阿尔都塞主要把意识形态看作社会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要素。后期他在《论再生产》这一文献中从再生产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在再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资本主义社会要维护其统治,让工人自觉臣服其统治和剥削,不仅要为工人提供能够保障其基本生存的物质保障,还需要让工人形成一种对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服从。因而意识形态是有效存在着的,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阿尔都塞尝试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但他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论述并非直接从理论的哲学层面展开,而是首先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问题展开。在论述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时,他首先对马克思的空间隐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马克思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7]591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的大厦的空间隐喻虽然反映了经济基础的重要地位,但他对社会结构的表述是描述性和隐喻性的。因而,阿尔都塞选择从再生产的角度出发,对上层建筑进行新的厘定和分析,并对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展开了新思维和新探讨。
在对意识形态的分析中,阿尔都塞首先论述了主体与意识形态的一种双重构成,“主体是构成所有意识形态的基本范畴”[8]365,而意识形态所作用的对象即是各个个体,它的功能正是使个体纳入意识形态的影响或控制之中。为了进一步探析意识形态是如何对主体发挥作用的,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他把这种意识形态对主体发挥作用的方式称为一种“质询”。“质询”的过程主要涉及三个要素,即个体、主体和大主体,阿尔都塞用意识形态质询的机制阐释了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运行过程,说明了意识形态是如何运转起来并达成对人们的规训的。他将质询的过程主要分为了四个阶段:“1、把‘个人’唤问为主体;2、他们对大主体的臣服;3、小主体与大主体的相互承认、小主体们之间的相互承认以及主体最终的自我承认;4、主体对大主体的绝对臣服”[8]495。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质询的机制中,主体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形成对这种意识形态的认同。在这种唤问-臣服-承认的运转机制下,大多数“小主体”接受意识形态的唤问不再反抗从而成为“好主体”,意识形态也成功地实现了对主体的作用。
(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核心特征
阿尔都塞通过对意识形态质询机制的阐释,展示了意识形态作用于个体的各个环节,也揭示了个体受到意识形态影响的具体过程。基于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到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一些核心特征:
第一,意识形态首先具有一种物质性。阿尔都塞在论述意识形态承认机制时,提出了一个公式“意识形态=幻象/暗示”[8]474,他认为意识形态展示出了个人与真实的生存条件之间的一种想象的关系,这种想象的关系反映出来的正是人们的生存条件和实在世界。以观念、思想这类形式存在着的意识形态并不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是一定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的产物,总是和主体的一定的实践相关联。
第二,意识形态本质上具有一种非历史性。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的特性在于,它被赋予了一种结构和一种发挥功能的方式,以至于变成了一种非历史的现实,即在历史上无所不在的现实。”[8]473阿尔都塞并不是说意识形态完全没有历史,而是一般认为它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意识形态独特的唤问-臣服功能使得意识形态总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发挥着作用,但意识形态的基本结构和它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却一般是固定的。因而,就“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方案来说,意识形态体现了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映,但它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
第三,意识形态的整体运转机制是相对隐性的。无论是大主体向小主体发布唤问,还是小主体接受并臣服于大主体的质询,这个过程都是相对隐性的。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对个体的作用往往借助于家庭、学校和教会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对个体来说,如果不对他们加以引导,他们也很难直接认识到自己就处在意识形态之中,这也就是阿尔都塞所说的,“意识形态(对它自己来说)没有外部,但同时(对科学和现实来说)又只是外部。”[8]489
第四,意识形态质询中的个体具有一种自身的遮蔽性。阿尔都塞认为,“所有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把具体的个人‘构成’为主体”[8]487,意识形态就是通过把个体质询成为一种主体、成为一种属民,来实现一种意识形态的规训,意识形态能够通过教育、家庭等使主体的思想受到影响,使主体形成一种自觉和主动的认同。在意识形态质询的机制中,意识形态的传导是一个相对隐性的过程,而个体也具有一种遮蔽性,个体对自身是否被唤问和质询往往是浑然不觉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对个体施加一种相对隐性的意识形态的控制,使个体接受其意识形态的质询,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五,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结果具有一种实践性。无论意识形态质询机制怎么运转,它最后还是指向实践的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物质性既意味着它总是一定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意味着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实践。“没有不借助于意识形态并在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实践”[8]483,意识形态总是和一定的实践相关联,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也是在实践中进行的。
二、现代视觉文化与视觉文化意识形态
以图像为载体的现代视觉文化由于其大众性、体验性和趣味性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现代视觉文化往往还传递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发生机制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具有一种相似性,因而意识形态质询理论能够为我们提供理解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一种新范式。对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理解仍旧要回归到现代日常生活中,而“主体”仍旧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重要环节。
(一)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现代图式
伴随着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逐渐升温,意识形态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自特拉西之后,学者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经过了多次转变,在意识形态概念愈发复杂的同时,理解意识形态也就成为更加艰巨的任务。特别是由于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愈发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迅速提升了意识形态传递的速度、扩展了意识形态传播的范围。传统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强调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历史性和上层建筑性等,而现代意识形态则与时代发展密切同一,意识形态越来越和新媒体技术支撑下的现代视觉文化联系起来[9]21-30。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和技术紧密关联的视觉文化的时代,生活中总是充斥着电影、电视、广告等现代传播媒介,但即使是一部普通的电影中往往也隐藏和传达着某种意识形态。电影的画面、台词、人物等都会和观众在无形之中建立联系,电影中隐藏的一定的价值观念也会对观众产生影响,具有一种深厚的意识形态性。视觉文化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视觉文化中不免传达着一定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的传播又常以视觉作品为媒介。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仍旧与我们当今图像时代下的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的运行、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有效扬弃有助于帮助我们加深对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认识。
(二)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
就意识形态对个体的作用来说,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别呢?为此,我们需要回到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具体发生情境中,同时对比考察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我们能以更广的视角来“看”,不仅能看到自然世界中向我们直接敞开的东西,还能看到现代社会中人为设计和创造的事物,比如图像时代中的电影、电视、图片和广告等,它们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视觉对象物,还显现出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意蕴。
在讨论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运转之前,我们可以先回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描述:“意识形态=幻象/暗示”[8]354,在他那里,意识形态并不是直接传达了一种真实的关系,各个个体与他所处的生存条件之间往往是一种想象的关系。意识形态本身具有一种物质性,意识形态向个体传达出一种幻象,但这种意识形态的幻象最终来源于具体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之中。在当代视觉文化图像时代下,视觉文化总是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念或者思想表达,但它始终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写照。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和阿尔都塞质询理论存在着相似性,启迪我们去看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对个体发挥作用的机制时,以阿尔都塞的双重镜像结构反观当今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轨迹。
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中,“大主体把无数个人唤问为小主体,以使那些小主体臣服于大主体”[8]495,也就是说,首先意识形态对小主体进行唤问,接着小主体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臣服于大主体,最后实现小主体对大主体的绝对臣服。回归到当下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发生情境中,可以发现,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与其有相似性。我们的视觉文化作品,比如电影、电视、海报等往往也渗透着一定的意识形态,观看者在进行文化消费时也隐性地受到其所传递的意识形态的影响,“视觉文化通过制造意识形态幻象逐步实现对大众主体的召唤和质询”[10]154-159。意识形态使观众在观看时成为“小主体”,小主体接受意识形态的质询,实现一种意识形态的认同,也就达成一种对大主体的顺从和臣服。
(三)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关键场域
图像时代下,视觉文化以其具象性、大众性和体验性等越来越被大众喜爱和接受,视觉文化消费在人们的生活中愈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视觉文化与意识形态总是密切融合着,一定的视觉文化中总是传达着一定的意识形态,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越来越凸显。现代新媒体技术为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递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并构成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场域。
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中也强调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马克思也曾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5]152,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本质上具有一种物质性,根植于一定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是一定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的反映。在现代社会,视觉文化正是通过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消费来传递的,电影、电视、广告等视觉文化中也内在地蕴含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但意识形态总是一定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同于传统意识形态的传递主要借助于学校、教会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场域也有了新的空间和形式,譬如网络空间等,视觉文化意识形态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中,他的双重镜像结构揭示了主体的重要作用,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对主体产生影响,其关键过程就是借助主体。他指出正是借助主体,意识形态才得以存在,也正是通过主体,意识形态得以发挥其功能。在当今的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机制中,“主体”也仍旧是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关键环节,主体正是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和作用,意识形态功能的最终指向还是具体的个人。
三、反思与构建:发挥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良性功能
图像时代下的视觉文化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方式,但部分视觉文化中却充斥着消费主义、娱乐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导致现代视觉文化的建构和发展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困境。以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视角重新认识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能为当今我国社会加强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建设、规避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负面效应、发挥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良性功能提供一些启迪。
(一)对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客观分析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利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民众的意识形态控制,以意识形态的质询机制形象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等,展现了意识形态对主体发挥作用的机制和过程,也揭示出了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新技术革命推动了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大众对视觉文化的体验性和参与性也越来越高,但现代社会的电影、电视和广告等仍旧具有一种意识形态属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中,阿尔都塞指出,意识形态以一种国家机器的方式,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也发挥出一种物质性建构的功能。阿尔都塞阐释了教会、学校、家庭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个体的意识形态控制。阿尔都塞所阐释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与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相似性,二者都以一种意识形态的方式达成了对个体的影响,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机制阐释了意识形态对主体发挥作用的具体过程,因而也提供给我们一种理解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新范式。因此,我们能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为参照,以这种主体性建构的方式来重新理解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
阿尔都塞曾指出,意识形态是“个体与其真实的生存状态想象性关系的再现”[8]353,意识形态向个体传递的只是一种幻象,而个体应该在与该意识形态拉开距离的过程中不断打破意识形态的控制,看到意识形态背后客观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存在。网络时代的到来,技术支撑下的各种图像越来越充斥着我们的世界,世界越来越进入一个图像化时代。图像能承载和传递大量的文化信息,又以其大众性和体验性深受大众欢迎,但视觉文化总是与一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具有一种意识形态属性。视觉文化意识形态逐渐对大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它所传递的意识形态往往是良莠不齐的,需要进一步得到规范和引导。
具体来说,部分视觉文化作品传递着健康、向上、积极的意识形态,如部分公益片、纪录片、主旋律电视剧和电影等,他们不仅满足了个体的精神需求,也蕴含着一种教育和引导的功能。以《长津湖》为代表的系列主旋律电影,始终以人民为现实的主体,深刻揭示社会的底蕴,传递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作品中传递和包裹着的意识形态霸权,而是其间所投射出来的意识形态背后的社会现实。同样地,也有部分视觉文化作品掉入了娱乐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陷阱之中,这类视觉文化作品所传递的意识形态一般是畸形的和消极的,它们对个体价值观的养成也往往是不利的。因而可以看到,视觉文化所传递的意识形态是具有双面性的,我们要以理性的视角正确认识良莠不齐的视觉文化。
(二)加强对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11]。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来看,意识形态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我国社会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形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12]46,因而我们要重新认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现代信息社会下,视觉文化成为传达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个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也影响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因而我们有必要重视和加强对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规范和引导,尽可能减轻甚至消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中的不良样态和负面效应,以积极发挥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良性功能。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将意识形态对个体产生作用的“场域”和“方式”描摹了出来,可以发现意识形态的传播一般是隐性的,但意识形态对个体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机制也是可以探寻的。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中,意识形态通过对个体的询唤,以一种镜像重叠的方式,使得小主体臣服于大主体,从而实现个体对意识形态的认同。相应地,现代视觉文化也是通过制造一种意识形态的幻象并逐步达成对个体的询唤,而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遵循“视觉文化—视觉消费—意识形态认同”[10]154-159这样的步骤来展开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中的大主体、小主体,正对应了今天视觉文化意识形态传播中的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和大众,因而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新方案和新思维,启迪我们在进行视觉文化意识形态建设中可以针对性地从视觉文化的传播源、传播方式和传播对象等方面着手。
第一,从视觉文化的的传播源来看,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进行规范。在政府层面,要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并推动完善与视觉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新技术革命下,以电视、电影、广告等为代表的现代视觉文化成为传递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但部分视觉文化载体中可能传递着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譬如部分暴力、血腥、色情、庸俗、反动的电视电影。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倡导积极健康的视觉文化消费,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弘扬。同时,对这类视觉文化作品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监督。在企业层面,要始终坚持推动价值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树立文化产业的发展自觉,形成健康的文化产业市场,塑造消费者健康向上的文化观。
第二,从视觉文化的传播方式来看,要加强对各种传播媒介的管理和引导,充分利用多元的现代视觉文化载体传播主流价值。在传播媒介方面,严格规范和治理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传播媒介,推动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和弘扬,遏制不良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引导大众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三,从视觉文化的传播对象来看,要重视对视觉文化传播对象的素质培养,增强个体对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鉴别能力。在现代图像时代,几乎所有社会大众都进行着一定的视觉文化消费,受到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但视觉文化所传递的意识形态往往还是良莠不齐的,因而要积极通过教育、宣传、沟通等方式加强对大众思想素质的培养,增强个体对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鉴别能力,以自觉抵抗不良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结语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也存在着一些内在的矛盾和缺陷,伊格尔顿就曾指出,意识形态质询理论“预设了一个前定主体,这个主体已经无法解释地装备了意识的某些普遍特性,而后被结构所‘呼唤’,而不是相反的那样,主体是在具体的话语和非话语实践中被构建的”[13],也就是说,阿尔都塞一开始就预设了主体具备一种对意识形态的“承认”功能,小主体对大主体的认同似乎也是完全自愿和自觉的,也就忽视了个体的一种主动性和反抗性。同时他对小主体与大主体之间的双重镜像结构的分析也难以避免呈现出一种虚幻性,陷入拉康式的精神分析中[14]24-35。
但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新方案和新思维,它无疑也具有一种创新性。阿尔都塞回归到客观的经济事实中,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出发,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属民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意识形态质询机制。它启迪我们在进行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建设中有针对性地从视觉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源、传播方式和传播对象等方面着手。但当我们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质询理论的视角来反观现代视觉文化意识形态时,仍旧要时刻保持理性,并进行一种积极有效的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