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2022-12-28刘萌萌

全科护理 2022年13期
关键词:厌食症疏肝白芍

刘萌萌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患儿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挑食偏食、拒绝进食等,对患儿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主要由脑肠肽-食欲中枢功能失调引起,但对其发生机制仍不明确[1]。中医学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是小儿厌食症容易发生的根本原因,多项研究通过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对调肝理脾法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报告如下。

1 理论研究

小儿的脾胃功能和形态尚未完全成熟,无法满足其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再加上小儿年少无知,饮食方面控制能力差,往往导致暴饮暴食,损伤脾胃,百病丛生。正如《黄帝内经》中写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幼科发挥》中论述道:“脾胃虚弱,百病峰起”。肝主疏泄的功能对脾胃影响较大,《读医随笔·卷四》中写道:“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素问·宝命全形篇》中写道:“土得木而达”。又如《血证论》中写道:“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然而,肝的疏泄功能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张秉成曰:“夫肝属木,乃生气所需,为藏血之地,其性刚烈,而喜条达,必赖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故“凡醒胃必先治肝,安胃先平肝木”。故治疗小儿厌食症,当肝脾同调,以提高临床疗效。

2 动物实验

陈伟斌等[2]通过观察疏肝理脾方(柴胡、白术、枳壳、苍术、莱菔子、木香、砂仁、莪术、鸡内金、谷芽、麦芽、甘草)对厌食模型大鼠胃肠运动的研究中发现,大鼠的食量、体重、D-木糖排泄率、肠碳末推进率均增加,疗效优于单纯健脾法的山麦健脾口服液。此外,通过观察胃及小肠病理变化发现,疏肝健脾方能够修复大鼠胃及小肠黏膜结构,使胃及小肠的全层结构基本接近正常,而山麦健脾口服液治疗后胃及小肠黏膜较薄,部分腺体仍有萎缩。从组织形态学上初步证实了疏肝健脾法能够有效治疗厌食症。

3 临床试验

3.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突出,能够改善有关小儿厌食症的食量、食欲、不寐及其他血清学指标。血清瘦素、瘦素神经肽、血管活性肽是下丘脑中枢及外周神经元组织分泌的能够影响个体摄食行为及控制食欲的调节因子。连俊兰等[3]通过观察调中汤(太子参6 g、柴胡6 g、白术9 g、白芍9 g、陈皮6 g、茯苓9 g、桔梗6 g、白术9 g、甘草6 g、枳壳6 g)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发现调中汤能够双向调节患儿血清瘦素,提高瘦素神经肽及降低血管活性肽的水平。陈瑜等[4-5]采用疏肝健脾汤(甘草6 g、砂仁6 g、枳壳10 g、炒山楂15 g、广陈皮10 g、白术15 g、党参15 g、郁金12 g、白芍10 g、炒柴胡10 g)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发现患儿血清锌浓度、体重、临床有效率均明显增高,但同时也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王玉娇[6]采用平肝运脾法(白芍15 g、炒枳売12 g、陈皮10 g、半夏曲10 g、茯苓10 g、荠菜10 g、红土瓜10 g、兰花参10 g、姜厚朴15 g、生甘草6 g)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后患儿未出现恶心呕吐、器官脏腑功能受损等严重不良反应,小儿厌食症的各项主症、次症均得到明显改善。赵曼[7]采用疏肝运脾颗粒(柴胡6 g、白芍10 g、当归10 g、佛手6 g、茯苓10 g、木香6 g、陈皮6 g、焦山楂10 g、炒白术10 g、砂仁3 g、炒鸡内金3 g、麸炒枳实6 g)治疗小儿厌食症,结果显示患儿症状积分降低,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贫血症状改善,血清钙、锌含量增加。范亚丽[8]采用疏肝健脾、健胃消食之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结果显示患儿的食欲明显增加、促人生长激素腺释放肽水平升高及瘦素水平降低。邓家琳等[9]采用调肝理脾颗粒(炒苍术、炒白术、柴胡、白芍、茯苓、陈皮、当归、炒扁豆、连翘、焦山楂、枳壳、佛手、钩藤各10 g,木香6 g,丁香3 g)治疗30例小儿厌食症病人发现,治疗后患儿的食量与食欲均有所增加。钱雁[10]自拟疏肝运脾汤(白芍6 g、白术6 g、陈皮4.5 g、防风3 g、党参10 g、茯苓8 g、苦杏仁5 g、炒麦芽10 g、绿梅花5 g、佛手5 g、炒山楂5 g、薄荷后下3 g)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结果显示患儿体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均增加,血中锌、铁、钙、铜微量元素含量增加,比单纯益气健脾、和胃运中的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疗效优越。梁佐利等[11]采用柔肝运脾法(苍术9 g、白芍10 g、鸡内金10 g、六神曲15 g、陈皮9 g、莱菔子9 g、山药10 g、山楂10 g、连翘10 g)对6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的食量及食欲均增加,其疗效优于单纯运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剂及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罗希[12]运用双屏散(黄芪10 g、柴胡10 g、党参10 g、白术10 g、枳实6 g、防风6 g、白芍6 g、甘草6 g、麦芽10 g)对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食欲、食量均增加,精神有所好转。黄雪颜等[13]研究发现白金饮(独脚金10 g、白芍10 g、布渣叶10 g、葫芦茶10 g、扁豆10 g、竹茹10 g、甘草4 g)具有清肝、疏肝、柔肝、健脾、化痰、化湿的功效,全方具有调肝健脾、消食健胃的功效,比单纯健胃消食疗效优越。李滟等[14]运用平肝运脾法(陈皮10 g、内金10 g、枳实5 g、香附5 g、本香5 g、楂肉10 g、麦芽10 g、白芍10 g、荷梗10 g)治疗小儿厌食,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食量及食欲均有所增加。王信利[15]采用加味痛泻要方(白芍、白术、防风、青皮、苍术、陈皮各6 g,炒麦芽9 g,钩藤、炙甘草各5 g,米仁12 g)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并与西药硫酸锌糖浆对比发现,患儿泄泻、磨牙、不眠症状好转,疗效优于西药。刘彬等[16]运用疏肝理气、健运脾胃法(柴胡、陈皮、枳实、神曲各6 g,白芍、党参、白术、山药、麦芽、焦山楂、石斛各10 g,砂仁3 g)治疗小儿厌食症,观察到小儿的食量、食欲、体重均明显改善,但血清锌的水平无明显改善。赵亚岚等[17]运用抑肝健脾汤[煅龙骨、煅牡蛎、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 g,钩藤15 g,党参、白术、茯苓、枳实、麦芽、神曲各8 g,苍术、陈皮、鸡内金各6 g]治疗80例厌食症患儿,发现患儿食欲、面色、睡眠、便秘情况均好转,有效率为91.25%。刘奕等[18]采用和胃汤(太子参10 g、炒白术10 g、炒白芍10 g、炙甘草3 g、陈皮5 g、半夏5 g、枳壳10 g、柴胡10 g、郁金10 g、黄连1 g、稻芽10 g、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0 g)治疗55例厌食症患儿,发现患儿的食量、面色、急躁易怒、大便不调、磨牙等症状明显改善。潘奔前等[19]采用二金启脾饮(独脚金15 g,柴胡、白芍、鸡内金、茯苓各5 g,党参、炒白术、山药、炒麦芽、布渣叶各10 g,陈皮、甘草各3 g)治疗40例厌食症患儿,发现患儿的食欲、体重、贫血情况改善,停药后食欲改善时间延长,远期疗效较好。肖斌等[20]以养阴柔肝、健脾和胃为原则自拟药方治疗小儿厌食症,发现比单纯健脾法或西药治疗效果优越,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体重、缺锌及贫血情况。

3.2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时方法甚多,但总以调肝理脾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儿推拿能够促进小儿体重、血红蛋白、胃泌素的增加,提高机体免疫力。任艳等[21]认为小儿厌食多与不当喂养、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有关,病位在肝脾肾,推拿治疗当从肝脾肾论治,当通过补脾、疏肝、培元的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蔡洁[22]通过补脾经、清肝经,揉二人上马、太溪、涌泉等穴位,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食欲缺乏、嗳气、不寐等症状,促进体重增加,疗效突出。罗宾[23]通过补脾经、清肝经、摩腹、按揉肝脾胃腧,结合点刺四缝穴,清泻肝热、健脾消食、理气和胃,明显改善了患儿食欲、大便不调、夜间磨牙等症状,临床疗效有所提高。

3.3 针灸治疗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腧穴,达到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功效的技术。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具有刺激穴位及周边多种组织感受器,促进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通过针灸调节肝脾的气血阴阳平衡,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发现,激光针灸能够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加速胃排空,抑制生长抑素的水平[24]。高国财等[25]通过掀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期门,疏肝健脾、开胃助运治疗后,患儿的食欲、食量、面色、腹胀、烦急、呕吐及大便不调的症状明显改善。

3.4 其他疗法 宋辰斐等[26]采用董氏指压法即按压会厌软骨法能够有效缓解小儿肝旺脾虚导致的食量减少、食欲减退等厌食症状。

4 专家经验

张金虎等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单纯健脾和胃往往收效不佳,并力倡注重肝脾同调,因此基于疏肝健脾化湿的原则,以疏肝健脾经典方剂逍遥散为基本方去当归、薄荷、生姜加半夏、白豆蔻、厚朴、木香组成厌食汤,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收效甚佳[27]。倪珠英认为治疗小儿厌食症应健运脾胃、肝脾同治,倡导“抑木扶土”,常用香橼、甘松、佛手、刺蒺藜疏肝理气、醒脾开胃。将本证分为脾胃积热型、脾胃气虚型及胃阴不足型,在辨证基础上加入疏肝理气之药,常收效甚佳[28]。李小荣[29]认为小儿厌食症涉及肝脾胃三脏,以运脾法为主线,佐以疏肝、消积、补气、养胃之法使脾实而健运,临床获得满意疗效。桑杲等[30]认为该病是由饮食不当、情志失畅引起的肝气郁滞、脾胃不和、脾失健运,以行气化滞、养阴柔肝为治疗原则,常用异功散、不换金正气散、保和丸、消乳丸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颇佳。

5 小结

本研究综述了多年来调肝理脾法在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发现通过平肝、柔肝、养肝、抑肝、清肝、疏肝、健脾、运脾、补脾、醒脾及消滞等肝脾同治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食欲、食量、失眠、急躁等症状,疗效优于单纯通过理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然而,调肝理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多集中在肝旺脾虚的证候上,对于其他证型的研究较少,比如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调肝理脾的药物治疗小儿厌食症是否能提高疗效,目前尚不清楚。多种治疗方法联用的研究不足,大多集中在中医内科治疗,若与针灸、推拿等其他疗法联用是否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目前尚不清楚。动物实验研究较少,而中药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评估厌食症的特异性指标,阐释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此外,临床研究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及诊断标准,缺乏多中心、双盲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通过以上分析总结,以期为调肝理脾法在小儿厌食症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厌食症疏肝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国王的厌食症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