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视域下青年文化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社区文化服务研究*

2022-12-28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程莹

区域治理 2022年22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共青团志愿

乐山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程莹

一、问题的提出

青年文化志愿者①是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指出政府、居民、社会组织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参与者,明确“国家倡导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文化志愿服务”,同时对政府、居民、社会组织等参与主体的行动目标作了总体要求。青年文化志愿者依托于共青团组织。从职能上看,共青团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双重特质。一方面共青团要高举团旗跟党走,具有政治属性。另一方面共青团又是连接广大青年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社会属性。双重性质决定了共青团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另外两个参与主体--政府和居民具有天然的联系,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具有“天生”优势。自1993年共青团发起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青年文化志愿者在社区、乡镇开展了大量科教文卫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基层文化氛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青年文化志愿者在社区服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志愿者参与动力不足、获得感低、志愿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缺乏长效性等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难以满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社区治理新要求的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从社区建设开始向社区治理转变,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区服务转型为社区治理的今天,青年志愿者组织应当及时从参与社区服务转型为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治理,从仅仅局限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扩大为对社区居民的服务、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以及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1]。”基于以上问题,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引入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对于破解青年文化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上的困境、促进志愿者工作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时间银行”模式用于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一)国内已有将“时间银行”运用于社区建设的实践探索

“时间银行”最初是美国学者卡恩为了解决美国20世纪70-80年代“滞胀”时期物价上涨、高失业率、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的,传入我国后实现了本土化创新。在我国,时间银行与志愿服务紧密相连,尤其是养老服务。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缓解居家养老的压力和困难,上海、广州、南京等地个别社区中出现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模式的探索。同时,也有部分社区将时间银行运用于社区建设的其他方面,如天津家兴里社区于2016年开办了时间银行,建立了包括治安巡逻、关爱青少年、助残敬老、普法宣传、文化体育等8支志愿服务团队,受到居民好评。这些实践成果证明,时间银行不仅可以运用于社区建设,对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二)高校共青团具备作为“时间银行”运营者的条件

“时间银行”是一种信用产品,“它是一种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不同于商品买卖”[2]。志愿者将服务时间存入银行时,面临着诸多信用风险问题。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深受青年群体的信赖,可以凭借其公信力为志愿者提供信用担保。共青团在青年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广泛动员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时间银行。共青团凝聚着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公益类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可以指导学生组织具体落实各项运营工作,采用社团化运作模式,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制度保证时间银行的顺利运行。共青团还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在资金上,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承接政府外包项目筹措资金,指导学生组织向校友会、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外联活动等方式获得赞助金;在人力上,热心公益的青年学生和学生组织都可以成为时间银行具体运营者的后备人选,而且共青团还可以联络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教师作为时间银行的指导教师,为时间银行的运营提供智力支持。

(三)青年学生具备参与“时间银行”社区文化服务的群体优势

青年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易于接受新事物,可以较快、较好地接纳和适应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而且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普遍具备志愿精神,加以正确引导就能调和“有偿”服务与志愿精神之间的冲突。青年学生综合素质高,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有能力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服务。而且青年学生课外时间丰富,时间自由,与其他社会青年群体相比,他们既没有工作和经济压力,也暂无家庭子女教育的重担,可以把课余时间投入到志愿服务中。高校可以开设公共课,从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角度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社会工作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能力。

三、青年文化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一)补充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增强文化服务长效性的需要

当前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3],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是补充和完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重要途径。志愿者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意愿受其年龄、性别、家庭区域、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年学生年轻有为、身体健康、文化程度高,且数量大、可组织性强,是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将数量可观的青年学生吸纳到社区文化志愿服务中,可以有效破解基层文化工作者总量偏少、年龄老化等困境。

(二)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需要

当前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再加上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外来务工人员等因素影响,社区文化服务的对象日趋多元,对象需求也日益复杂,为社区文化志愿服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青年学生活泼单纯,亲和力强,容易取得居民信任,他们能够深入社区中了解居民的真实文化需求,为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青年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且就读于不同的专业,可以运用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满足社区文化服务需求对象的多元性需要,提升服务水平。

(三)挖掘和弘扬区域文化,凝聚居民共识的需要

高校是青年文化志愿者的培养阵地。高校具有人才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可以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区位等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尤其是地方高校,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与当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保护和弘扬地方区域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一方面可以对青年学生开展文化培训,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地方文化的整理、挖掘、宣传等工作,对地方基层文化工作从业人员开展文化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文化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要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文化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文化公益活动,使高校文化研究的成果惠及普通老百姓,增强老百姓的文化认同,凝聚共识。

四、多中心治理主体引导青年文化志愿者参与“时间银行”社区文化服务的路径

(一)政府:优化顶层设计,规范“时间银行”的运营与管理

多个主体的并存并不意味着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合作,关键的问题在于营造一个开放、公平的竞争性环境,为多中心主体创造多种机会。“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延时支付的“有偿性”服务,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其运营需要政府制定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各方利益,规范各个运营环节,形成稳定有序的长效机制。由于技术含量、专业程度和服务效果的差异,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用服务时间衡量,要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虽然许多社区探索性地根据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效果提供了时间货币兑换标准,但是各地的兑换标准不一致,导致时间银行难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也极大地影响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因此,政府首先强化制度保障,厘清各主体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职责、义务和权力,使时间银行各项工作依规而行,解决各主体尤其是志愿者在时间银行运行中的后顾之忧。第二,政府要对时间银行的“有偿性”予以肯定,并根据社区文化志愿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专业化程度,制定时间货币的统一、科学的兑换标准,确保时间银行的良性运转。第三,政府还应对志愿服务和时间银行给予积极的指导和监督,并通过税收、补贴等财政方式,鼓励志愿服务和时间银行发展,积极尝试在现有主要将时间银行用于社区养老的基础上,推广到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以开拓社区治理的新局面。

(二)市场:秉持商业化逻辑,以市场化的手段保障“时间银行”有效运行

社区治理离不开市场化运作。适当引入市场主体,以商业化逻辑运营时间银行可以增强时间银行的续航力。首先,时间银行运营者--共青团可以积极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共青团是党的群团组织,有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义务;共青团也是一个社会组织,有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资格与能力。因此,高校共青团可以凭借高校在人才、文化、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低偿”或“有偿”的形式积极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市场化竞争,其实际性的营利收入可以反哺时间银行,为时间银行的可持续运作提供资金支持。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往往是根据社会和居民实际需求提出的,这使得志愿者的服务更受居民欢迎,有助于志愿者增强价值感和获得感,形成积极、长期参与的良性循环模式。第二,适当引入市场主体,多方共同构建时间货币置换平台。当前国内时间银行的实践案例显示,用时间货币兑换实物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志愿者积极性。因此,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高校和社区协作的方式,引入部分爱心企业或商家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并接受志愿者用时间货币兑换实物,尝试实现时间货币与现实货币的通用兑换。

(三)社区:强化各组织间的协作,带动居民共同参与

社区存在着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实现社区的有效治理,需要发挥社区各个组织的优势,形成各组织间的有效协作。一是发挥居委会信息获取的优势。长期以来,居委会在社区中处于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与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相较于其他组织,居委会获取居民信息最为便捷。因此,居委会要发挥好连接志愿者与居民的纽带作用,充分了解居民在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和现实需求,为文化志愿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打下基础。二是加强与业委会的联系。在时间银行中,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是评价志愿者服务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折算时间货币的重要依据。作为居民自治组织,业委会可以牵头对服务对象开展满意度回访,并根据居民意见为青年文化志愿者开展文化服务提供有效建议。三是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社区的公共事务普遍具有交叉性,“这种交叉性决定了社区中的每一个组织在具体职能上都可能与其他组织发生重叠,或者在某些领域存在空白”[4]。因此,要增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必须强化各个社会组织间的协作,使青年文化志愿者的服务既能填补空白,又能尽量避免与其他组织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四是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能够通过面对面的交往、邻里互助和非正式的行为规范满足社区成员的情感需求和生活需求等,并影响社区成员的思考和行为的方式”。[5]社区有能力影响和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建设社区文化,号召他们成为时间银行志愿者,从单纯依靠志愿者外部供给转化为“外供”与“自给”相结合。

(四)高校: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加强培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要提高青年文化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实效性,需要加强供需对接,提供精准服务。青年文化志愿者与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社会经历、年龄层次等各方面均不相同,且无法与社区居民同吃同住,导致他们与居民之间始终隔着一层“纸”。青年文化志愿者虽然能够在服务过程中了解居民文化需求,但是与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相比还是稍显逊色。因此,高校共青团一方面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依托居委会、业委会等组织优势,找准居民具体需求,另一方面要了解清楚文化志愿者的个人特长、服务领域、服务意愿等基本情况,有效整合文化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的高度匹配。

与其他志愿者相比,文化志愿者对文化素养和文艺技能的要求更加突出。高校可以根据青年文化志愿者的基本素质、专业、特长等将志愿者划分为普通文化志愿者、专长文化志愿者(即具备某种文体特长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专业志愿者三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首先需要对三类志愿者进行思想教育、基本文化常识、基础艺术理论等通识性培养,使他们具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基本素养,能够提供自然科普、普法宣传等基本文化服务。其次,根据专长志愿者的专业和特长,开展文体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如舞蹈技能提升、大型文艺晚会策划等,使他们能够提供专业化程度更高的文化服务。最后,在对社会工作专业志愿者加强基础文化通识培养的基础上,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优势,组织他们对普通文化志愿者和专长文化志愿者开展朋辈互助,指导志愿者们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目前,高校正在广泛施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科技创新、技能培训、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将时间银行社区文化服务项目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青年文化志愿者在时间银行的参与程度、服务效果等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激励学生参与时间银行。

注释

①广义来看,青年文化志愿者是指文化志愿者队伍中的青年群体,既有高校学生,也包括已步入社会的其他青年群体。本文中的“青年文化志愿者”采用狭义的说法,特指文化志愿者队伍中,依托于共青团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高校青年学生群体。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共青团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关于油田企业共青团建设的思考
小行动 大志愿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