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卫事件背景下纸媒如何凝聚人心
2022-12-27张红军
摘要:文章基于疫情中江海晚报充分发挥本地主流纸媒的权威性、服务性、可读性为例,讲述了江海晚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弘扬正能量,记者变身“逆行者”,克服一切困难,冲锋在抗“疫”一线,从不同角度全面呈现党员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共克时艰,贡献稳定人心、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晚报力量的经历,分析突发公卫事件背景下纸媒如何稳定人心、凝聚人心:传统纸媒不应妄自菲薄,应看到自身也有着新媒体无法取代的许多优势;同时传统纸媒要不断创新,携手新媒体融合发展,发挥各自优点。文章旨在为传统纸媒应对突发公卫事件提供参考。
关键词:纸媒;全面呈现;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141-04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到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面对疫情,许多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成为逆行者,他们有的在家乡保家卫城,有的远离家人驰援外地。为了减少更换防护服的时间和成本,他们硬是几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上一次厕所,许多人用上了尿不湿。为了抗击疫情,有的医务工作者和村干部因为过度劳累倒在了抗“疫”的战场。面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江海晚报弘扬正能量,最大限度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共同抗疫,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战“疫”合力。
一、权威发布,充分彰显江海晚报公信力
(一)实事求是,讲清“低级红”的危害
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全球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网络上消息满天飞,一时间,人们难辨真假。江海晚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声,宣传国家、省、市防疫方面的政策和要求。为了确保宣传不走样、不变形,江海晚报尽可能选择信源可靠的新华社、人民网等的稿件。对于江海晚报新闻110的报料,记者认真筛选、仔细甄别,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而是选择与防疫、抗疫关联度大,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报料。在编辑稿件过程中,江海晚报深刻认识到,防疫、抗疫新闻宣传必须传播主流价值,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坚持真实、平实、朴实,在讲政治、讲导向、讲立场的同时,也要讲方法、讲艺术、讲效果。
值班编辑发现,有极少数通讯员有意无意把有关政策简单化、庸俗化,文风浮夸。如为了突出典型,树立标杆,把本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无限放大,过度美化,任意拔高[1];不顾语境变化,大喊口号;喜欢小题大做,乱扣帽子,把一些小事上升为政治问题,把一些小问题当作原则问题。对于这些稿件,江海晚报一律不予采用,并与通讯员讲清其危害,从而维护了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深度采访,让新闻充满活力
马克思指出,“民众的承认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报纸获得民众承认的前提,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千方百计获取一手的新闻素材。为此,记者必须深入一线,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了解采访对象所思所想。疫情期间,江海晚报文字、摄影记者明知前往火车站、飞机场、汽车站、医院、高速路口等处采访存在被病毒感染的可能,但为了采写到真实鲜活的疫情防控内容,还是冒着风险,毅然前往。
首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在南通出现后,征得南通市抗疫指挥部同意,江海晚报记者走进新冠肺炎疫情定点防疫医院,面对面采访了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写出了独家报道。来自抗疫一线的解释性报道,在江海晚报权威发布后,市民了解到了真实信息,心里也不再恐惧,从而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动态清零后,记者走进企业、商场、学校,采写了大量反映复工、复产、复课的新闻,引导人们在遵守相关规定的同时,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
(三)全面呈现,让新闻丰富多彩
为了让读者第一时间全面深入地了解通城防疫抗疫的相关情况,江海晚报一方面采用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形式对疫情防控形势和动态进行适时报道;另一方面不受版面的限制,除常规的头版、要闻、时讯、城事、服务、社区等地方版刊登防疫抗疫报道外,还在综合版、副刊版、晚晴版、视觉版、深度版以及成长周刊上发布。
2022年4月初,南通市区按下“暂停键”。其间,江海晚报每天头版头条都刊登与抗疫相关的新闻,4月13日出版的江海晚报一共8个版面,防疫抗疫内容就占据了6个半的版面。即使过了最严峻的时期,江海晚报也没有松懈。尤其是疫情期间,针对利用疫情进行的网络诈骗,江海晚报及时发出报道《电信网络诈骗案多发小心上当》及《南通警方对涉疫违法行为“零容忍”》。
有人对地方出台的规定拒不执行,江海晚报及时刊登《未按规定使用“场所码” 启东城区3家餐馆被罚》,让那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人丢掉幻想。江海晚报还注重言论的引导作用,不仅在时评版上刊登读者在疫情不同时期的看法,还在地方版上适时发表《“解封不解防” 自律者最美》等“江海锐评”。
二、集中发力,增强江海晚报的服务性
(一)危难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心头
毋庸讳言,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经济上也造成了损失。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交通运输一度受到影响,给种养殖业造成了较大伤害,农产品销售不畅。江海晚报发挥本地主流媒体的优势,记者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获取了大量的真实信息,采写了《农贸市场暂难进入,海安南莫蘑菇滞销——“疫”再受困,茹农急盼援手》等一批稿件。看到報纸后,许多热心企业和好心市民纷纷购买,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在热心牵线搭桥,帮助农民销售滞销农产品的基础上,江海晚报进一步关注民生,对物资保障、求医问药、学校复学、缓交房贷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一一回应。
一些群众不知道如何查核酸结果和哪个核酸采样点离自己近,江海晚报迅速发布了《老年人核酸检测结果怎么查?》《崇川布局234个常态化便民核采点》,并在文章最后附上展示具体操作流程的二维码和采样点分布二维码,二维码的底色一改原来清一色的黑色,变成粉红色和蓝色。这些举措大大方便了群众,看到许多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报道后,群众拍手称好,称江海晚报的新闻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
(二)开设专栏,增强读者抗疫信心
如何紧紧围绕疫情期间的中心工作,最大限度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有效整合新闻资源?江海晚报在实践中发现,设立抗疫专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报道,既能明确编辑思想,突出抗疫这一重大主题,又能取得单篇稿件简单相加不可能取得的传播效果,使抗疫新闻报道更加具有冲击力和导向性。江海晚报推出了《防控最前沿》《疫线人物》等专栏。
《夫妻并肩抗疫 爱与坚守同在》等稿件见报后,人们普遍反映,身边人的行动深深感染了自己,激发了自己抗击疫情的动力。《科学健身ABC》专栏中,《疫情期间如何锻炼?专家为居室健身者支招》《疫情下不建议户外运动 居家健身要开窗通风》对疫情期间人们如何锻炼,提出了科学的建议。根据防疫、抗疫形势变化,江海晚报还先后制作了“坚定信心 同舟共济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统筹两手抓 夺取双胜利”“复苏的城市”等报眉,营造了疫情防控的宣传声势。群众在《家中的老人接种新冠疫苗了吗?》《隔离要具备什么条件?》中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答案,增强了抗击疫情的信心。
(三)精心策划,“从头到尾”受到青睐
熟悉江海晚报的读者都知道,江海晚报头版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图表加标题导读的办报模式。为了让读者最快地阅读到重要的疫情防控内容,江海晚报加强策划,打破常规,不仅多次将《非必要不离通 非必要不出境》《南通“好通码”升入3.0版本》等事关疫情防控的新聞标题放在头版头条,而且也在头版呈现新闻内容。
2022年5月5日头版,江海晚报刊出《南通市疫情防控2022年第59号通告》,读者翻开报纸,第一眼就看到通告内容,感到特别兴奋。经过精心策划,头版居中的内容也更加接地气,如《“静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动起来”》《你是谁 为了谁》《抗“疫”表情包致敬志愿者》等。读者普遍反映,拿起江海晚报,第一眼就被头版的高颜值深深吸引住了,由头版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协作完成的生动活泼的制图,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值得一提的是,在精心制作头版的同时,江海晚报还发挥了封底版的作用,封底版常常整版刊登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制作的“自我防护要加强 利己利人保健康”的公益广告,以及江海晚报美编精心制作的“防疫措施千万条 戴好口罩第一条”等公益广告。头版、封底版主题首尾呼应,让读者“从头到尾”感受到浓浓的疫情防控氛围。
三、守正创新,增强江海晚报可读性
(一)版式创新,增强视觉冲击力
新媒体时代,各平台提供了海量信息,纸媒唯有增强可读性,才能在媒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江海晚报的定位是“本土、主流、实用、温暖、好看”。所谓“好看”,说到底是可读性要强。江海晚报总编高度重视报纸版面设计,每月召集编辑部主任逐版点评,评选出好版面的同时,对于一些差版面当面提出批评意见,并要求每一名编辑平时都要阅读新闻采编方面的书籍。
疫情期间,为了增强报纸的传播力,江海晚报在版面设计上下足功夫,由当天值班的一名文字编辑给美术编辑说戏,让美术编辑了解到新闻包含的意境,做到心中有数,将读者急需了解的防疫知识和动态图文登上重要版面。尽量扩大图片的版面空间,大大提升了报纸对读者的吸引力。
疫情初期,南通首批援鄂医疗队员凯旋,江海晚报美术编辑改变了以往相对保守的想法,大胆突破自己,以一位妻子与丈夫深情拥抱的画面为主图,以大雁归来的意象画面作衬底,制作了具有电影海报效果的封面版。值得肯定的是,这一版面获评当年度全国晚报优秀版面。报纸版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报纸可读性的强弱,美术编辑的力量必须加强。前不久,江海晚报在原有两名美术编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名刚大学毕业的新美术编辑,增强了美术编辑队伍的力量。
要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好标题的作用不容忽视。江海晚报总编反复重申,编辑制作的标题不仅要准确、生动、形象,还要时尚、有趣、有格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江海晚报编辑部在多次周例会上,认真研究历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标题,拿出前一周出版的报纸,进行评讲,提高制题水平。《警方一天查处六家大“码”虎》《防疫措施得力 神兽归笼在即》等一大批可读性强的新闻出现。美术编辑在版面设计中,还注重运用标题分割版面、突出重点,加大标题字号,采用厚重字体,从而美化版面,增强视觉冲击力。
(二)温情故事,留给读者美好回忆
江海晚报以软新闻为亮点,以社会新闻见长,充分考虑读者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同时,讲述发生在读者身边的故事,非常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受到读者的青睐。在疫情期间,南通出现了太多感人的事迹,有夫妻、父子、父女共同上阵抗疫的,也有捐款、捐物给武汉、上海等地的。
江海晚报精心选材,予以报道,为读者讲述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冠军妈妈为“大白”庆生》,讲述了生日当天,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丛鑫宇医生,在南通开发区东篱社区汇贤居参与核酸采样任务时,小区物业经理送来鲜花,小区业主、羽毛球世界冠军石宇奇的妈妈送来了亲手制作的蛋糕,业主们还发挥集体智慧,为他制作了生日歌祝福视频。《自掏腰包做好饭菜 爱心母女向滞留司机赠盒饭》,讲述了如皋邮政的一名员工在家中休产假,看到启扬高速如皋东陈一路口附近一些司机滞留,食宿不便,便自掏腰包采购食品,在家中做好饭菜后,送到货车司机手中的故事。《女医生取消婚礼坚守抗疫一线》,讲述了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南通市肿瘤医院妇科90后女医生主动推迟婚期,已发出婚礼请柬的爱人受其感染,每天穿着防护服奋战在高速路卡口的故事。许多读者看到这些新闻表示,江海晚报这些温馨故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喜欢看到这些生活在身边的平凡人的正能量故事。
(三)形象专版,变身读者的打卡地
当前,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办有专版,这类由相关部门、企业等单位支付出版成本费用,或以发行换版面的专版,业内人士一般称之为形象专版。目前,形象专版已成为许多报纸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专版在加强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与民众的沟通、推进相关工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类专版由于协办单位非新闻观念介入过多、协办单位作者采写水平有待提高等因素,在可读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普遍空话、套话、官话较多,把一些空洞的部门单位语言当作新闻主体,报道言之无物,基本没有新闻价值。其次,许多通讯员写稿喜欢面面俱到,生怕有什么遗漏,新闻稿往往写成工作小结。最后,图片数量较少、质量一般,经常会使用会议图片或检查工作图片,而报纸早已进入读图时代,主题鲜明、精美清晰的图片深受读者喜爱。针对以上问题,江海晚报派出资深采编人员为协办单位通讯员讲解新闻采编的ABC,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通过日常工作,江海晚报编辑注意到,全市有一批优秀的摄影爱好者,他们有的从事摄影已经30多年,对摄影已经轻车驾熟,不少作品被中央媒体、省级媒体采用。江海晚报将这些人拉到一个QQ群,只要专版协办单位需要,随时邀请他们前往助力。
疫情期间,江海晚报专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一家银行在金融专版《最美逆行者平凡小故事》中讲述了“全员参与,志愿服务暖心田”“战‘疫有我,最美人间四月天”“加油南通,疫情总有消散时”3个故事,许多读者阅读后表示,通过文章和图片,他们对这家银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成长周刊中,江海小记者们写下《第一次抗原检测》《居家学习的日子》《疫情疫情快走开》《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一大批疫情下真情实感的文章。家长们阅读后反映,感受到了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每周如果没有阅读成长周刊总会觉得少了什么。
四、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全员参与,记者变身逆行者
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为了让居住在家中的市民能及时全面了解这场战“疫”。江海晚报全体人员夙夜在公,从不缺位。在南通对部分区域阶段性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期间,采编人员严格遵守严控要求,想方设法采写、发布各类抗疫报道。
为了鼓舞士气,江海晚报开设了《我的抗疫日记》专栏,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党员干部、快递小哥、小区业主等各行各业的人员以第一人称写下自己在抗疫中的感受。江海晚报领导、中层干部、采编人员还将亲身经历写了下来。《做有温度有力量的人》《每晚最紧张的那等小时》《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编辑部的特战小分队》等一篇篇日记,记录了报人难以忘怀的一幕。
读者们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报人的艰辛付出。对报社的工作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更加理解报人,珍惜这份报纸。在疫情报道过程中,记者的角色不再仅仅是观察者[2]。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报人的身影,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一些采编人员和排版人员自告奋勇前往一线抗疫,从事卡口执勤和协助核酸采样工作。江海晚报党员积极参加“双报到、通通在”活动,到常住或工作所在社区报到,做到“工作在岗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实现了志愿服务内容向基层服务的拓展、服务区域向基层一线的延伸,从而以实际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二)岗位奉献,区域静默下显担当
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全民保卫战。在这场大战中,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决定战“疫”胜负的关键,就是民心的凝聚、群众的配合。2022年3月起,受周边城市新冠肺炎疫情外溢影响,南通出现了新一轮疫情。4月初,南通市区阶段性动态升级管控措施。在城市按下暂停键的情况下,江海晚报根据疫情形势、防控要求,精心研判、精准谋划,策前会、编前会等均通过视频会议进行。
江海晚报社领导、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响应集结号,拉着行李箱来到报社,睡在沙发上,一住就是一周,與居家办公的人员紧密配合,进行“云办公”“云编辑”“云审稿”,有力保证了正常出报。一周后,大部分人员回家,少数人员因为所住小区仍未解封,又在报社多住了一周。
在此过程中,居家办公的记者用足、用好平时积累的采访资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采访报道,真实记录封控生活、隔离见闻,发出了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报道。
江海晚报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地方政府抗疫决策部署,体现了特殊情况下的使命担当,获得了读者的纷纷点赞。2022年4月底,社会面清零,全面复工、复产后,江海晚报工作重心也由抗疫宣传转向复工、复产、复课宣传,及时发布党委政府帮助企业纾困、解决难题的新政措施,包括产业发展政策50条、稳增长政策50条、纾困政策8条等。汇聚起了全市人民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正能量。
(三)媒体融合,增强纸媒的影响力
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其核心是从根本上解决“融”和“通”的问题[3]。纸媒有着多年形成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随着5G技术的应用,新媒体优势也越发明显。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资源共享,共同发力,就可以相得益彰。江海晚报所属的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两网站、三客户端、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早在2020年春节期间,江海晚报就与南通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媒体联手,走进各大医疗机构等抗疫一线,通过PGC(专业生产内容)加UGC(用户原创内容)的生产方式,在约10天的时间内刊登了120多篇直抵人心的新闻。其中,许多新闻被学习强国等平台转载,阅读量达10万+的新媒体新闻有30多篇,集中展现了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
两年过去,在疫情形势严峻时,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媒体实行24小时全天候发布模式。如崇川区通吕运河以北区域继续严格执行第37号通告规定的紧急通知就是在凌晨4时发布。
其间,江海晚报坚持新闻资源共享,新闻110接到报料后及时传递到各个平台。南通发布、南通日报、江海晚报3个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达10万+稿件有160条,重要时间节点的通告跃上百万点击量。传统纸媒与新媒体并肩作战,取长补短,使得抗疫新闻迅速高效传播,大大增强了纸媒的影响力,最大限度满足了受众对防疫抗疫信息的渴求。
五、结语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江海晚报本着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原则,充分担当起地方主流媒体的责任,为宣传赋能,为报道加戏。疫情初期,人们普遍存在恐慌心理和焦虑情绪,江海晚报记者不畏风险,写出一线见闻,使市民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城市按下“暂停键”,江海晚报全员日夜兼程,忘我工作,帮助市民度过艰难期;社会面清零,江海晚报按下“快进键”,力促复产、复工、复学。这充分说明,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在新闻宣传方面不可或缺。展望未来,纸媒只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才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低级红”“高级黑”的六种形式[EB/OL].观察者网,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2_ 09_05_656624.shtml.2022-09-05.
[2] 唐铮,姜紫荆,从新闻发布看疫情期间的舆论引导[J].新闻战线,2020(7):24-26.
[3] 高枝.融媒体时代时政报道的守正创新: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探索实践为例[J].新闻战线,2022(6):28-31.
作者简介 张红军,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