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研究
2022-12-28毕京津
毕京津
(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北京 100005)
2016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世界银行关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标准,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新的经济环境中。进入新经济环境给国内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供应链金融是现代金融管理的新概念,是将供应链上涉及的众多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作为金融载体代表,在真实贸易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措施,采用封闭资金流、控制物权等手段,如将企业的应收账款和货权进行质押等,从而为供应链涉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本文从国内新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作为研究出发点,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信息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国内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改进新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国内新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
2016年我国国内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八千美元以上,因此,被世界银行和发达国家认定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这是国内新经济环境的标志性指标,也是金融、经济领域所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该阶段国内经济增长方式正从过去粗放式的低端发展方式向着集约型的高端发展方式演变,国民财富增长正向高收入发展阶段迈进,社会结构已经不再是以传统的农村社会为主而是转为以大都市和现代化城镇为主,阶层结构已经从两端突出的哑铃型向两端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发展。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是对我国2016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的科学判断。在新经济环境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特征体现在转型发展上,通过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产业转型,这是我国打破中等收入陷阱,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我国新经济环境最基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速放缓并进入经济发展下行区间
在进入新经济环境之前,国内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和提高劳动效率,这些因素促使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新经济环境后,国内生产要素、资源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如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全国劳动力数量在总人口的占比不断下降等,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要素资源被快速消耗。人口红利、低成本资源的逐步消失,简单产能扩张导致的产业发展效率低、资本债务明显扩大、资源环境和收入分配等各方面问题持续积累和反复叠加,导致经济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区间。在经济增速进入下行阶段时,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劳动力、环境等发展要素在高速增长中隐藏的问题便会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虽然经济下行趋势无法避免,但是经济下行并不意味着经济失控和失速,只要控制好下行的节奏,做好经济转型发展的工作,保持经济增长处于适当范围,特别是把握好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规律,就能促进我国早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并进入经济结构调整磨合期
在经济增长适度下行的经济转型期,也是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进行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动力要依靠创新、科技、质量等新的驱动力,替代过去依靠资源、投资、数量扩张等旧的增长动力,要以过度依赖环境资源向依靠人力资源、科技进步转变。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也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新动力培育的过程中,不能放弃旧动能的改造提效,要保证转换的时间和起伏不能太大,不能以脱节或者硬碰硬的方式实现动能的转化更新。在经济动能转化的同时,国内经济结构也进入磨合时期,高增长时期以扩大规模、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新经济环境时代,技术或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与生产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将替代资源或能源密集型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国内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日常消费、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将获得快速发展,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经济将占据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依靠科技、创新而产生的新产业和新行业将承担起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任,资本市场也将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经济发展成本上升并推动资本形态进入金融创新期
进入新经济环境前,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在新经济环境时代,国内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会导致经济发展成本上升,大量劳动力的老龄化将缩减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社会发展、治理和共享的成本将随着社会利益的分化而快速增加;加上国际地缘政治、市场竞争加剧,都会导致国内经济增长的成本不断攀升,企业进入微利或均利时代,甚至出现亏损倒闭。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必然要付出转型升级的代价,只能抢占市场先机,以实力和质量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新经济环境下生存下来,甚至抓住新经济发展的风口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经济环境时代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时期,也是进入资本行业最佳的调整创新时期,在新经济环境下通过变革金融业态、创新金融产品、培育金融市场、改革金融体制促进国内经济社会顺利转型,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建设高度金融化的社会,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
二、新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来源分析
在新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是中小企业抵抗转型发展带来影响的重要金融手段,企业和银行之间形成以收益为共同目标的同盟关系。但是,新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非常大,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新经济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来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的经营风险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小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分销商。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是容易受到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不愿公开相关信息或者刻意隐瞒一些数据,都会导致银行对企业的信息资源掌握不真实,银行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实际情况,这是供应链金融发展中企业自身存在的主要风险之一。中小企业受到财务制度、资金使用、治理手段的限制,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发展难题,企业自身条件难以和大企业相比,从而带来市场竞争上的弱势等,这都会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出现亏损或者财产损失,也会给银行控制的供应链金融带来很大风险。
2.国家和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发展风险
中小企业所承担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方面的风险较高,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方向性风险。在国家调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时,有些中小企业就会失去已有的市场资源,这会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会对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投资、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等多方面带来毁灭性打击,这种对企业生存的威胁会加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例如,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会对一些产业、企业出台限制性措施,导致这些企业必须离开现有生存经营环境另寻出路。相反,在国家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后,企业也能获得良好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来源。二是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冲击。行业政策的变化会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和盈利能力带来重大影响,直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重要影响。例如,钢铁行业限制产能的政策就会对环境保护不佳的中小企业带来严重影响,直接导致市场需求萎缩、盈利能力下降甚至严重亏损。
3.经济环境变化导致的信用和道德风险
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如国际出现金融危机时,国家往往会缩紧金融工具杠杆作用,中小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还款能力都会受到严峻挑战,中小企业出现信用风险,难以按时按期还款进而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信用等级下降,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企业道德风险,就是企业因为自身经营原因造成银行贷款无法回收带来的损失。企业道德风险的发生,可能是中小企业对自身信誉不够重视,擅自改变贷款资金的用途,将贷款资金投入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产业和行业,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时,企业难以按时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导致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加剧。
4.市场风险导致的供应链稳定风险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时,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持续经营下去,也就无法按时完成银行贷款还款任务。这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对市场预测出现偏差,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在市场出现和预测目标的差距时,导致企业生产运营出现问题。比如在市场出现新产品时,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销售受阻,这样企业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导致还款能力下降的问题。在供应链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受到上下游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如果合作基础不是很牢固,就极易导致企业被排除供应链之外而无法实现预期效益,无法及时稳定还款,从而导致供应链金融风险。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新冠疫情突发等重大事件对国内餐饮行业、旅游行业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很多企业被迫关停并转,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中,这些行业整体发展形势变差,会导致企业的还款能力降低,增加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三、新经济环境下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的策略与建议
1.强化准入制度的执行是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源头措施
要实现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控制,要从供应链金融的源头开始,要建立并完善准入制度,强化制度的严格执行。虽然银行为降低风险而拒绝了不合格企业进入供应链金融的申请,放弃了贷款带来的回报,但同时也从源头上遏制了高风险的产生。对于企业来说,选择高风险的发展方式,在获得银行资金支持后产生的风险就会转嫁到银行身上,因此,银行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是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最佳措施。目前银行主要是采用客户评级调查、专业机构评估等方式,对企业的实力进行深入细致和准确掌握,以确定是否为企业进行融资。
2.提供更高要求的质押物是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银行在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要突出对贷款质押物的管理,通过要求企业提供更高要求的抵押物品,降低银行可能遇到的金融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银行要对企业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质量上的查验,对不满足质量合格性的抵押物品不予进行抵押。企业提供的抵押物要具有变现容易、价格透明、估值合理等特点,要基于广泛性、标准化的要求选择合适、合格的抵押物品。企业提供抵押物品的权属证明要真实完善和可靠,如提供抵押物品的购销合同、出厂合格证、海关报关单、增值税发票等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并向银行提供关于税收、贷款不会出现争议的证明。全面推广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认真组织落实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打造可靠、便捷的动产质押担保服务平台,以此降低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放贷风险。
3.建立并完善全面的征信系统是减少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银行要从供应链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全面的征信管理体系,以征信系统数据可靠有效减少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发生。对于贷款中出现的企业资质不够、造假通过审核、未按照约定进行还款等不良行为,要进行严格惩处,对其今后的贷款进行限制,营造良好的征信环境。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促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解决目前征信系统不兼容、信息不对等等问题。银行在配合国家征信系统建设中,要对供应链中需要融资的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掌握企业资产、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从专业角度明确企业价值。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采用差异化、等级化借贷方法,对征信良好的企业提供比较宽松的贷款政策,对征信较差的企业执行严格的放贷标准,杜绝为征信造假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效能,缓解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供应链金融是比较复杂、风险较大的金融服务,发生的风险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企业都受到牵连,对行业的发展会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国家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管控必须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本文从强化准入制度的执行是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源头措施、提供更高要求的质押物是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建立并完善全面的征信系统是减少供应链金融风险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减少乃至杜绝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共同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