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分析

2022-12-27周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媒体

摘要:文章以新媒体视域下的法治新闻传播路径为切入点,针对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形势、传播路径的变化进行简单论述,分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缺点,针对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进而优化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实现法治新闻创新性传播提出一些建议。文章采取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融合的分析方法,结合福建省法治新闻传播成果,分析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福建法治报的成功经验提出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创新策略。在未来的法治新闻传播工作中,法治新闻工作者应当主动转变传播理念,既要借鉴传统的法治新闻传播期间积累的经验,也要发挥新理念、新技术、新媒体的重要价值,准确把握法治新闻传播工作现状,推进传播理念、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与管理机制的创新,积极发挥新媒体力量,做好法治新闻传播,为建设法治社会、法治中国提供重要助力。

关键词:新媒体;法治;新闻;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133-04

法治新闻主要指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与法律产生密切联系的各类新闻,这类新闻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和法治教育价值,能够在法治社会建设期间产生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法治中国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但对具体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到位、不深入,亟须法治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掘新闻背后的法治价值,将新闻内容和法律法规联系起来,并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拓宽法治教育的路径,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法治新闻传播工作形势,创新法治新闻传播路径,促进法治新闻传播工作有序开展。

一、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变化

(一)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形势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教育需求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法治新闻在选材方面不仅要包括政法系统资讯、法律案件、犯罪案件等传统题材,还应当加入法律实施与监督、公共利益、法治宣传等新型题材,推进法治新闻内容多样化。

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社会舆论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极容易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性因素,在这一形势下,法治新闻成为引导、控制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如果法治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方面的工作不力,就会导致舆论失控,影响社会稳定。在过去的法治新闻传播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舆论的紧迫性,未能第一时间做好法治新闻传播,没有及时为社会公众还原事件本来面貌,导致社会上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影响法律权威。

不难发现,新媒体时代推动法治新闻传播形势发生变化,要求法治新闻工作者增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并能够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范围传播,能够还原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能够在法治新闻传播期间做到公开、透明、公正。

(二)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变化

结合近年来的法治新闻传播工作情况,不难发现,新媒体正成为法治工作者获取线索、传播新闻内容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新闻工作中,新闻工作者主要通过电话、短信、信箱等途径获取线索,而近年来,微博、抖音、微信等媒体平台成为新闻工作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新闻内容,并力求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翔实,提升了新闻内容的质量,扩大了新闻内容的传播范围,为法治新闻传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例如,2020年5月,一篇题为《守护安全的头盔火了》的法治文章获得了各大媒体的转发,该文章从社会公共秩序、社会安全等角度剖析佩戴头盔的必要性,在新媒体的推动下,这篇文章迅速传播,既发挥了政策宣传的功能,也起到了法治教育的作用。不难发现,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路径明显发生了变化,并带动了法治新闻功能的变化。

二、法治新闻传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分析

(一)法治新闻传播中传统媒体分析

在法治新闻传播期间,传统纸质媒体的优势体现在纸媒质量高、权威性强、新闻资源丰富。纸媒追求新闻的质量,不以流量为导向,力求挖掘法治案件的每一个细节,还原法治案件的真实面貌,这也使纸媒在法治新闻传播领域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同时,法治新闻工作者利用纸媒传播法治新闻,这一过程需要多名新闻记者协同配合,而且需要经过多次审核,有效规避错误,这也保障了纸媒新闻的质量[1]。

纸媒的劣势在于时效性不强、新闻内容少。从新闻制作、传播的角度来看,新闻工作者制作纸质法治新闻,并通过各类方式将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这两个环节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早上发生的案件、事件最快也要下午甚至次日才能见诸报端,传递给受众,这就降低了纸质法治新闻的时效性。纸媒传播受到刊物版面的影响,能够传播的新闻内容有限,无法对法治案件进行详细解读,很少列举相关法条进行论证。因此,时效性不足、新闻内容少导致传统的纸媒在法治新闻传播方面存在较大的劣势。此外,在网络阅读、电子阅读的影响下,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倾向于获取浅层次、碎片化的信息,通过纸媒阅读新闻内容的方式被逐渐取代。

(二)法治新闻传播中新媒体分析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广泛、时效性强、动态传播和交互传播,新媒体打破了版面的限制,法治新闻工作者可以用大量篇幅描述同一法治案件,提升法治新闻的翔实度。与此同时,不同的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不同的法治新闻,例如,福州、厦门、泉州均为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三个城市的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可以制作、传播本市的法治新闻,保证了新闻内容的多样性。法治新闻工作者可以在法治案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实时报道,并针对同一法治案件进行追踪报道,保障法治新闻传播时效性,并实现动态传播。同时,社会公众可以在官方账号下方留言,法治新闻工作者也可以登录账号与社会公众互动,从而增强法治新闻传播的交互性[2]。

在法治新闻传播中,新媒体的劣势在于可控性不强、权威性不强,不仅官方可以通过新媒体制作、传播法治新闻,一些个人、自媒体公司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台传播与法治案件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参差不齐,难辨真假,其中一些具有煽动性的虚假信息更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和法律权威。例如,关于“朱军案”,司法部门已经作出判决,但仍有一些自媒体账号传播与本案相关的不实信息,意图挑起性别对立,影响社会稳定。同时,这些自媒体账号具有较强的不可控性,会影响法治新闻宣传、法治教育的效果。

三、新媒体视域下法治新闻传播现状分析

(一)法治新闻工作者传播理念有待创新

传播理念对传播工作具有直接影响,在当前的法治新闻传播期间,部分工作人员的传播理念相对保守,没有意识到传播形势的变化,在传播工作中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导致新闻内容、传播形式不接地气,没有深入群众,而且制作的法治新闻常常带有一些说教内容,容易激起人们的抵触心理,不利于法治新闻传播,也降低了法治新闻的法治教育效果。同时,新闻工作者忽视社会公众在法治宣传、法治教育方面的需求,没有考虑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在制作法治新闻时融入大量的专业法条,导致人们理解困难,逐步丧失对法治新闻的阅读和浏览兴趣。

(二)法治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法治新闻工作者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法治新闻质量和法治新闻传播效果。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用户的构成及获取信息的方式、习惯均有所不同,且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当前的法治新闻工作队伍缺乏精通法律知识、新闻传播和新媒体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导致现阶段的法治新闻传播面临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法治新闻传播效果。

(三)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不足

从部分地区的法治新闻工作现状来看,不少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存在纸媒与新媒体融合不足的情况,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资源、内容方面并未实现融通共享,未能将新媒体优势和传统媒体工作期间积累的经验整合起来。因此,如何推进两种媒体形式的融合共通,充分发挥两种媒体形式的优势,是法治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期间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四)缺乏先进的传播经验与突出的传播品牌

传播经验与传播品牌是提升法治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然而,许多法治新闻媒体单位长期利用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工作,缺乏新媒体传播经验,而且并未形成突出的、有影响力的传播品牌,导致传播效率低、传播范围窄。例如,部分地区的法治新闻媒体虽然创建了新媒体账号,但是关注者屈指可数,而且还有部分关注者取消关注,这也导致新媒体账号利用效率不高,处于闲置状态。

(五)法治新闻传播互动性较低

在当前的新媒体领域,部分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在新闻传播期间较少与传播受众进行互动交流,无法回答受众提出的疑问,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并未实现交互性传播,这也导致新媒体账号的关注者活跃度越来越低,关注者变少,降低了法治新闻传播效果。与此同时,缺乏互动的法治新闻传播还导致法治新闻媒体单位不了解受众需求,未能因地制宜生产出符合受众口味的新闻内容。

(六)法治新闻传播方式单一

部分媒体在法治新闻传播期间采取单一的传播方式,与法治活动、法治节目的结合度相对较低,没有实现联动传播,导致传播低效化。因此,法治新闻媒体单位需要思考如何推进法治新闻制作、传播与法治活动、法治节目的结合,进而深化传播效果,更好地发挥法治新闻的宣传与教育功能。

四、新媒体视域下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创新分析

(一)抓住新媒体优势,积极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推进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创新,提升法治新闻传播效果,必须紧紧抓住新媒体在法治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并重视新媒体对法治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在借助新媒体创新法治新闻传播路径方面,福建省各单位通力合作,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法治宣传,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020年以来,福建省率先成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鼓励广大民众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宣传法律,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普法、全民普法,并充分借助抖音、快手、朋友圈、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截至目前,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超过7万名,共开展普法志愿服务活动9189次,志愿服务对象超过1500万人次。此案例中,福建省各单位准确分析新媒体时代法治宣传教育面临的挑战,让群众学法、让群众说话、让群众普法,有效化解了法治宣传“去中心化”趋势。在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下,法治新闻工作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有助于提升法治新闻的质量,丰富法治新闻的内容。同时,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法治宣传工作,可以增强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避免虚假信息、错误信息传播,为法治新闻媒体单位的新闻传播工作提供助力[3]。

不难发现,福建省各媒体单位以引导代替控制,坚持以疏代堵,让群众参与法治宣传,让群众利用自媒体传播法治新闻,增加正面的、积极的内容,自然可以减少虚假的、负面的内容。同时,福建省通过“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联盟和新媒体相结合,实现了线下普法活动和线上法治新闻普法教育相结合,有效提升了法治新闻传播效果。

(二)转变法治新闻宣传理念,了解社会公众需求

法治新闻工作者需要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实现法治新闻宣传接地气、贴民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治故事,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法治精神。在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及运营方式,例如,抖音、快手两个平台的用户包含各个年龄段,而B站用户多以青年、青少年为主,知乎用户学历水平相对较高,豆瓣、微博用户以女性居多,新聞工作者需要把握新媒体平台用户特点,了解他们对法治宣传、法治教育的需求,进而在法治新闻制作、宣传方面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与此同时,不同群体的需求存在差异,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可以在官方网站开设法治宣传教育栏目,并借助新媒体制作法治宣传视频,通过视频展示法治新闻的来龙去脉,并附上相应的法律条文,帮助公众清晰地了解法律知识,能够树立法治意识。同时,考虑到社会公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法治新闻的内容应当通俗易懂,富有说服力,避免直接说教。例如,2021年5月1日是“醉驾入刑”十周年,福建省某媒体单位联合当地司法部门、交管部门开展法治教育,在多个部门的联合下,记者采访了一名曾因为醉驾被处罚人员“老九”(化名),在本次采访活动中,记者并未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说教,而是让老九陈述其醉驾经历及内心想法,而后制成图片和视频,再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出去,起到了良好的法治教育作用。

(三)推进法治新闻媒体工作队伍建设,助推媒体融合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更倾向于接受简单易懂、碎片化、浅层化的信息,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能够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读法治案件,能够将新闻内容和专业法条结合起来,这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法治新闻媒体单位需要推进工作队伍建设,打造精通法律知识、新闻传播和新媒体的复合型工作队伍,培养复合型、专业性新闻人才,为新媒体视域下的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创新提供人才支撑[4]。

媒体单位需要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尤其是对其开展新媒体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新媒体知识,了解新媒体运营理念,能够分析不同新媒体平台上的用户需求,而后因地制宜制作法治新闻,确保法治新闻内容多样,贴合人们需求。在员工培训的同时,需要做好招聘工作,从单位外部引进精通法律知识、具备新媒体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为法治新闻工作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近年来,许多法治媒体纷纷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充分借鉴传统媒体发展期间的经验,并运用新媒体优势,既创新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又结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因此,在未来的法治新闻传播期间,应当推进融媒体建设,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起来,整合新闻资源,制作优质法治新闻,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建设覆盖面更广、传播力度更大、传播更为深入的法治新闻传播矩阵。

(四)积极打造法治新闻传播IP,提升法治新闻传播影响力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IP这一概念受到重视。文化IP指的是在媒体平台、社交平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个人品牌或企业品牌,IP所关联的账号拥有一定数量的关注者,而且账号所发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对关注者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罗翔说刑法”便是著名的法治IP,而“李子柒”“华农兄弟”则是乡村文化IP,对此,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可以借鉴文化IP的思路,打造法治新闻传播IP。这一方面可以增強法治新闻传播的权威性,使该IP下的账号发布的内容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更能令社会公众信服,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法治新闻传播效率和传播广度。IP关联账号发布法治新闻以后,新媒体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将新闻内容推送给关注者,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同时,平台也会向其他潜在关注者推送该IP及关联账号,能够逐步扩大法治新闻传播对象,提升法治新闻传播广度。

打造法治新闻传播IP需要专业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可以通过招聘活动引进新媒体从业者,提供人才方面的保障,也可以通过购买服务、联合打造等手段与MCN公司展开合作,通过制度与合同明确双方权责,借助MCN公司的模式和经验打造法治新闻传播IP,从而进一步提升法治新闻传播效果。与此同时,MCN公司往往自带许多大流量的新媒体账号,也可以借助这些大流量账号进行引流操作,在短时间内为法治新闻传播账号吸引大量的关注者。

(五)推进法治新闻交互性传播,打造交互性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的助力下,法治新闻传播要增强其交互性,可以让受众在新闻下方留言互动,或者展示单位热线、单位邮箱,使受众可以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果对法治新闻内容存在疑问,同样可以通过热线致电工作人员,获取法治服务。各大新媒体平台都有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如B站推出了情景剧视频,播放一个视频片段,播放结束后列出两个及以上的选项,观众选择选项以后进入下一个视频片段。这种情景剧互动的方式可以增强受众的体验感,而且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因此,媒体单位可以将法治新闻融入情景剧中,一方面让受众主动接触法治新闻,对法治新闻的内容、情节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升法治新闻传播的交互性,增强受众的体验感。此外,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还有投票、问卷调研等一系列互动方式,媒体单位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功能提升法治新闻传播的交互性,进一步了解受众在法治新闻传播方面的需求,制作出符合受众需求、具备法治教育价值的新闻。

(六)推进法治新闻传播与法治活动相结合

媒体单位需要推进法治新闻传播与法治活动相结合。常见的法治活动包括法治宣讲会、法治讲座、法治人物评选、法治事件评选等,法治新闻工作者可以充分挖掘这些法治活动中的法治元素,进而制作成法治新闻。2021年11月,福建省举办了“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由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司法厅、省法学会主办,福建法治报社承办。在“十大法治事件”评选中,“漳州110”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龙岩市人民检察院打造“紫金花”团队、“城市枫桥”社区微治理的“宁德模式”等法治事件可以制作成法治新闻,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同时,媒体单位可以将法治新闻上传到海峡法治在线、福建司法、福建长安网等评选网站或评选公众号,方便网民在评选时浏览新闻内容,开辟新的法治新闻传播途径。除了法治活动以外,许多民生新闻、民生活动也与法律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法治教育价值,如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推出《调解有一套》节目,主要用于调解家庭矛盾和邻里琐事,《调解有一套》中的部分调解案例就涉及法律知识,法治新闻工作者可以将其与法律条文结合起来,制作法治新闻,使法治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百姓、贴近基层,而且借助调解案例可以增强法治新闻内容的说服力,提升法治新闻宣传教育价值。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包括法治新闻传播形势和传播路径的变化,其中,法治新闻传播形势变化推动了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变化。为了创新法治新闻传播路径,提升法治新闻传播效果,法治新闻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劣势,积极转变法治新闻传播理念,抓住新媒体用户需求,制作人们喜闻乐见的法治新闻,发挥法治新闻的宣传教育功能。与此同时,法治新闻媒体单位应当积极推进内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法治新闻传播路径创新及传播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打造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传播更深入的法治新闻传播矩阵,为法治新闻传播增势赋能。

参考文献:

[1] 张文娟.融媒体环境下法治新闻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2,5(1):30-32,71.

[2] 达佶.法治新闻传播现状与对策建议[J].采写编,2021(11):89-90.

[3] 李兆洋,范玉吉.加强法治新闻教育 推动法治传播发展[J].新闻论坛,2021,35(2):29-31.

[4] 陈王成.媒介参与下的社会法律意识传播[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周琳,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新媒体法治传播。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新媒体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