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路径放分析
——以突发体育赛事为例

2022-12-28中共长沙市委党校任懿平

区域治理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演练突发事件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任懿平

从20世纪中叶到现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已经度过了一段较为漫长的安稳期,因为在这一时期,没有全球性的动乱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段时期没有冲突发生,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仰,还有各个经济体、政治体的矛盾等引发了各个区域内的冲突。同时,危机也被常规性或非常规性的各种自然的非自然的突发事件或冲突引发,各种军事冲突、恐怖事件等引发了危机。

新时代对于社会治理有很多新的挑战,我们要搞好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注意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公共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如何应对突发危机,我们要把这项能力建设放到重要位置,要从观念、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来进行维度建设,以保障公共治理的有效运转。

对我国2008年至今的突发事件进行整理会发现,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在当时给社会造成危害,还会在一定时期给社会心理、社会生活方式等造成巨大的影响。根据对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律法规体系的了解,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历了预案、体制、机制、法制建设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在2007年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18年分别对应急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综和,在2020年,又提出了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应对中,主要遵循几项基本原则,比如,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合法应对、效率优先、信息公开、协同作战等。应对突发事件从理论上要从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四个阶段来进行分析,比如,事前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过程中的处置救援、应急处置后的恢复重建等。群体性事件在应急处置策略上遵循一线分析法,五早一重:早发现、早研判、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重沟通。做到信息报告第一时间,应急预案启动迅速,先期处置到位联动,突发预判客观准确,应对方案科学有效,专家科技支撑有力,危机沟通及时准确,严防次生衍生事件。

首先,要强化风险意识,我们需要的是进行预防与应急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9条规定:“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想最坏的情况,做最佳准备,强化意识、排查风险、培训演练、储备资源。著名的“纽约哈德逊河上的奇迹”,机长在无数次的情境预先重建中对突发情况进行了预判,根据自我演练实现了飞机空难史的奇迹。

在应急处置与救援过程中,要做到初报快、续保准、结报全,做到即到即报、及时核实、加强研判、随时续保,决不允许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比如,某省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主要负责人经过自我判定,预测事故不会产生影响,因此作出不上报的决定,最后情况严重。上述县级市的党政领导对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对此,我们来研究和阐述几个法律问题。第一,发生22人被围困的事故,会构成什么事故等级呢?如果22人被困地下,可能会构成重大事故,具体事故定性则需要看具体的损失情况。上述案例中,最终死亡人数为10人,还有1人失踪及多人重伤等,经过事故调查,被确认为“重大事故”。第二,发生重大事故应该上报到哪一级政府?如果应该上报的事故隐瞒不报,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根据我国《刑法》关于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的规定,上述案例中,Q市的党政领导如果构成事故隐瞒罪,轻则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可能会被判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所以,在突发处置事件应对中,负责领导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第一要务就是上报。同时,早控制需要做到快速反应、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统一指挥、综合协调、标准相应、专业处置等,并要做到就事论事,将事态发展控制在当下和当地,将规模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通过前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一般会有一个时间的“二波”原理以及空间的“四圈”原则,那就是当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事件在两至三个小时之内得到解决,那么,怒气会在这个有效时间段消散。这个时候,当事人的诉求是直接的,相对平和、理性的,诉求是相对正当的。但是,四小时之后,如果相关问题没有得到控制解决,流言就会开始传播,间接利益人、非相关人会陆续出现,出现动机多元化、手段非正当化会,而利益无关者可能基于种种考虑,开始煽动带头。这就是在突发事件出现后的时间“二波”原理。

而在空间上,以拆违案例来看,我们要遵循“四圈”原则,那就是突发事件中心劝离、事件近端隔离、中端无关人员带离,对可能产生影响波动的远端因素进行控制。处理闭环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习,因此,我们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最重要的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我们要针对实践,开展风险评估,识别灾害风险;利用资源,寻求应对方案,加强备灾工作;制定三级预案,开展有效行动,减少灾害损失。这就是我们探讨的第二部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在这个理论探讨中,我们发现,整个处置过程又会形成一个闭环,从发现到研判,到报告再到控制,最后到学习和防备。

这些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也作为城市的一项亮眼活动出现,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体育赛事环节多,中间有隐患,有安全风险,我们要守住发展这条底线,绝对不能让赛事安全工作出现问题。但事与愿违,在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天气的变化或者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会引发各类突发事件。比如,某市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这个赛事并非第一次举办,当时也是帮助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健康跑,因为报名人数多,地方非常重视,这场体育赛事影响颇大,据说报名人员就有数万名,最后参加百公里越野赛的是172人,这些参赛选手都是经验丰富的选手,但是在比赛途中,突发情况产生,出现了冰雹、冻雪等极端天气,部分选手因为身体情况退赛,更有选手失联。虽然举办方立马采取预案进行停赛,并组织多方力量进行搜救,但是由于地貌地况、天气情况等原因影响了搜救,直到第二天,救援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当天8时,参加百公里越野赛的172名参赛人员中的151人已经确认安全,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救治,情况稳定。另有20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很好地打造城市形象。

但是,突发事件的处置不当,不仅仅会给城市带来影响,更会造成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那么,怎么规避各项问题,做好体育赛事的规划组织,避免突发事件,在突发事件的发生当下,如何很好地处理呢?

一、提前规划与演练

先确定赛事哪些需要更新或更改,然后制定详细的计划,以确保赛事以高效率与高效能的方式完成。赛事的规划应该提前进行,只有充足的规划时间才能够保障万事俱备。芝加哥马拉松曾经是世界级的马拉松赛事,根据对赛事举办方的流程分析,芝加哥马拉松的规划会提前一到两年启动,也就是说,大型赛事的规划一般至少提前两年制定计划。

不断进行意外情况的演练,可以保障更大概率的安全和安保。比如,在赛道医疗站中的演练--“中止比赛及稳定人群”。大型赛事中能够快速中止比赛并能够迅速稳定慌乱人群,积极有效地进行下一个步骤,能够减少损失。不断地进行演练,通过演练来实践与练习,拍摄、记录,并在演练中不断进行提升总结经验,确保万无一失。

二、灵活设置入赛门槛

我国目前各大赛事比如说各种城市马拉松赛,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尤其经常出现订票系统刚刚开通,参赛名额在几小时内就被各种预定哄抢。国内的赛事举办方、各大媒体对此习以为常,更是将这作为一项值得夸赞的事情,在报道中宣扬,“一票难求”“马拉松火爆”等。但其实,从时间管理上来说这是有风险的。各种赛事报名系统不能为了追求人气而降低门槛,还应该起到一个初步的筛选功效。比如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在报名环节,根据年龄、往届成绩达标情况、性别等进行了各种设置,只有通过赛事管委会的审核,才被允许参赛。如果要满足这些严格要求,一般报名工作持续时间较长,但也能让组织方对参赛者有一个更详细的了解和筛别,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进行更好的营救。

三、与第三方合作,稳定合作伙伴运营制,保障赛事安全

在最初的时候,最难的任务是赛事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如今,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

随着形势的变化,目前赛事集中在应急方案的规划、安全保障以及相关法律和保险方面。无论比赛规模大小,是小型社区比赛还是大型比赛,都要求组织方能够提供同样的服务和保障。无论是组织1000人的比赛,还是上万人的比赛,组织者都需要为选手、比赛工作人员、志愿者、观众以及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目前,社会上出现了更专业的经营公司,如果将细致的工作交给更为专业的第三方来运营,能够减轻政府的压力。采取合作伙伴运营制,稳定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够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稳妥,精细化的分工能够促进效率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做甩手干部,需要我们尽可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当地政府安保机构和执法部门、政府应急管理及沟通部门、消防局、警察局应密切合作,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一旦有任何重大意外发生,需要马上介入、控制,通过合作的第三方了解可能发生的风险要点,提前预案。

四、利用统一的指挥系统和先进的指挥设备

现在是信息化的新时代,数据工具、人脸识别等新科技都可以运用到管理中,将先进的指挥系统、设备和决策机制引入到赛事组织中,以减少各种风险因素。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时代,各种信息每天都在实时轰炸着我们,事件发生后,如何化“危”为“机”,如何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百倍的警惕去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加强预防、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观念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以在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中经受住挑战与考验,这对新时代的我们是个挑战。

如何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观念建设,如何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我们如何去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建设,这对新时代的我们是个考验。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演练突发事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
突发事件
畅聊体育赛事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阅读理解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