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12-27陈雪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35期
关键词:康复满意度疾病

陈雪婷

(龙岩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龙岩 364000)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范畴,这种疾病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常年威胁居民身心健康,致使他们的生活质量被降低[1]。与此同时,脑卒中疾病即使及时得到救治,但治疗后仍然会出现偏瘫、功能障碍等现象,加剧了患者的痛苦[2-3]。因此,脑卒中疾病发生后需要立刻抢救治疗,以便挽救患者的生命。为了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因素干扰,需积极展开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102例脑卒中患者,资料获取路径:神经内科,涉及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涉及患者辨识依据:系统奇偶数均等分配辨识法,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男女比例为31∶20,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3±3.29)岁;体质量53.35~78.20 kg,平均体质量(65.78±6.08)kg;受教育时间10~14年,平均受教育时间(12.05±3.26)年。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内容),男女比例为32∶19,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8.57±3.32)岁;体质量 53.40~78.20 kg,平均体质量(65.81±6.11)kg;受教育时间10~14年,平均受教育时间(12.08± 3.2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过常规数值、专项数值联合检查,符合脑卒中指征;经治疗,各项数值控制稳定,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者;无先天性器官疾病、恶性疾病者;研究内容公布,患者、家属具备知情权,配合意愿高。

排除标准:伴有认知能力异常、精神分裂或者情感性障碍者;伴有血液传染疾病者;有免疫性功能障碍者;对研究配合意愿较低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内容,操作内容如下:护士与患者、家属交谈,记录基础资料,检查血压、心率等相关生命参数,根据每位患者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护理内容,展开健康指导,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另外,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纠正不良行为;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做好病房消毒处理,每日早晚清洁1次,室内外粘贴禁止喧哗、大声说话等提示语,做好护理内容记录,协助患者展开早期康复。

1.2.2 观察组 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内容,操作内容如下。①心理康复:大多数患者住院后,自身焦虑、恐惧等情绪愈发明显,导致他们忽视了其他情况,临床配合度低,导致家属对临床医护人员提出了质疑,故而想要协助患者尽早康复,心理健康也很关键。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综合分析患者身体、心理结果,及时解答患者、家属的问题,并利用医院的条件展开心理疏导,如播放舒缓的音乐,交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等,鼓励患者,让他们更加信任医护人员。②康复认知:部分患者因家庭因素、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自身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并不深,甚至产生了很多错误的认知,故而护士与他们先沟通,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问题,逐步引导纠正错误认识,另外讲解脑卒中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注意细节、护理内容等,护士与医师积极配合,做好每个护理环节的衔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让患者更加配合临床服务。③康复锻炼:a.变换体位。因疾病影响,多数患者出现了功能障碍,因患者长期卧床,久之可造成其出现关节脱臼、关节变形等现象,故而护士与患者交流,协助其调整体位,保持仰卧位,微向上将肩膀抬起、前挺,外旋上臂,伸展肘部、手腕,保持掌心向上张开状,并与枕头上平放;前挺下肢、髋部,夹紧大腿,大腿下方放置棉垫,预防下肢外旋。b.中医法:根据患者的状态,合理选择穴位展开按摩热敷,促使患者的淋巴组织或者血液循环速度加快,改善患者的水肿结局;另外,按摩处理期间,动作保持轻柔,有节奏、缓慢的按摩,有利于患者肌群放松;若热敷中,水温保持适宜,以防止烫伤事件的发生。c.循序渐进锻炼:护士与家属主动沟通,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双方配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护士为患者、家属指导被动锻炼方法,闲暇时间家属也可以帮助患者活动,改善患者肌肉紧绷状态;每日被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活动进度循序渐进,自大关节逐渐转向小组织、关节,中医按摩法与被动锻炼交替完成,待患者各项数值稳定,鼓励患者可下床短时间活动,帮助患者重拾信心,增强他们的配合度;活动期间若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按铃呼叫医护人员检查、诊疗。④饮食行为:康复期间,身体功能也十分关键,故而均衡搭配营养,急救恢复意识后先观察一段时间,无异常方可进食流食,以便积极应对后续的康复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1.3 分析指标

1.3.1 运动观察 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来测评患者的运动情况,分为上肢、下肢两部分评估,其中上肢评估占66%,下肢评估占34%,测评结果越是趋向于100%,表示患者的运动能力越强,测试时间为护理前后。

1.3.2 神经系统检查比较 用卒中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结果42分,测评结果获取值越高即为患者的神经系统恢复越差,测试时间为护理前后。

1.3.3 睡眠质量比较 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参数分析患者的睡眠状态,内容合计7项,条目18个,每个成分等级计分0~3分,满分21分,测评结果中获取分越高即表示为睡眠越不佳。

1.3.4 生活质量比较 用生活质量调查表分析患者的生活情况,护理后综合测评,内容包括8个领域,每项测定结果100分,分值结果高即表示为生活质量越优。

1.3.5 满意度比较 运用满意度调查表,发放102份,回收率100.00%,满意等级划分满意、良好、不满意,统计并处理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用SPSS21.0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神经系统检查比较 护理前两组参数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参数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参数显著提升,神经系统参数结果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神经系统检查比较(分,)

表1 两组运动、神经系统检查比较(分,)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参数结果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测评结果明显大幅度上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参数结果比较,差异十分明显,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比对照组结果更为明显,上升幅度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满意度参数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比对照组结果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相关数据调查发现,脑卒中患者中有80%左右会有意识障碍,而脑卒中属于常发、致死疾病中的“常客”,一旦发病对患者的神经风险高,故而造成功能障碍的概率提升,导致患者无法自理生活,丧失社会参与信心,拒绝与外界接触,进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破坏患者家庭幸福[4]。目前,针对脑卒中患者均比较偏向于传统治疗方法,经过临床干预,稳定患者的病情,消除不良现象,但是却忽视了患者预后的康复锻炼,导致其出院后生活仍然无法自理,甚至丧失运动能力[5]。对此,临床上提出了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明显。

本文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护理后参数结果相差明显,观察组患者的运动测评结果比对照组高,神经功能测评结果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测评结果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结果明显升高,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临床研究发现,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当脑卒中发病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快速调整状态,以适应临床变化,进而促进受损神经的轴突再生,促进神经联络通道的重新构建,以期恢复正常功能状态。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肢体可能发生的痉挛现象,同时展开康复认知、康复锻炼,经过多元化知识普及,使患者对增加疾病知识,有助于减少对疾病的陌生感,进而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恢复了治疗信心,并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开展康复锻炼,如护士协助患者被动抬起肢体、实施中医手法按摩、调节饮食方案等,以保证患者身体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临床治疗,通过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最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比较常规性护理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更符合临床的需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6]。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价值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服务,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康复满意度疾病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