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12-28阿怀丽更藏赵洪奎乔志梅
阿怀丽,更藏,赵洪奎,乔志梅
(青海省果洛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玛沁 814100)
果洛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以“政府投入为引领牧民入社入股,生产要素统一整合、优化配置,生产经营自负盈亏”的“配股制”生产新模式,逐步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牧民变股东”的方向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
果洛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自2008年开始试点,至2012年,全州175个纯牧业行政村全部组建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自2013年起大力推进了母牦牛养殖、白藏羊养殖、种畜养殖、饲草种植、蔬菜种植、中藏药材种植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截止2020年底,累计投入资金达6.25亿元,在全州6县44个乡镇185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共开展205个产业化基地建设,乡镇覆盖率为100%,村级覆盖面达100%。其中:建成藏羊养殖基地36处,规模达4.35万只;牦牛养殖基地125处,规模达11.056万头;优良牦牛种畜基地7处,规模达4170头;中藏药材基地5处,规模达400hm2;养猪基地1处;饲草基地24处,规模达0.44万hm2;犏牛繁育基地3处,蔬菜种植基地4处。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通过以草定畜、禁牧减畜、牲畜草场整合和牲畜合理分群、划区轮牧和组织化生产。全州牦牛繁殖率43%;羊繁殖率为82%。个别合作社通过冬季补饲、牦牛分群管理,犊牛断乳等技术措施,牦牛繁殖率达到67%,出栏率达到30%。
2021年果洛州为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缓解草畜矛盾和实现生态平衡,积极推进建立草畜平衡制度和加强草畜联动的调节,加大饲草基地种植面积,充分利用饲草基地加强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州2021年比2020年增加8处饲草基地,达36处。其中当年生饲草基地33处,共4278hm2,种植品种为燕麦。多年生饲草基地3处,共806.6hm2,种植品种为早熟禾和披碱草。为防灾减灾做好了保障。
2 取得的成效
2.1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取得新进展、资源要素整合不断提升。全州185个合作社中56个合作社已推进了股份制改造,总股份达8621911.91股,其中牲畜股222778.9股、草场股8272829.39股、其他(现金)股 6828.14股、政策股78549.35股、扶贫股17340.69股、集体股23585.44股。185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153个合作社进行了资源整合,15889户55153人加入了合作社,分别占36.8%和35.5%。整合草场191.3hm2、整合率为30.5%,整合牲畜15.8万头只、整合率为13%。
2.2产业化链条不断拓展。合作社与州级乳制品企业通过产销联营,形成了“一次性入股、长期受益、固定分红”的模式,依托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牦牛奶源基地,建成了8个鲜奶收购站,与乳制品企业加强了产销联结,解决了牦牛鲜奶“卖难”和乳品加工企业“买难”问题,畅通了鲜奶销售渠道。
3 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条件、人才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生态畜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与生态畜牧业密切关联的畜种改良、提纯复壮、畜疫防治、饲草料保障、畜产品保鲜等各项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合作社养殖基地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各类涉农技术培训普及面不广、规模小,无法满足农牧民和合作社在生态畜牧业养殖、生产和财务、销售等环节的知识需求;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缺乏能人带动,“能工巧匠”培育、发掘力度不足;合作社管理层中,理事长、管理员、财务人员大部分是两委班子人员,懂管理、会经营、头脑活、思路广的新型人才十分稀缺。
3.2“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发挥不足。“龙头”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效益不高、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等突出问题,对整个产业的带动能力弱。“公司+合作社+牧户”的合作模式尚未完全衔接到位。
4 对策
4.1加大投资,加强规模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牦牛产业、藏羊产业、青稞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合作社向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改变合作社基础设施差,畜圈严重缺乏,配套设施不全面等问题。今后逐步推进185个村585个生产合作社内的养殖点建设。
4.2引导建立联合社,并培养致富带头人和管理能人。立足州情、县情、乡情,立足资源优势,把分散、零散的小规模生产通过联合社联结成大群体、大规模,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利用国家对农牧民的教育培训项目。组织本地户籍能创业、有思路的待就业青年同社员通过理论学习与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相接合,求取真经,开拓视野,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和成功经验。力争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4.3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牧户”运行模式。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州内涉农龙头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完善和规范鼓励涉农企业通过开展订单收购等形式大力收购乳、肉和毛皮等畜产品及原料,促使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牧户通过订单生产、合同养殖、统一销售等方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共赢经济共同体,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促进生态畜牧业组织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
4.4打造品牌。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运行模式,打造以加工和开发有机牦牛及羊肉、乳源基地建设、牦牛和藏羊良种繁育、饲草生产基地建设、中藏药材、林下经济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高原生态农牧业,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品牌和企业。
4.5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合作社与科研院校和高校的合作,根据自身产业特色,聘请畜牧、草业等相关专家和技术人才到合作社兼职担任技术顾问,不断改良畜种、草种和饲养模式,并对合作社技术骨干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科学接种疫苗、有效防治疾病,探索多种销售渠道,为加快畜牧业合作社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