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外科重症术后呼吸功能恢复中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2022-12-27张晓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5期
关键词:胸外科精细化重症

张晓婷

(淄博一四八医院心胸外科,山东 淄博 255000)

胸腔作为重要的人体保护器官,其中包含着心脏与肺部等重要脏器,使得胸腔保护的重要性明显 提高[1]。因此在治疗胸外科重症患者时,应当以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主,目的在于避免患者因疾病而受到相关损伤,进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在逐年上涨,只有促使护理工作实现人性化,才能够有效保障其在满足患者合理诉求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2]。本次研究将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的适配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来自2020年2月至2022年 2月于本院接受胸外科重症手术的患者,共114例,将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平均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共57例,男女分别为32、2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54.59±5.67)岁;根据疾病类型可分为 22例重度闭合性胸部损伤,10例肺癌,14例血气胸,11例食管癌。观察组患者共57例,男女分别为35、23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53.90±6.21)岁;根据疾病类型可分为23例重度闭合性胸部损伤,12例肺癌,13例血气胸,10例食管癌。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检测符合胸外科重症手术的实施标准[3]。②未患有其他心、肺等重要脏器器官疾病。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障碍或患有精神疾病者。②存在手术禁忌证或处于妊娠、哺乳期者。③病历资料不完整或中途转院者。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其中主要工作包括: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控,随后依据其临床病情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护理,在患者手术结束后,需要告知其与家属采用呼吸道治疗的相关事项,并定期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检查,避免出现感染、压疮等情况发生。

给予观察组患者精细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其中包括下述6点内容:①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检测。胸外科重症患者在接受手术结束并送至病房后,必须立即为其链接心电监护仪,并帮助其调整好体位,以平卧为主、头偏向一侧的姿态卧床休息,以此避免患者因呕吐物和分泌物堵塞呼吸道而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此外,还需每隔0.5 h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确认,直至其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转为每2 h确认1次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此期间需严格分析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与心率等指标。②对患者咳痰与吸氧行为进行精细化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极易出现呼吸不畅等呼吸功能受阻的现象,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对其呼吸道进行针对性护理,保证其能够较为顺畅的进行呼吸。在此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对应浓度氧气的吸氧护理,以确保其缺氧情况得到改善。此外,若患者口腔中出现分泌物,则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在病房护理中,还需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使体内循环加快,进而能够有效排除体内的痰液,以此降低呼吸道功能受阻的可能性。③定期对患者进行精细化心理疏导护理。胸外科患者在入院时通常处于病情危急的时刻,因此在手术结束后,身体状况较为虚弱,且较易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进而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苏醒后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并针对其负面情绪给予针对性引导与护理,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进而使其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此外,还可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小册子,以此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相应疾病的认知程度。护理工作人员遇到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时,应当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照顾,以使其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用心。④通过采用胸腔闭合引流护理的方式,以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护理人员需要在完成日常任务后,对患者的引流情况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其胸腔引流治疗保持正常。每日对患者的检查至少为2次,保证其胸腔引流管的通畅程度以及密封程度,并确保其连接点是否稳定,水封瓶内关是否在水中浸入3 cm左右。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帮助其翻身,以避免出现胸腔引流液体倒流而引发感染的情况。若患者的胸腔引流干预发生异常,则应当立即告知医师对其实施救治或更换装置等工作。在进行日常护理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引流液状况,并对其颜色与性质等内容进行记录观察,随后对患者的负压波动以及水柱波动情况进行记录与观察,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患者上下波动是否超出或低于5 cm左右,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以避免患者因波动过大而产生的肺不张或波动过小而肺完全张开的情况发生。在确保患者引流管通畅的过程中,还需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辨别方法,以此提高其重视程度,在发生异常状况时也能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协助患者完成体位更换,并定时挤压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出现受压、扭曲或阻塞的现象。⑤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当至到期进行腹式呼吸锻炼以及相关早期运动,并根据患者实际状况给予其吹气球循环与缩唇式呼吸训练的指导。腹式呼吸训练需要患者通过腹部进行呼吸,主要在于避免其呼吸过程中因伤口疼痛而出现胸式呼吸受阻的现象。在教导患者掌握腹式呼吸的正确要点后,引导其使用鼻腔进行缓慢呼吸,以确保肺泡的通气量正常。随后指导患者开展早期运动,在其病情逐渐恢复后,鼓励其尽早下床运动,且在手术结束36 h后,便可至到期进行床上坐起运动,在拔除导尿管后便可指导患者下床进行早期运动,其中包括慢速蹲起、步行等,促使其全身血液循环恢复正常,以此改善患者排痰与咳嗽状况。部分患者所接受的手术为全肺切除术,其需要持续静卧72 h以上,才可接受正常运动,否则便会出现纵膈摆动等影响康复效率的情况。吹气球训练则是需要引导患者在深呼吸过程中进行吹气球循环,该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胸腔通气功能,还能够充分预防患者肺部出现感染情况。缩唇式呼吸练习指的是让患者在半坐姿态下,使用鼻腔进行吸气,通过短暂的屏息后换气,以此强化呼吸道功能。上述训练均以舒适度为主,若患者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此外还需使其患者呼吸频率控制在1∶2,以此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气道内压,以避免过多气体残留在患者肺部。⑥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精细化护理。患者术后通常因活动不便或体能消耗过大等原因,需要对其饮食结构进行针对性优化,为其补充相应的能量。在患者手术后12 h内,应当禁止其进食,在12 h后可帮助其摄入部分流食以补充体能,并依据其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饮食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主要依据其呼吸频率与心跳频率进行评估,若其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则可将其标记为呼吸功能完全恢复,若其心率在60~100次/分,则可将其标记为心跳频率恢复正常[4]。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满分100分,若分数为80~100分,则可将其标记为非常满意;若分数为60~79分,则可将其标记为满意;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需归入不满意,统计总满意度。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若其接受护理干预后,相关症状均已消失,即可将其标记为显效;若相关症状均有所改善,则可将其标记为有效;不满足则标记为无效,统计总有效率。

1.3.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肺功能指标,具体指标参数为第1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以及第1秒用力呼出量占呼气量比[5]。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其中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计算,该组数据表现形式为();采用χ2检验对技术资料进行计算,该组数据表现形式为 [n(%)],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心跳频率恢复正常的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对比 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效率对比[n(%)]

2.4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内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量占呼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3 讨论

胸外科重症患者所需要的护理工作,不仅需要从传统护理工作入手,根据医嘱与科室需求开展工作,还需要依据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经验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进而帮助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此来提高预后效果。护理工作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尤其是在当前医疗水平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如何采用有效且具有合理性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充分护理,是当前胸外科病房护理的重要 内容[6]。

精细化护理是近年来创新护理理念所形成的护理模式,能够更为仔细且更具有针对性的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体验。从理论角度上分析,对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能够改善预后效果,并针对其表现给予其更贴合实际情况的护理干预[7]。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能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护理体验质量,并在适当情况下满足其需求,能够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接受治疗、开展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心肺功能恢复健康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其相关肺功能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精细化护理能够更具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情况开展护理,在避免其因疼痛而影响呼吸的情况发生,此外还可充分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使其能够尽早恢复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够充分提高胸外科重症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效率,此外还能够充分提高其肺功能,能够获取较为理想的恢复效率。

猜你喜欢

胸外科精细化重症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