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英语语言文学与文化发展

2022-12-28郭融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歧义英美话语

郭融融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

1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语语言文学特点

1.1 取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优秀的英语语言文学都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作品所具备的实用性,是为了体现出对现实环境的尊重,将独特的语言艺术渗透到相应的文化背景当中,我们必须要全面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的语言特点,并依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才可以更好地感知作品的情感等。

一部优秀的英语语言文学作品,极其重视对生命价值与现实生活的思考,而且还注重对现实与价值观的判断。通常情况下,英语语言文学往往是作者在经历了一定的现实生活,或者是在一种比较特殊的背景下,通过对生活以及生命进行思考后创作出来的。英美文学的语言特点非常多元化,表现手法极其多样,传达给读者的作品结构等并不一样,这和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的精神内涵与现实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运用了大量的独白

《骑士与圆颅党人之歌》是著名诗人索恩伯在19世纪50年代创作出来的,他的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独特的戏剧性独白。在他之后,戏剧性独白获得了文学领域的广泛认可,而且也有很多作者尝试在创作中应用独白。在创作中运用戏剧性独白,可以让作品内容的艺术性更强,同时,在作品中可以充分体现出角色的情感,让读者能够听到角色的声音。在独白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的理解与评价,并为读者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独白的应用,让文学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1]。

1.3 应用经典与融合寓意

在英语语言文学中,应用经典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创作手法。有些作者直接引用经典故事,有些作者是把经典故事的寓意融合到创作中,还有一些作者是在完全理解经典故事内涵后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合到创作中,充分地体现出对语言艺术的灵活应用。比如:英美文化作品中有“Achilles' heel”一词,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神话故事,故事内容是“阿基里斯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他的母亲经常拉着他的脚踝,让他倒立在河里浸泡,长此以往,他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由于他的脚踝没有被水浸泡,导致脚踝成为他的弱点。在一次战争中,太阳神就利用了他的弱点,在阿基里斯的脚踝处射了一箭,直接丧命”。此后,这个词语便广泛流传。

2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2.1 英语歧义现象

2.1.1 英语歧义成因

英语的某些特点决定了歧义现象的不可避免。歧义,具体内容上又可分成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等。当中,词汇歧义则多是由用语多义、一义多字、同音词的大规模产生而导致的。而结构歧义,又俗称为语法歧义,其形成的重要原因是英语的许多句式构造不够严密。构成上或形式的含混,由于有限的语句规范、构成框架,就难免产生短语或句型上的歧义。在平常讲话时,人们往往可以直接通过讲话人的语句表情、手势、语气等排除歧义。不过,在书面形式表达语句中,人们无法通过这些附加信号传达信息,因此一旦离开了具体的话语环境,就无从了解讲话者的具体内容意思[2]。于是,在书面形式表达语句中产生了大批的歧义现象。

2.1.2 英语歧义的种类

第一,无意歧义。歧义句种类繁多,按照产生因素的不同,英语歧义句又可分成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等三类。一是语音歧义,语音歧义指的是语言上的多义现象。两种完全不同的词语,不管其拼法是不是一样,只要读音一样,就有可能形成同一句子的歧义。这种同音异义而产生的歧义,就叫作同音歧义。因此在诗词、成语、诙谐小品以及文学中都少不了这种例证,而作者们运用谐音歧义就是为了给文字平添无限的趣味,同时也提高了文字的修辞功效。二是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是由于语句中的一个字,有很多种不同的含义或理解方式而产生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同形异义词语、多义词语等几种方面。词汇歧义英文中,有许多的同形异义词或多义词,很易产生歧义。一词多义中,人如其名便是多义性。一个名词在开始产生时通常会被用作一个特殊事件、现象或活动名,仅具有某种含义。但伴随语言的发展,该名词被冠以的新义有很多种。英语是一个富含多义词汇的语种,而且一词多义也是词语歧义中最常见的现象。同形异义是指各个词源的字词在长久演变流程中,碰巧变得形态一致而含义不同。这两种词均会产生词语歧义。三是结构歧义,又叫语法歧义或构成性歧义。在现代汉语中,语句成分在完整语句中的意义往往是摇摆不定的,而不是具体的修饰对象,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语法功能。由于任意一种人类社会上所认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以社会集体惯例或规定俗成为基础的,所以话语符号形式的编码形态都带有社会性、规律性和稳定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人们看到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语法结构仍然可能有各种解读,因此语句歧义现象也比较常见。

第二,有意歧义。所谓英语歧义,有利有弊。它的弊是指词义含糊,使听者或读者无法准确地抓住会话意思。在人际交往中,无意歧义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但有时候歧义这一特殊现象却又被人故意地使用,给话语结构平添了光彩,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有意歧义。说话人往往积极地运用话语结构矛盾现象来形成歧义,或一语双关,或声东击西,使话语诙谐风趣,以实现一定的交流目的。所以在实际中,充分利用歧义不但可以提高表达效率,而且更是话语技巧与美感之所在[3]。

歧义现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是由诸多原因联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语言表达方式不规范的体现。因此如果人们要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或看法,以实现话语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尽力减少和防止歧义。为了减少英文中的歧义,笔者觉得有很多办法,包括:增加或修改词汇以设置语境;增加标点,修改词义;读出重音,略作停顿;变换句式,调整词序;改变词序;换用他词;补齐省略语;提供恰当的上下文语境;用谓词逻辑表达等。总之,歧义现象是话语在交流中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一方面,一词多义给人们思想的交流造成了一定障碍和麻烦,从这种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尽量避免歧义现象在人类语言中的发生。但是,歧义现象也不总是消极的,因为人们能够运用这一现状获得一些话语效果,从而充实了人们的话语。

2.2 英语语言文化和翻译

2.2.1 民俗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所造成的影响

采用SPSS19.0软件对研究中得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从古至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一直存在。在明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比如,郑和下西洋事件。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并未消除。例如:在我国的文化中,龙代表了高贵和权势,而且龙还被当作是成功的象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积淀。但是在国外,龙的英语单词是dragon,代表了邪恶与反叛。正是由于中西方民俗存在差异,所以翻译者在翻译英美文学作品时,极易出现正反派角色混淆的问题,对此,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者要重视中西方民俗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翻译的意义与原著不符。

2.2.2 价值观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造成的影响

价值观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所以,我国的翻译者需要全面分析中西方的价值观差异。在我国,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之一。在为人处世中,始终遵循“家和万事兴”与“以和为贵”的观念。除此之外,我国人民强调团结与团体,强调众志成城的文化思想,非常重视团结所带来的力量,以上充分体现出儒家文化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影响。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西方种族更加重视个人英雄主义,大家都非常崇拜强者。对于能力非常强的人,大家便会更加推崇。在文学作品《贝奥武甫》中有一句话,“the hero and the monsters:values in Beowulf reconsidered”,但是在我国文化中,这句话被翻译成对人类理性的呼唤,和原句表达的意义并不相符。这充分体现出文化差异给英美文学翻译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翻译不准确,导致文化的交际效果不理想,影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由此可见,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价值观差异,导致中西方种族的精神崇拜存在一定的区别,这也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对于翻译者来讲,为了提升对英美文学的翻译质量,需要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认真分析与揣摩英美文学中作者所体现的内心精神。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更加真实地将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原意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4]。

2.2.3 思维差异对英美文学翻译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思维差异性,翻译者需要高度关注中西方文化的语法表达方式。如果忽略了对中西方语法差异的分析,将会导致翻译的作品与英美文学原著存在偏差,进而影响大众对英美文学的理解与认知。与此同时,中西方的口语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有“早睡早起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表达方式,如果采取我国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英美文学翻译,那么这句话将被翻译成“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to me is very important”。准确的语言的逻辑应该是:“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这是放在句首的主语;“is”是系动词,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very important to me”是一个表语,放在句子的末尾,对于语句起到修饰性的作用。采取直译的方式,虽然表达出了意思,但是并不符合英语的语法结构。

3 语言的文化属性

3.1 语言影响文化

在英语文学中,《圣经》中的人物形象、典故、谚语常常被引述。根据其记述,Judas 原来是耶稣的一名弟子,因为贪图三十个银币,把耶稣出卖给了罗马政府,使得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所以,用“Judas”一词喻指出卖朋友的人、伪善的叛徒,用“a Judas kiss”喻指口蜜腹剑,险恶的背叛;而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到道教、儒家、佛学等的影响,所以,在汉语中产生了与此相关的很多词语[5]。我的天哪、谢天谢地、悟性、报应、阿弥陀佛等,这些都反映出语言承载着文化。

语言也是人们思维的直观反映,尤其是词汇最能灵敏地表达社会生活和人们思维上的变化。因为语言或词汇受到了文化的影响,所以用来表述的语句或词就必然被深深烙上该文化的印记,并附带有其文化的内涵或引申含义。

正是通过语言,中华文化的不同部分——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宇宙观、文艺创意、思想方法等,才能够薪火相传,代代生生不息。

3.1.2 语言促进文化的发展

文明发展是语言发达的主要动力,但反过来语言的丰富与繁荣也是整个文明繁荣的重要前提。所以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语言记录先人的知识与经历,后代人一切事都要从头做始,社会发展将会停滞不前,更别说文明的发达。人们还可以设想,假如没有语言作为桥梁,不同族群间将无法沟通,人们将不能够互相汲取进步的知识和经验,这同样也会危害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3.2 语言反映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直接体现了文化的现实与内容。一种社会文明的基本面貌都能够从语言中有所反映。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曾说过:特定社会的语言都是这种社会文明的一部分,而每一个语种在词汇上的不同都会体现使用这个语种的社会的事物、风俗,及其各种活动中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主要特点。词汇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其意义主要有两大类:指示意义和引申意义。前者是指词汇的字面意义;后者是指词汇的隐含意义,也就是词语的文化内涵。前者较固定,后者则包括扩展意义或联想意义。语言反映并受制于各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地理、价值观念、生活习俗、文化心理,以及宗教等因素。

3.2.1 语言反映生存环境

文化的产生也摆脱不了天然环境的影响,特殊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特殊文化,而特定文化又反映于语言中,产生了特殊的表达。因此,在爱斯基摩语中形容积雪的词汇很多。爱斯基摩人使用各种各样的词汇来描述地上的雪、还在落的雪、还在堆积的雪和堆积的雪等,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区,而各种形态的积雪又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旅行、狩猎、娱乐及其他活动)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而英语中表述雪的词只有一个(snow),阿拉伯国家的语言中根本没有“雪”这个词,因为那儿不下雪,人们对雪是陌生的。又如,英文习语sudden as April shower 的意思是“骤如四月阵雨,突如其来”[6]。但这在中国人读来一定会怀疑是指七八月的骤雨,而不是指四月份的骤雨。关于骤雨不同的气候认知,是由于两国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的。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而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这就产生了对shower 的不同时间认知。

3.2.2 语言反映宗教文化

信仰是人文价值观的核心,不同语言可以代表所在文化的信仰价值观。我国传统文学以佛为重要信仰,在汉语中和佛相关的表述繁多,如立地成佛、借花献佛、佛口蛇心等,来自于佛的词汇,如慧根、慧眼、慧心等。在英文中的很多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基督教在英语社会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如for God's sake(看在上帝的份上)、so help me God(愿上帝保佑我)等。

3.2.3 语言反映民族心理

词语作为中华民族社会文化的主要表达载体,可以反映中华民族心理状态,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念等。如汉语中的“嫂子”译成英文是sister-in-law,但是这二个词的词义不完全对等。嫂子指“哥哥的老婆”,sister-in-law 则指“兄或弟的老婆”。从形态特征来看,嫂的字源为“叟”,含义是“长辈”,由此可见“嫂”字反映了华人家庭伦理观中严格区别长幼尊卑,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阶层管理制度。英语中的sister-in-law 含义是从法学视角来讲是姊妹,反映了英语文化中以法学视角审视家人婚恋与亲属关系的种族心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话语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话语记载历史文化、传递历史文化、表达历史文化,二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语言是与人类社会进行交流的最主要工具,同时又是文化最主要而突出的组成部分。各个民族的语言既接受了本民族社会文明的制约,也反映了他们一定的语言文化内涵,有助于开展合理而顺畅的人际交往。

猜你喜欢

歧义英美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现代汉语歧义类型的再讨论
eUCP条款歧义剖析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语文教学及生活情境中的歧义现象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