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

2022-12-28曾素林曾玉珠胡和霞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育人

曾素林 曾玉珠 胡和霞

(赣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多次强调中小学校应重视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活动,促进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革命历史孕育红色文化,挖掘其育人价值、探寻实现路径,对传承我国优秀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红色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蕴含革命传统与民族精神。因此,挖掘其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很多学者对其进行过探讨,朱钦胜等认为:红色文化是一种以颜色标示其本质内涵的文化种类,类似鲜血的颜色,中国人民赋予其希望、勇敢、创造、奋斗、牺牲等象征意义[1]。高翔认为红色文化是一种资源、传统和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打上革命烙印的精神和物质形态的文化[2]。沈成飞等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3]。这些学者分别从颜色、资源及革命历程的角度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都有其合理之处。概括来说,红色文化是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历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中国人民坚强、勇敢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红色文化的类型

从不同的依据出发,可把红色文化划分为多种类型。依据红色文化的物质存在形态分为有形红色文化与无形红色文化。有形红色文化包括红色基地、红色人物、红色作品;无形红色文化包括红色精神、红色节日及红色事迹,其中,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灵魂。

1.红色基地

红色基地即红色遗址,指重大战斗遗址、遗迹,重要的会议旧址、革命先辈故居、活动地及纪念先烈的建筑物等。我国现有多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纳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多处革命旧址、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如,江西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原中央苏区等;延安有桥儿沟革命旧址;武汉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贵州有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每一处红色基地都蕴藏先烈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

2.红色人物

红色人物是对革命有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华民族经历了“惨遭屈辱—奋起反抗—独立自主—繁荣复兴”的过程,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和探索救国道路的仁人志士。如,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而献身牺牲的李大钊、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以身堵枪的黄继光等,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革命先烈坚定勇敢、百折不饶的品格和不怕牺牲的红色革命精神将永存史册、流芳百世,激励着全国人民和青少年一代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甘于奉献。

3.红色作品

红色作品是人民群众为振奋士气、歌颂英雄人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创作的各种歌谣、戏剧、影视、小说以及书籍等作品。如,红色歌曲对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主要有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等红色歌曲;又如,有赞扬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影片《上甘岭》,彰显先烈们为真理而献身的红色经典小说《红岩》,歌颂红军长征的诗歌《七律·长征》等,这些是具有中华民族特点且经过时间洗礼,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红色文化作品,对今天的国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意义。

4.红色事迹

红色事迹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对我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革命事迹。例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路军抗日首战胜利的平型关大捷、南昌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八一起义、揭开全国抗日战争序幕的七七事变等,这些革命活动和事迹,成为必须学习的历史。中小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习历史中学会以宽容心态对待世界;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奋发图强,展望未来。宽容心态不是忘却历史,铭记历史也不是仇恨历史,而是坚持中国人的理想与使命,奋发图强,为建设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5.红色节日

红色节日是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和伟大革命活动。例如,“五四青年节”是纪念1919年5月4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9月3日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9月30日是中华民族革命先烈的烈士纪念日;“国庆节”是庆祝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红色节日是伟大历史事件和在革命时期做出贡献的中国人及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中国魂。因此,应该加强中小学生对红色节日的深刻认识,了解红色节日的由来及其具体事件,清楚知道应该庆祝什么和纪念什么。

6.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争取人民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是中国革命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所在。红色精神是民族脊梁的象征,是激发我们脚踏实地、坚定信念、努力实现伟大梦想的根基,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应该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是制胜的思想武器,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的来源,有助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应强调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努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小学生要积极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1.红色文化的人生导向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文化最根本的教育价值就在于使个体的人成为社会的人”[4],将红色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晰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脚踏实地、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正确观念;引导中小学生热爱祖国、自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励中小学生为实现个人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增强学生的奋进意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价值意识,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祖国的促进者、开拓者、团结者和奉献者。

2.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价值

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的产物和珍贵文化遗产,蕴含着爱国情感、崇高信仰、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也包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斗争精神和前进方向,体现了革命先烈深厚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奉献精神,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精神引领价值。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中,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引领时代潮流和精神风尚的教育作用,激励中小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培养勇于面对困境、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进取精神,为中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引导中小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青少年,做能担大任、能成大事的时代新人,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

3.红色文化的文化传承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文化传承的价值功能。红色文化需要传承,红色文化的核心思想与精神价值是中华民族为什么最终能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石,是中国人民的文化价值共识,是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根基,应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深入骨髓的优良基因。中小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应当自觉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积极继承良好的革命传统,传承优良的红色基因,从小树立“从我做起”的观念,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做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用实际行动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4.红色文化的思想启迪价值

在当代社会,中小学生容易遭受“网络爆红”“不劳而获”等思想观念的腐蚀和荼毒,态度消极,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亟需红色文化教育的渗入。红色文化的精神引领、思想启迪、文化传承等育人价值,是党的百年智慧和革命先辈们英勇拼搏的结晶,有助于中小学生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扫除颓废萎靡之风,以崇尚脚踏实地和科学文明的观念来启迪中小学生的思想,陶冶心灵,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观念”[5]。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与育人价值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创新,有利于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传播文明、实践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

为了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应通过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践活动及校园环境创设等途径来传承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使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观念,增强自信心,实现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进行道德实践的教育目的。

1.红色文化的师资培养

国之大计,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弘扬红色精神,引导人生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关键在教师。2019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培训和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重要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之一。新时代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论坛、开设红色文化专题培训课程、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等措施,加强思政课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从而提升教师的思想涵养、专业水平和人文素质,培养爱国情怀和重视红色精神的意识,促进红色文化价值共识的形成。

2.红色文化的课程开发

红色文化具有精神引领功能,能为中小学生在精神和心灵上引领方向,引导他们热爱中华文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小学校应该开发红色文化课程,将其贯穿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始终,并成为中小学校的特色课程。佐藤学认为,课程的开发和创造可以通过设计“学习经验”与进行“实践”等方面来进行[6]。课程开发应考虑中小学生的发展阶段及其心理特点,兼顾教育性、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等,针对性地编写课程内容。学校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处于革命老区的学校可以开发具有地域特点的红色文化课程,强化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开展各类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实现红色文化对中小学生的精神引领作用。开展“缅怀先辈,牢记使命,继续前行”的红色主题活动,举办红色专题讲座,讲述革命故事,抒写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强调“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讲给年青一代,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7]。因此,把革命战士打过的仗、爬过的山和淌过的沼泽,深入具体地讲述给年青一代,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红色文化的教材建设

红色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要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传承给青少年儿童。结合各学科特点,将革命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教材,使其核心思想、红色精神及中华美德贯穿于中小学教育过程的始终,发挥中小学教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功能,使红色文化在教材中得以传承和传播。政治、历史、语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也是渗透红色文化的核心学科,是厚植中华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和提升品格修养的主要阵地。在教材编制中应着重体现红色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价值追求、思想觉悟、民族风骨以及革命精神,突出其育人价值。另外,要加强学科渗透,多维渗透红色文化。各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怀与爱国主义教育,将红色文化与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自觉承担作为红色文化传承者、发扬者和实践者的责任。

4.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

近几年兴起了红色旅游、红色小说、电影、歌谣等弘扬红色文化的潮流,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小学校教师应该注重“把教育过程延伸到校外”[7],定期组织各类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建立起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将红色文化融入研学旅行,带领中小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播放红色革命电影;引导中小学生研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等。可以举办红色纪念日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觉继承、发扬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此外,可以把红色精神融入文艺创作中,促进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多样化”[8]。例如,编排舞蹈、情景剧等铭记革命先烈;通过红色经典戏剧的表演和红色歌谣的传唱,引导中小学生感悟革命先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精神,体会革命先辈的豪情壮志以及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从而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灵、外化于实践,激励中小学生立志成为可靠、可敬、可信的新时代接班人。

5.红色文化的校园环境创设

校园环境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校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的设计中,使红色文化的人、事、物及红色精神在校园环境中得到体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班级的黑板报、学校的报刊亭、展览室等是红色文化较为适宜的传承载体,可以记录历史上的革命活动和红色人物事迹;班级墙和学校墙面上可以悬挂重要革命历史活动口号和革命志士的名言警句;教学楼走廊可以挂放“红色精神”卡片,在给中小学生普及红色文化常识的同时,歌颂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心灵起到鼓舞作用。从阅读角度来看,“书籍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9]。中小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红色文化经典书籍,方便学生进行研读;在重要的红色纪念日举办“红色活动”,在学校里形成一种尊重革命先烈、重视红色文化的氛围,推动红色精神的传承,帮助中小学生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原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提升中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认同感。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