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2022-12-28张广鑫刘春晶

关键词: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网络空间

张广鑫,刘春晶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1602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在我国网民群体中最多的是学生,占比为21.0%[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助推使“泛娱乐化”现象充斥网络空间,污染网络生态环境,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因此本文以大学生为考察对象,以网络空间为研究场域,阐发“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表现及本质

网络“泛娱乐化”是指随着资本不断逐利并依托网络新媒体技术造成“娱乐越界”,即娱乐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甚至导致“娱乐至上”倾向。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表现

一是内容上凸显娱乐价值。主要体现为网络流行语的塑造,淡化原有语言的逻辑性和严肃性,尽显娱乐思维和心态。为追求经济效应,网络新闻传播快餐式、娱乐性的信息,致使新闻内容浮浅。影视作品的质量较低,在内容上忽视思想性与艺术性,导致一些内涵低俗的电视剧、综艺节目作品充斥网络空间。

二是形式上过度追求娱乐。主要表现为恶搞式娱乐,例如摆脱思想束缚,侧重狂欢特性,讽刺道德价值的表现手段;调侃式娱乐,是以置身事外的态度审视社会问题;炒作式娱乐,是伴随着网络应用日益普及而出现的文化现象,带有较强的商业功利性指向[3]。

三是功能上异化娱乐属性。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泛娱乐化”影响下,娱乐功能逐渐被资本所操控而产生异化。这种异化突出表现在网络领域,具体为网络直播乱象。某些网络直播平台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违背道德标准,主动迎合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

(二)网络“泛娱乐化”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4]。可见,在自由时间内娱乐是人们闲暇时的主要活动,本质是在自由时间内进行劳动生产之外为促进人的发展而进行创造性活动。因此娱乐的核心本质应该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但网络“泛娱乐化”将娱乐作为最高的价值原则。

首先,从资本逻辑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化”是娱乐在资本力量操控下并借助网络新媒体技术传播蔓延。资本固有本质是“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本身,创造剩余价值,用自己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5]。所以资本为了达到自身增殖的目的,不断将网络产品服膺于娱乐属性。

其次,在网络新媒体技术发展下,娱乐逐渐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娱乐服务资本的特点使得网络产品容易被有图谋的创作主体所利用,裹挟着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中肆意传播。在网络“泛娱乐化”中以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最甚,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实质是过于关注个人化的消费利益和空虚的价值欲望。消费主义是资本为了扩大利润化并通过网络媒体不断制造消费欲望,继而把获取物质财富作为个人的价值取向。

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网络空间中充斥的“泛娱乐化”现象所营造的娱乐性、刺激性的虚拟世界恰好与他们所追求的“新、奇、异”同频共振。总之,网络“泛娱乐化”本质是在资本逻辑助推下,借助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娱乐渗透到各个领域,出现“娱乐至上”倾向,试图用娱乐代替一切思想和行为,弱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造成大学生理想虚无和信念缺失。

二、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影响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随着资本逻辑的运作、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网络“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呈现出去中心化、个体化以及逐利化特征,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带来了一定挑战。

(一)网络“泛娱乐化”的去中心化不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去中心化最早是美国学者波斯特提出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趋势,主要指处处都是中心的网络结构。需要注意,这里强调的不是没有中心,而是在网络技术助推下什么都可以形成中心,营造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泛娱乐化”内容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氛围。一方面,网络“泛娱乐化”将“娱乐至上”作为唯一价值,将娱乐之外都作为虚无,具有反权威性。它们调侃历史事件、恶搞英雄人物、戏谑文化作品,都是为了获取利益,不断使娱乐底线越过道德底线,致使肤浅化、碎片化的内容借助网络用户肆意扩散。由于部分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而碎片化的内容进一步弱化了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得大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容易出现偏离。另一方面,网络“泛娱乐化”的去中心化致使被资本操控的以娱乐性为主的网络产品裹挟着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散播不良信息。常见手段是用历史人物作为笑点来吸引大众观看,甚至是洗白一些反面人物,别有用心地隐藏着虚无历史的事实,企图用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大学生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认知。

(二)网络“泛娱乐化”的个体化不利于构建理想信念

个体化是指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的感受,自主性和主体性明显增强,突出个体价值的重要性。在网络“泛娱乐化”中个体化倾向更加明显,大众更注重表现自我,他们关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快乐的满足。一方面,在网络“泛娱乐化”影响下他们更倾向于满足个人需求,向往精神自由,沉浸感官刺激,乐于短暂愉悦。长此以往,会削弱大学生的责任感,消解其对理想信念的认同。另一方面,网络“泛娱乐化”的个体化倾向重塑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理想信念认同崇高精神,而且“崇高精神的价值落脚点常被安置在国家、民族等共同体之中,换言之,我国的崇高精神在这种话语表达中凸显鲜明的集体主义情怀”[7]。

(三)网络“泛娱乐化”的逐利化不利于筑牢理想信念

随着网络“泛娱乐化”的发展,逐利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由此引发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动摇着大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大学生受网络“泛娱乐化”的逐利化特征影响,刷短视频、看网络直播认为网红和明星生活轻松还能获得高额利润,久而久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开始偏向功利化,以个人欲望为标准,忽视对未来理想生活的构建;更加关注满足个人需求,逐渐远离崇高理想,陷入理想世俗化。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受到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最大,遮蔽人生理想信念。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主张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是以资本攫取为本质,没有实质的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以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主,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显然逐利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因此这种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冲击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侵蚀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抵制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应对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8]。因此必须坚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抵制网络“泛娱乐化”的不良影响。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奠定思想根基

网络“泛娱乐化”披着“娱乐至上”的外衣扭曲大学生价值观,弱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认清网络“泛娱乐化”现象的实质,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信念。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9]。这就要求教师讲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善于运用真实鲜活的例子讲述马克思主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性,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加强大学生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有效方法,大学生应该从思想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努力做到“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2]。总之,要加强坚定崇高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二)强化网络生态治理,营造良好网络空间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泛娱乐化”现象发展,以网络空间为主要传播场域。因此,要想强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需要用好网络这个最大变量提高网络生态治理能力。一方面,健全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政府监管机制。国家针对网络“泛娱乐化”现象,治理网络生态环境,引导娱乐产业健康发展制定相关制度,比如2020 年实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一些网络乱象进行整顿;2021 年实施网络“清朗行动”,主要是整治网络文娱乱象。另外,要加大政府监管力度,以严格监管机制和有力的惩罚措施更好地管理网络空间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规范网络媒体平台,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从网络平台建设入手进行管控治理,提高内容生产和信息发布标准。所有网络媒体平台应该自觉履行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保障平台内容生产符合国家主流价值观。政府继续制定平台相关网络生态治理公约并完善网络平台举报机制。此外,合理使用技术能够有效管理网络平台内容生产,比如利用算法技术推送主流价值观内容,减少虚假低俗信息的传播。利用数据技术掌握不良信息的来源进行治理,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0]。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信息辨别能力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的信息散播在网络空间之中,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以更好抵制网络“泛娱乐化”传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大学生加强信息辨别能力,自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一方面,理论上学习媒介素养的内容。学校可以采取有趣的活动形式普及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以此吸引大学生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媒介知识,使他们自觉辨别网络“泛娱乐化”传播的不良信息。此外,詹姆斯·波特认为“媒介素养具有认知维度、情感维度、美学维度和道德维度”[11]。基于这四个维度可以设置相关理论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理论讲授等方式传授知识,帮助大学生掌握基础的媒介知识,学习媒介传播信息的实质,使他们拥有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以此强化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增强在实际生活中勇于抵制网络媒体不良行为的意识。在网络空间中发现违背法律法规、损坏人民利益的媒体平台或者媒介内容,果断进行投诉举报。此外,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也需要做到辨别负面信息,不传播虚假信息,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样不仅加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能引导大学生辨别并抵制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坚定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泛娱乐化消费主义网络空间
Film review:WALL·E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直播热发展中的冷思考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