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精神融入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

2022-12-28刘高福沈光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物理学师范生人文精神

冯 靓 刘高福 沈光先

(1.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阳,550018;2.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阳,550025)

人文精神指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及自然万物的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及其变化规律一门学科,是许多新兴科学、交叉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和前导,也是人文精神发展进步的过程[1]。物理教学中既要关注物理学的科学价值,又要重视物理学的人文精神的教育,使物理学中的科学因素与人文因素同时得到继承与发展[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3]。2003年,国家颁布《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2017年,新课程标准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用科学态度与责任替代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对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作出更加详细的要求。按课标要求,物理教材中编制了大量物理学家的故事,介绍了物理知识与社会、科技和自然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现成的资源。但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如何较好落实,可参考的资料较少。本文以贵州省部分中学物理老师为研究对象,围绕教师自身人文素养、能否利用好物理教材中隐含的人文内容以及实际的人文精神落实情况开展问卷调查。根据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为更好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星作为问卷的发放和填写平台,问卷发放对象为贵州省部分中学的物理教师,共收到有效问卷285份。初步数据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物理老师主要来自贵州省的乡镇中学、县城中学以及市区中学,教龄有长有短。这些数据能较为客观反映贵州省中学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现状。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一步分析,得出问卷的信度为0.764,在0.7~0.8之间,信度较好,表明问卷的可靠性高。

2.调查内容

问卷共包括17个问题,前6个题主要了解物理教师的基本情况,后11个题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情况、教师对物理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与分析、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落实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物理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以及对学生的影响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有榜样作用,其个人修养以及日常的精神面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落实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要了解教师自身的精神品质,了解教师是否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想法。了解学生对某个物理问题有着与权威解释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时,教师的处理方式。调查发现有68.77%的老师能尊重学生的想法,耐心倾听其见解;有28.42%的教师会选择和学生一起就其见解进行讨论。然而,有个别教师会忽视学生提出的见解,甚至还有几位教师会即刻否定学生的想法,并严肃地要求他们接受教材或辅助资料上的权威解释。大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做到以学生为本。

利用“在课堂中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您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来调查物理教师自身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及处理方式。结果显示,有45.61%的教师能够因势利导,与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37.19%的教师能够在回答不出学生问题时直白的告诉学生自己对该问题不甚清楚,查阅资料后会详细解答。这表明大部分的教师能够较好处理“被学生问住”这一类教学问题。选择“与学生共同讨论”与“查资料后再解答”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教师注重教学相长以及自我提高的态度。此外,有9.82%的教师选择不予回答,而留作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7.02%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有损教师形象和颜面的事,会以课堂时间不够的方法遮掩过去。“学海无涯”,每位教师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知识,敢于在学生面前呈现出自己的不足并主动提高,是一种实事求是、诚实谦虚的体现,这对学生的影响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2.教师对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可行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物理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对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际教学中的落实情况。调查发现,有38.6%的教师意识到物理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落实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却不太了解,这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物理教师虽有人文培养的意识但教学能力还稍显不足;只有33.33%的教师充分意识到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知识的讲解中适时结合教材中的拓展性知识和实际生产生活进行教学;有21.05%的教师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没有意识到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结果显示还有部分教师不知道人文精神是什么;有一位教师在问卷中提出了他个人的看法,“人文精神教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怎样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当代老师应该思考的一大教学难题”。说明当下应进一步加强物理教师人文精神教育方法的培养。

3.物理教师实际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教育情况

物理学是以研究人类认识物理世界过程为研究对象,物理思想、方法、理论都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暗示物理教学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势在必行。下面以问卷结果对实际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

(1)利用物理学史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物理学史是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自然世界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一部“奋斗史”[4],记录着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真理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分歧与争论,体现了自然科学辗转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及物理学家不屈不挠的人格品质,是重要的人文精神教育素材。

调查物理教师对物理学史的讲解情况发现,只有14.74%的物理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物理学史知识进行教学;有31.23%的教师会在备课时特地查找教材以外的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此外,有24.21%的教师不是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物理史,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后,再一起交流讨论。这样的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独立搜索信息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分析资料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中获得更深的体会。有29.82%的物理教师对物理学史知识的处理表现不太理想,时间成为他们是否讲解的评判依据。对教师进行物理学史教学目的的深入调查发现,多数物理教师讲解物理学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学知识,这与物理学史最重要的意义相脱离。

物理学家自身的优秀品质具有榜样力量,他们的故事能够激励学生。调查显示,有35.79%的物理教师会解读故事背后物理学家所展现的人文情怀,并作为重点介绍给学生;有34.74%教师会将物理学家的故事作为思维放松的小故事简单介绍;有10.53%的教师会特地利用主题班会或组织专题活动进行详细讲解;还有部分教师会因时间不充足而依据高考、会考的要求来选择讲或不讲。

(2)利用物理实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物理实验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学习思维方法、锻炼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尊重他人、宽容他人、与他人团结协作等人文精神。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中还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物理美、感受物理美、欣赏物理美的能力。

对物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情况调查发现:有83.86%的物理教师能够很好的落实物理实验教学;只有16.14%的物理教师依然会用文字的方法来代替真实的实验;有54.38%的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会重点关注实验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情况,会花时间和精力去挖掘出实验现象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物理美的能力;有45.61%的物理教师认为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立足的是物理知识的本身。

(3)利用物理学与生活实际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变革,引领人类走进了神奇的科技时代。物理课程内容要加强与生活、现代科技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思想,并关注物理学的技术与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5]。

调查物理教师对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时事的了解情况:有88.07%的物理教师表示,会尽量关注,这表明大部分物理教师对物理时事的关注度比较高;有11.93%的物理教师表示,由于事物繁忙,未曾特意花费时间去了解。在进一步调查教师对物理学的热点时事,特别对我国的重大科技突破的讲解情况:有35.46%的教师表示,他们会着重讲解该事件背后的艰难,让学生了解该事业的工作者们的坚持与付出,加深学生对该事业的认知,并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有35.86%的物理教师会重点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知识;有16.63%的物理教师会因为课时以及背后的物理知识深奥的缘故而选择稍微介绍甚至不介绍的处理方式。这一结果表明物理教师对物理学热点时事的介绍还有待提升。

对于相关物理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情况的讲解:有14.39%的教师表示会讲解的非常多;有30.88%的教师会比较多地进行介绍;有43.51%的教师表示,由于课时有限他们只会偶尔介绍一下;有7.02%的物理教师会根据该应用是否有助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来决定是否介绍;仅有4.21%的教师表示不会介绍。这表明课时不够成了教师讲解物理知识与社会联系最大的障碍。

4.调查结果小结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贵州省部分中学物理教师人文精神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限。即使意识到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将知识讲解与学生人文精神教育很好结合。

部分教师对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解不到位。对物理学史和物理实验的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挖掘不够,讲解物理学史、安排物理实验更多的是为物理知识本身服务。

物理课时不够限制了教师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多数教师会根据课时来决定是否会挖掘并讲解知识背后的人文内涵。

三、解决策略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且不断探索的过程,如何更好落实人文精神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为物理教师挖掘人文精神提供方法

将在岗物理教师人文精神教育的培训落到实处。学校可安排教师参加专题讲座,进行短期培训,组织物理教师小组定期交流、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为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落实人文精神教育出谋划策。此外,学校可以为教师准备与物理有关的人文书籍,如《人文物理》《物理与文化》等,帮助提升物理教师自身的物理人文素养与物理知识运用能力[6]。

在校物理师范生将会成为未来物理教师行业的中流砥柱,承担着未来物理教育的重任,他们的教学理念、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对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策略和方法的掌握情况,都影响着未来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诗词文学、古代建筑、科技发明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知识,更展现出我国古人对万物的洞察、对真理的追求、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感悟。所以,可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对在校物理师范生的培养。大学教育在制定师范生培养计划时,除了要求师范生多阅读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等书籍之外还可以为物理学科类的师范生开设一门讲解我国古代诗词文学、建筑、发明中的物理知识的课程,促进师范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师范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可以开设一门以社会生活中的物理学为主题的课程,帮助物理师范生掌握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讲解物理知识的方法,提升物理师范生的人文素养与知识的运用能力。

2.充分利用物理教材,缓解备课压力与课时不足

物理教材中编写了丰富的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家故事、物理与社会、科技和自然相联系的内容,为教师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材料。教材的语言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气息,如,教材开篇引用《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又能够使学生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安排的插图内容丰富,既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又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万物的联系;精心设置的栏目图标隐含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新版教材中“思考与讨论”处设置了一张嘴和一个问号的相组合的栏目图标,虽简洁却寓意深刻。物理教师在备课时便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材料,既能减小备课的压力又能够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较好地落实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3.推进小班教学,减轻物理教师教学压力

中学班级人数较多,一个班级一般40~50人左右,一位物理教师需同时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有的物理教师还需兼顾班主任及其他行政工作等。这使得物理教师工作量大、教学压力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如何挖掘物理学中的人文知识并在教学中进行落实。对此,国家可进一步加大教育的投资,帮助学校修建教学楼、实验室、住宿楼等基础设施,为推进小班教学提供硬件条件。同时,学校应加大物理教师的引入,减轻每一位物理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既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又能够落实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4.设置选修活动课,加强学生的人文熏陶

学校可以采取设置艺体类、文学类选修课的方式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修养的目的。除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安排适当的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之外,还可将文学阅读、影视欣赏等与音、体、美一起设置为兴趣选修课,并设置固定的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提供休闲放松的机会,也能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人文陶冶。

毋庸置疑,人文精神培养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教育者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挖掘物理学内在的人文特点,将其与物理知识相融合。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贵州省部分中学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情况,了解教师对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看法以及实施情况。针对调查结果中得出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不足,提出了加强在职教师的物理与人文的培训、增设高校物理师范生物理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课程;鼓励中学物理教师研究组研究物理教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鼓励学校推进小班教育,为中学生设置艺术、文学类选修课等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更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落实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提供帮助,共同促进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物理学师范生人文精神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