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2022-12-28王成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馆制服务体系总分

王成东

(郴州市图书馆,湖南郴州 423000)

2021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一项国家性战略,它涉及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总体要求是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从“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等方面做好工作。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就是要打通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到最基层的“最后一公里”,要把社会公平、公正体现在社会的最基层。因此,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县级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履行职责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心转型,为乡村振兴工作做出贡献。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层公共图书馆

1.1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 基层公共图书馆经历了5 个“建设与衰落”反复的过程。20 世纪50年代为第一个高潮,文化部提出“发展农村图书馆网”,到1957年, 全国建成18 万个农村图书室,1958年猛增至47万多个[1];第二个是1959—1976年之间的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停止与衰落;第三个是改革开放后, 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全面恢复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制县和乡镇基本建有县图书馆和乡文化站; 第四个是20 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改革, 基层公共图书馆被推向市场,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被淡化,“创收”成了主要任务,其发展进入一个低谷;第五个是21世纪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三农”凸显出了严重的问题,城乡统筹、协同发展战略渐渐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1.2 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构成

中国是个农业立国而又幅员辽阔的国家,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基层图书馆的构成也具有中国特色,主要由县级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室)和乡村图书室与农家书屋3 个层级组成。这三级构成,之所以归并为基层,主要是从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政府赋予的职责和功能定位来说的。根据统计,全国县级图书馆2 744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1 175 个,现在已经有2/3 的村有了文化中心,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2]。这三级架构在设计上是整齐、完备的,但行政、经费等方面各自隶属不同的行政主体,不具有上下级关系,在服务基层群众、满足群众文化需要上乏善可陈。但一些由村民自发建立的村图书室却做得很好,如湖南省安仁县豪山村图书馆、浙江嘉兴海宁市斜桥镇庆云村杨霄松家庭图书室、江西永修的立人乡村图书馆和南昌扬子洲庙后村退休老人陈人愿办的乡村图书馆等,得到了村民的认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架构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管理体制、经费投入、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与其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亟待进行调整、理顺。

2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在三级架构条件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4 个方面的矛盾。第一,政府主导性强与村民参与不力、主体地位缺失的矛盾。在我国,自上而下的“送文化”“送科技”成了工作模式和常态,都是政府相关部门从自身的角度和想法去做,很少考虑村民的需求。第二,图书资源供给与村民阅读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在送书、送科技和农村图书室的建设中,配送的图书与村民的文化习俗、生产生活等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由于乡村发展相对落后,乡村居民普遍缺乏阅读意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现代信息设备使用能力欠缺[3],造成所藏图书无人问津,造成资源闲置。第三,发展要求与经费投入、人才匮乏的矛盾。农村的各项事业基础很薄弱,其发展遇到的困难就多,就图书馆(室)建设看,由于体制不顺、经费短缺、人才匮乏等原因制约其发展。第四,县图书馆参与的主导地位不明确的矛盾。县图书馆的职能定位、工作职责与其实际服务供给能力很不匹配,这里指的是县馆在人员配制(人员数量与素质)、经费投入、资源总量等方面难以保障其服务质量。

3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

3.1 政策支持

21 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和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相应的法律、配套政策和指导意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件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面向社会大众和广大农村,它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化建设;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相关工程的建设。比如,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工程建设。2011年10月,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中央财政按相应级别给予经费补助,缓解了县馆的经费压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 号),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政策,丰富文化产品供给。2016年12月,文化部等5 部委颁布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把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进行推进,要求各省统筹制定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发挥图书馆在县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作用。

3.2 法律支撑

为引导公共图书馆健康、规范发展,提升其服务效益,国家相继出台了两部法律,2016年12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法律确定从2017年3月1日起实施;2017年11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两部法律的实施,明确政府、社会、公共图书馆三者之间的一些工作标准、要求,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设施和图书馆建设的主体,有权力和义务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同时,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在《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使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得到了确立。

在构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国家大力推进以县级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对于有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和延伸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县级总分馆建设上,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公共图书馆法》 第三十一条:“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总馆应当加强对分馆和基层服务点的业务指导。”因此,县政府是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主体,在建设规划、组织和推进方面要统筹实施,优化县域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措施,保障县图书馆把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基层,向城乡基层延伸。基层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按照法律规定的责任、义务做好乡村文化服务,拓展服务空间,延伸到乡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3.3 使命驱使

2021年开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今年的新提法,新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这5 个方面并重,因而全面。

县级图书馆从其成立以来,一直在指导、帮助建设乡镇图书室、农家书屋,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图书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0年,全国农村扶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党中央提出全面乡村振兴,在这个大背景、新形势下,基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要按照全面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把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图书馆服务落到实处,让社会主义新文化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4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分析

4.1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基层公共图书馆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包括以下4 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围绕乡村振兴的这个总目标,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在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形势下,文化振兴是总要求之一,基层公共图书馆参与的范围十分广泛,形式多,内容丰富。第二,坚持以服务基层、服务村民为出发点。在我国乡村是国家的最基层,民族振兴,乡村必须振兴,公共服务政策和举措向乡村倾斜,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基层、服务村民的工作中要有担当、有举措、有所作为。第三,始终贯彻均等服务和资源共享理念。因条件不同,乡村是各种信息、资源供应链的末端,容易受到梗阻,长期以来,乡村接受的各类服务和资源十分有限,且不均衡,造成乡村穷困、落后,这成了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瓶颈。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让村民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第四,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图书馆学理论。对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个全新的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实践来探讨和解决,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建立总分馆服务模式,激发公共图书馆的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效仿。

4.2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

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需要宣传、文旅、财政、农业、民政、环保、科技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可从以下方面,建构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振兴的策略。

4.2.1 做好战略发展规划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县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依据本区域的自然、经济、民俗风情、交通等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符合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要按总体要求,进行一体化建设。同时,要对县图书馆、乡镇图书室和村级图书室的建设目标、任务、措施等进行定位和具体化,进而对其建设、管理、运营的工作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把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作用的平台、阵地。

4.2.2 凸显县级图书馆的主导地位

县级总分馆模式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式创新,2016年12月文化部等5 部委颁布了《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的总分馆制建设。2017年《公共图书馆法》颁布,把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写进了法律。在推进总分馆模式过程中,很多地方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如浙江省嘉兴模式:城乡一体化;苏州模式:协议委托、统一管理等。在基层公共图书馆的3 个层级结构中,从县级总分馆模式的实践结果看,县级政府是建设主体,县图书馆在总分馆模式中起枢纽作用。因此,不论从法律角度,还是实践经验效果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总分馆模式体系中的总馆和具体实施者,在政策导向、 资源配置、工作协调、业务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又是读书活动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组织者。在政府决策建设总分馆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县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和人员配备的力度,建立与县图书馆责权利相匹配的工作机制,推进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主导的总分馆制建设,突出县图书馆的工作主导作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它的平台作用,加强资源建设,要有厚重的图书馆元素和丰富的资源[4],总分馆制才能真正产生效果,为乡村文化繁荣赋能。

4.2.3 整合村级文化资源平台

在村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设施中,有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村级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图书室)等,但由于对口建设主体不同,有各自的归属权主体。因此,要整合村级文化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并将其明确归属为村级财产,重点建设好乡村图书馆(室)和农家书屋,并把它们纳入总分馆制下的基层分馆。同时,以村级分馆为平台,整合村级文化资源,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又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管理方便,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让村民感受到方便和实惠。

4.2.4 完善村民参与机制

乡村农民作为繁荣乡村文化的主体,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作用[5],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成功与否的标志。在村级分馆的建设、事务管理、读书活动等过程中,一要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特质,赋予时代内涵,使其成为培育新时期平等精神的一个有效载体[6]。二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有自己的话语权和表达权,让村级图书分馆成为村民自治、公民素养训练的场所,重振乡村文明,重塑乡村形象,真正成为社会繁荣和稳定的根基。

5 结语

基层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文化“基石”,因此要发挥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国家扶贫攻坚目标完成后的战略继续,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开拓创新,利用县域内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主动参与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课题中来,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猜你喜欢

馆制服务体系总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民族地区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青海省博物馆为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推进实施路径研究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浅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模式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