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究

2022-12-28徐泉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关怀高校学生管理者

徐泉辉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层次和质量表现出较强的多元化趋势[1]67-70。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习惯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并在网络学习生活中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不断多样化[2]166。在此背景下,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全新形势。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奠定学生顺利高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的重要职责。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坚持创新理念,贴近时代发展背景,契合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开展更高水平的学习与研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多强调制度、强制约束,尚未真正从学生学情实际入手,关注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无法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应有的实效。人文关怀的实质是,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关系的过程中,确立人的主体性,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中,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推进管理工作,在适应学生学情实际的过程中落实管理工作,进而采用多样化的措施和途径立德树人。在人文关怀视角下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既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践立德树人的需要,也是高校自身进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但在当前阶段,高校推进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些阻碍,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也不利于为学生构建健康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就需要高校及时调整学生管理工作指导思想,以人文关怀引领学生管理工作落实,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工作的实效。

一、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人文管理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不断创新,只有在管理工作中强调人文素质教育、重视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践行人文关怀,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人文素质教育即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理各种关系和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在此视角下,高校学生在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便可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能更有效地开展日常学习研究和实践锻炼,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高校发展文化的深刻认同,进而为高校推进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学情基础。同时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实际来看,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作为高校学习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3]48-55。人文关怀视角下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更需强调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多层面的人文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一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包含多重内容,既涉及与学生主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修养密切相关的内容,又包括学生的知识文化修养和学习实践能力,是高校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落实学生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体现管理工作对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服务,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人文关怀视角下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需以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载体支撑,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全方位效用,所以更需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学生对社会的政治认同[4]1,使学生成长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重视行为规范教育,立足学生整体推进人文关怀

行为规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模式下便占据重要地位,对管理工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人文关怀强调的是对学生主体的深入关心关怀,其工作范围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行为规范作为大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日常学习生活表现及学习研究成果等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人文关怀视角下,学生管理工作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行为规范教育,将人文关怀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整体,从学生主体思想认知、学习生活等层面深入,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行为规范,进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提供环境保障,为高校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奠定基础。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强调行为规范教育,这既是行为规范教育的特性决定的,也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深度展现人文关怀的需求。为此,一方面,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应关注学生团体行为规范教育。大学是一个整体,学生是多种团体的主要参与者,无法脱离团体而存在。为在管理工作中展现更全面的人文关怀,高校应强化班风、校风建设,为学生提供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和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对班级、校园文化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此,大学生才能将各类积极健康的文化内化于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才可达到其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应关注学生的生活行为,这是人文关怀深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重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的关注,将人文关怀体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合理化的管理既规范学生学习生活行为,又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宿舍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建设。此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应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将人文关怀拓展至网络空间,帮助学生遵守网络守则,促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积极影响的发挥,在便利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上强化高校教育[5]14-20。

(三)坚持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培养自爱、自律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效践行人文关怀

学生是高校接受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在此背景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需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指出的是,以生为本是人文关怀落实的重要支撑,只有从学生主体角度入手,重视对学生的精神启示,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熏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管理目标[6]3081。所以,在人文关怀视角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应从培育优秀榜样、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等角度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强化人文关怀,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第一,高校应注重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优秀榜样,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优秀榜样、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朋辈效应的积极作用[7]19,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体现人文关怀。第二,高校应强调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党员服务学生、服务群众,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吸引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在全校范围内逐步形成学生主体自我管理氛围,从学生主体出发进一步拓展人文关怀的实践范围[8]60-64。

二、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阻碍因素

在人文关怀视角下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方或多方出现问题,都会阻碍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不利于人文关怀在管理工作中的深度融入,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也难以提升。

(一)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较为落后,不符合人文关怀要求

当前,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主要依靠规章制度,工作比较生硬,既无法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展现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也很难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一方面,当前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部分管理者与学生的地位不平等,管理者多处于指挥者地位,对学生提出各项要求,通过各类规章制度的强硬推进完成管理工作,学生处于被约束、被管理地位,学生管理工作无法体现人文关怀,也无法真正对大学生内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多以纪律约束、规章制度等方式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展现出一定的生硬性特征,管理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人文关怀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力求通过合理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引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养成,或通过学生主体可接受的方式,培育其对高校教育管理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不符合人文关怀要求,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文关怀视角下的效果[9]49-51。

(二)学生管理工作载体相对固定,人文关怀的支撑受限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时,应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并将管理工作置于网络平台,通过使用学生主体习惯的方式,在学生主体的重要学习生活场域中落实人文关怀视角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载体以校园官网中的学生系统为主,各项管理工作以此为主要支撑,如果缺乏学生主体的深度参与,其信息化管理工作便无法顺利推进,再加上学生主体参与此类信息化活动时,存在较大的自主性,高校层面的人文关怀引领无法有效深入。究其原因,一方面,当前高校部分管理者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素养,对信息化技能的掌握存在不足,无法支撑多样化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学生管理工作载体创新、信息化平台缺失等,也是管理工作无法有序推进的原因之一。在此固定化载体的支撑下,管理者推进人文关怀在管理工作中的融入缺乏多样化的支撑,学生参加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信息化平台的不足、学生数据库的缺失等因素的限制,人文关怀融入管理工作面临阻碍,管理工作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三)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尚未完善,人文关怀融入度较浅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中深度融入人文关怀,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当前阶段,高校普遍缺乏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或由于顶层设计不完善、创新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中无法有效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无法契合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学情实际[10]94-96。此外,部分高校存在学生管理工作监督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无法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学生管理工作人文环境缺失,人文关怀的熏陶不足

当前,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发展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也采用多种方法推进文化建设,但由于规划不足,校园建设人文精神缺乏,校园环境无法为开展具有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也无法使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如此,不仅使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文关怀因素缺失,还会影响大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系统化培育。在此背景下,人文关怀便无法深度融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无法真正体现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度关怀。

三、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

为有效突破各类阻碍,真正实现人文关怀视角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应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探索优化路径,促进具有人文关怀的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立足学生发展凸显人文关怀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人文关怀更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结合互联网时代要求,使用信息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理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推进人文关怀在管理工作中的融入。首先,高校及管理者应明确人文关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此,高校应引领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转变,通过培训、交流学习及实践锻炼等途径为管理者提供系统了解学生管理工作和人文关怀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能的机会,帮助管理者明确新时代背景下应有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真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其次,高校及管理者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意识到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从学生视角出发开展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应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管理工作置于学生视角,从思想观念层面改变以生硬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工作的理念。最后,注重人文关怀,以此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向引领,在设计管理模式、选择管理方式时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便利学生、服务学生等角度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展现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管理者可借用信息技术丰富管理工作方式,如财务及后勤部门的收费项目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方式方便学生,比赛、晚会等活动可以采用媒体直播的形式进行,为学生参与提供便利,图书馆可以进一步丰富电子设备和数字化资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便利途径,以此类模式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和关注[11]82-84。

(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载体,实现人文关怀的信息化转变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凸显人文关怀获得更丰富的载体支撑。为有效扭转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载体落后局面,高校应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创新工作载体,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完善学生管理人文关怀体系[12]234。首先,高校应提升管理者的信息化素养,引领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转变。高校可通过培训等途径为管理者提供信息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管理者充分认同信息化技术对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实际管理工作,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展管理工作,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转变。其次,高校及管理者应关注学生管理工作载体的创新。使用现有的媒介载体开展管理工作,以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管理者还应关注管理工作的精准化推进,借助大数据、多媒体等载体为学生构建专属数据库,通过数据信息的挖掘整理,推进管理工作的精准化推进,提升管理工作效率[13]19-25。最后,高校及管理者还应注意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现,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此,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支撑,管理者应不断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圈,通过信息化载体密切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提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以服务学生、人性化管理等理念推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落实,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任务,以信息化管理凸显人文关怀,适应学生学情实际,提升管理实效。

(三)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在管理中深度展现人文关怀

将人文关怀深度融入学生管理工作,还需关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只有从思想观念、顶层设计、监督保障等角度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完善,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管理工作不断践行人文关怀。首先,高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设,从思想观念层面强调人文关怀融入学生管理的重要意义,确保工作制度能以人文关怀为方向引领。为此,高校应以创新意识引领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关注人文关怀,促进人文关怀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的深度融入,以引领制度建设正确方向。其次,高校应逐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引下,对各项制度建设进行细化,以人文关怀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高校应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本校办学实际和人文关怀的要求优化顶层设计,在对办学规模、学情实际等进行细化的基础上完善管理工作制度,从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设之初即保持人文关怀,为各项制度的完善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14]69-72。最后,高校应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监督保障体系,结合思想观念、顶层设计共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水平推进,深化管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融入。高校应引导相关负责人对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进行监督考核,将人文关怀置于重要指标,从制度建设层面提升人文关怀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监督考核促进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关怀管理能力[15]50-53。同时,高校应从资金技术、人员配备等层面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应有保障,确保人文关怀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支撑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四)营造良好人文教育环境,强化文化熏陶效用

在人文关怀视角下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还需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从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入手强化人文关怀的文化熏陶,进而在精神层面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一方面,高校在营造人文教育环境时,从师生主体角度展现教育环境的人文性,体现教育环境的人文关怀特征。为此,高校应在营造环境时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师生个人发展,从校园学习生活最直接参与者和最多数参与者角度入手,展现校园管理和教育环境的人文性。另一方面,高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既激发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又以人文精神提升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程度,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高校应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人文精神的过程性,不可操之过急,应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选用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其中融入人文精神,以具有人文关怀的校园优秀文化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环境保障,促进管理工作在人文关怀熏陶下的高质量发展[16]24-32。基于此,高校可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通过校园环境中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校园文化中人文关怀的影响[17]12-1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关怀高校学生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窗口和镜子
邮学保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简介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